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以新華書店為主的實體書店,曾吸引無數讀者流連忘返。但是,網絡書店的興起,手機閱讀的普及以及數字化出版的崛起,改變了人們的購書方式和閱讀習慣,也沖擊著圖書發行業的生存和發展。面對日漸冷清的店堂,不斷下滑的銷量,書業有何良策?縱觀各省新華集團,筆者以為,主要有如下應對措施:
1.改變經營理念
中國零售書業的未來取決于全民閱讀的發展,只要有閱讀的需求,書業就有生存的土壤。但要想在有限的土壤中生存、發展,取決于書業應變市場和自我革新的能力。作為傳統的文化企業,必須勇于改變傳統經營理念,大膽創新,才能化腐朽為神奇,讓書業重新煥發生機。
2.轉變經營模式
(1)創新傳統業態
為應對市場競爭,近幾年各大新華集團紛紛對旗下書城進行業態創新,建立集書刊閱讀、動漫體驗、影視欣賞、娛樂休閑、文化超市等多元業態相結合的一站式文化消費中心,即文化MALL模式。這種模式以圖書為主業,以文化為核心,將圖書業態與其他和文化相關的商業業態有機結合,擴大和滿足不同文化消費者的連帶需求,提高書城人流量和購買力,提升書城內涵、品牌形象和盈利水平,由“做書店”轉型為“做文化”。這種模式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改變了傳統新華書店經營模式單一、發展局限性大、盈利困難的狀況,代表著書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2)發展電子商務
無論是對傳統出版商還是流通企業,對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電子商務已是各出版發行企業發展戰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規劃富有個性的電子商務模式勢在必行。
近幾年,各大新華集團已紛紛創建并不斷創新電子商務平臺,逐步形成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相輔相成的立體銷售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創建的博庫網,2013年銷量突破3億大關,四川新華文軒和上海新華傳媒創建電子商務平臺之后,也極大程度彌補了實體店的不足,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正式上線不久的由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打造的河南首家專業文化電商網站——云書網,還將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創新和拓展,除提供圖書、音像、文教用品外,將手工藝品、藝術品、整體書房、個性訂制以及教育培訓也納入經營范圍。
隨著各省出版發行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的不斷推出,如何打破區域壁壘,改變各自為政的現狀,加強省際之間的平臺開放和對接,充分利用各省的出版發行資源,形成全國性的電子商務大平臺,是各省出版發行集團下一步必須探討的課題。
(3)創建數字圖書平臺
不少書業人的觀念還停留在買書看書的思維中,這種觀念已經落伍,因為電子書閱讀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時尚。在傳統出版發行領域,新華書店扮演主渠道角色,在面臨數字出版轉型升級的今天,我們同樣要在這條產業鏈中扮演“平臺”的角色,建立滿足各個環節的線上發行平臺、上傳平臺和閱讀下載平臺,打造“數字新華”,實現紙質圖書和數字圖書的完美融合。
3.建立現代出版物流通體系
物流是新華發行集團新形勢下突破發展的瓶頸,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暢通、便捷的物流體系是強有力的保障。各省發行集團近年來已在著手打造以連鎖經營、集中配送、專業快遞、電子商務為特征的現代出版物流通體系,輻射范圍也從覆蓋全省發展到面向全國。
如江西新華發行集團近年不斷推動“現代出版物流港”建設,在省內多地建設物流分中心,還與江蘇新華發行集團等公司合作重組北京新華聯合發行公司,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出版物物流中心,2013年集團物流板塊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1.08億元,較上年增加5.08億元,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此外,山東、湖北等多省新華集團也在加速推進物流項目建設,建立區域性、全國性物流體系。物流資源的整合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將會加速推動新華集團新興業態的崛起。
面對圖書電子商務以及數字出版快速發展的現狀,出版發行行業要與時俱進,加快創建電子商務、數字化平臺;努力創新業態,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推動物流資源整合,建立現代出版物流通體系。只有這樣,傳統出版發行業才能在信息時代涅槃重生,重振雄風。
[作者單位系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