王珂
摘 要:在中等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的今天,筆者所在院校每年都要引進大批的新教師,大多數為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生,需要進行入職教育。本文探討了近年來筆者所在院校對新教師的入職教育的實施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中等衛生學校?新教師?入職教育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日益重視,周口衛生學校不論在規模還是在招生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原有的師資隊伍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每年都引進新教師。新錄用的教師多數為臨床和護理專業畢業生,沒有接受過教師資格培訓,而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個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為使這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能快速掌握教育教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縮短職業適應期,盡快成長為合格的教師,學校對他們進行入職教育,進行有目的的理論學習和有針對性的實踐訓練。
一、入職教育的意義
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師,就必須具有完成各種有效教學活動的能力。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新教師大多為非師范院校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教育專業的培訓,缺乏教學技能和技巧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立即開展教學工作往往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入職教育可以使新教師盡快適應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成長為一名具備教育知識、教學能力、職業道德等基本素質,傳輸、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的合格教師。
二、入職教育的目標
入職教育的目標是通過教師入職教育,使新任教師發生心理行為變化并取得預期的結果,它是由多個具體目標構成的目標體系。
三、入職教育的實施
1.入職教育的對象
一是每年新進入學校的專職教師和其他人員(包括學生思想工作及黨政管理人員);二是以往年度沒有參加入職教育及參加入職教育不合格的人員。
2.入職教育的時間
每年7月中下旬,時間為30天。
3.入職教育的內容
入職教育的內容分為兩大部分:通識部分和校本部分。
(1)通識部分(教學理論):其內容一般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四門課程。作為新入職教師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識部分涉及師德、教育法規、教學基本功、教育科研方法、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課堂管理與班主任工作等多項內容,幫助新教師提升師德素養。
(2)校本部分(教育教學技能):其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由教務科主持安排一批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資深教師作為導師。對新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指導的形式有:教學觀摩——讓新教師進入資深教師的課堂,進行教學觀摩;教學反饋——指導教師進入新教師的課堂,實時觀察,并為新教師提供適當反饋;小組討論——新任教師和指導教師就某一主題(如課堂管理、教材處理、策略運用)進行研討;觀察訪問——定期組織新任教師到其他學校或教育機構進行訪問,獲取更多教育資源和實際經驗;協同教學——新任教師與指導教師共同承擔一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相互支持。
4.入職教育的過程
(1)第一階段: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學習(以集體授課方式進行)。組織熱心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師范院校畢業的文化課教師,并聘請師范學院有經驗的教師分別施教,授課內容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還有怎樣寫授課計劃、 怎樣備課、怎樣組織好課堂教學、怎樣進行板書設計、怎樣寫教案、授課技巧與課堂小結、怎樣做好考試的命題、怎樣評卷和考場管理等。
(2)第二階段:教學觀摩。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課堂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師實時授課,分別講授解剖學、病理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和內科學等。組織新教師參加觀摩聽課。
(3)第三階段:閉卷考試。
(4)第四階段:新教師試講、評議。每位新教師在自己專業范圍內準備45分鐘的授課內容,自制多媒體課件,參加試講課。由學校督導委成員進行評議,培訓以基礎教育理論和基本教育方法為主,評議的項目包括授課內容的熟練程度、普通話、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及教姿教態等,分為優、良、中、差四等,現場評議。全體新教師試講結束后,進行試講小結,并評出名次給予鼓勵。
5.入職教育的管理
(1)領導重視。校領導對新教師入職教育工作非常重視。學校每年都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入職教育工作,制定相關政策,安排專項經費,保證授課時間。在每一期的開班典禮上,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都會親臨現場并作專題報告。教務科長向學員詳細解讀入職教育政策和計劃,教務科副科長始終在培訓教室聽課,了解教學情況,督促學員的學習。
(2)制度健全。根據教育法律、法規、規章以及上級的文件,我們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中等職業衛生學校新教師入職教育制度。比如新教師入職教育規程、新教師入職教育教學計劃、新教師導師制管理辦法、新教師試講合格認證檔案等,這些制度使入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使這項工作的有序進行。
(3)紀律嚴格。入職教育工作由教務科組織實施,設班主任一名,負責教學管理。嚴格執行考勤點名制度,每次上課點名兩次。在培訓期間,學員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特殊情況必須事先向主管副校長請假。一門課程缺課達到該門課程授課時數的1/ 3以上者,取消考試資格。
四、入職教育存在的不足
1.入職教育內容不能完全滿足現實崗位的需要
新教師入職教育采取的是專業培訓機構統一培訓,內容主要涉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教育專業相關課程,隨著中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跨地域跨專業的人才融合,使得衛生職業學校聘用了許多非醫學專業的優秀人才。而這部分人要勝任教學崗位不僅需要對教育專業知識技能進行學習,更需要對醫學專業知識技能進行學習,而目前筆者所在學校的條件難以滿足這一需要。
2.入職教育內容實踐性不強
目前的培訓理論學時占總學時的90%以上,且多采用集中教學的方式,使得新教師很難在密集的學習過程中消化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更談不上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不能完全達到理論實踐相聯系的目的。
總之,入職教育對新教師基本素質的塑造和培養起著重要作用,它能增強新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認識,提高新教師的教學、科研等各方面的基本能力。目前筆者所在學校的入職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新教師在將來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馬麗玲.高校教師進行崗前培訓的重要性[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0(5).
[2]李學農.教師入職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菊.創新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宿遷學院崗前培訓的組織與實施[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0).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