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在物理學習中若能給學生帶來快樂,那么學生一定會喜歡學習。教師如何讓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興趣,主動地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達到教學目的呢?下面,我來談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物理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能學好、用好物理。初中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階段,好奇心很強,而物理實驗又生動、形象,本身帶有較強的趣味性。所以,在課前精心設計實驗,并巧妙地進行演示,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我創造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情境:用一個大鐵球把它懸掛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將它拉至偏離豎直位置,緊緊靠著自己的頭,在學生目不斜視之時,把球放開,球開始運動,下面的學生都為我捏了一把汗,老師如何避開這一“災難”?可是我卻穩如泰山地站著一動不動,球擺回來時并沒有碰到我的頭。這一場面吸引了學生,對這樣的情境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其中的奧妙,從而為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小組合作,我的地盤我做主
新課改提出了新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很多人只是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往往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真正的課堂應該是不拘謹、很放松的一個學習過程。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恰巧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如在講聲現象時,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請你用身邊的材料制作樂器,兩個月后以小組的形式舉辦一次音樂會,請家長來觀看,根據制作樂器的水平來評分。做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就是科學探究的過程。兩個月后的音樂會上,我發現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制作樂器的水平很高,而且通過做這件事情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變得有自信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養成了持之以恒的習慣、嚴謹的學習作風,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得出的經驗,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通過做好這一件事情,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想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物理課堂一定是屬于他們自己的地盤,任他們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
三、在探究實驗中體驗快樂物理
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可見,做好物理實驗,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所以,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我都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對實驗現象所說明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和交流,在學生理解實驗方案的前提下讓他們自己選擇器材,組合實驗裝置,自主進行實驗,“按方抓藥”。同時,我還大力提倡讓學生用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在講浮力時,我使用飲料瓶等日常用品進行物理實驗,指導學生用飲料瓶和小藥瓶做成浮沉子,把劉謙的神奇魔術帶到物理課堂,學生頓時有了成功的喜悅。這樣,既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又讓學生感覺到科學的真實性,也補充了實驗課資源,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加強物理與生產、生活的聯系,讓快樂延伸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物理應該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究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將其應用于實踐,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我們要盡可能采用圖片、投影、錄像、光盤等媒體,強化視聽效果。除了教材介紹的內容外,我還結合當地的實際提出一些相關的課題讓學生交流。例如在講了電功和電功率之后,我帶學生參觀了當地的風力發電站,讓他們感受科技帶給我們的方便。同時,我還讓他們根據自己家中的用電量估算每月使用的電能和電費,跟實際電費作比較,并根據自己家中的用電情況思考節約用電的途徑,提出節電措施,并在實施一段時間后觀察節電效果。這樣,大大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是有用的,從而讓快樂在生活中延伸。
你是快樂的,我就是幸福的!雖然在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有苦有累,但是每每看到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時,我都會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快樂走進課堂,讓學生與快樂同行。
(遼寧省瓦房店市第十八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