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任健男
探索云時代的廣電媒體運營策略
——專訪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媒體運營商事業部副總經理 張大勇
本刊記者 任健男
2014年3月19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CCBN2014主題報告會上,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媒體運營商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大勇代表公司作了題為《媒體運營技術架構演進與創新》的主題報告。會后,張大勇經理接受了本刊的獨家專訪,暢談了如何在云時代進行媒體運營、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實踐、DVB+OTT在廣電的落地等行業熱點話題。
2013年8月1日,國務院面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國發〔2013〕31號),并通過中國政府網向全社會公布?!斗桨浮方o出的“寬帶中國”頂層設計,包含戰略與政策、技術與創新、產品與產業、應用與服務等多個方面,并相應給出明確的量化發展指標。《方案》對于廣電行業來說是具有綱領性的指導文件,明確了廣播電視網從屬于寬帶中國建設,并構成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有機組成部分。傳統的“臺”與“網”,以及新興的網絡視聽領域,都將得益于《方案》的逐步實施而獲得全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國內的云計算產業鏈已經開始形成,虛擬化技術、分布式計算、大數據處理挖掘等創新成果開始應用?!皩拵е袊睂嵤┓桨笇拵Ы尤胨俾蚀蠓嵘?,為云計算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也為大數據的實施拓展了數據收集范圍。
三網融合和NGB的建設為云計算在廣電領域的發展應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云計算技術的引入也將加速廣電領域的競爭,提高其競爭力、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云計算在廣電應用中的優勢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內容上,可以共享媒體資源,實現內容資源的最大利用;二是基礎設施上,云計算技術在IT設施的可擴展性和利用率上表現出更優特性;三是服務上,能有效應對三網融合和NGB建設的挑戰,幫助廣電向數字網絡和雙向化轉型,提供綜合信息服務,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
云計算平臺可以有多種部署方式,對于廣電媒體,常見的有“私有云”和“公有云”?!八接性啤奔磸V電媒體自行建設和擁有的云計算平臺,用戶使用臺內的局域網即可訪問。廣電媒體可以在臺內建立“私有云”,對現有信息化系統進行整合,這是目前最值得關注和切實可行的方案。
云計算在加強新媒體視聽內容生產制作和開發面向多平臺、多媒體、多終端的新型節目形態上具有優勢,能很好解決視頻、音頻文件格式在不同終端轉換的問題,加快節目的傳播速度,提升用戶體驗。此外,云計算技術還能通過挖掘用戶數據,幫助廣電分析用戶行為,提供分時段、分人群、更有針對性的節目和廣告。
相對于電視臺,廣電網絡運營商更容易接受私有云的概念。張大勇介紹說:“過去幾年,新奧特負責歌華有線高清互動內容平臺項目的建設,完成了整體的計算資源的虛擬化。2013年,新奧特承建了貴州廣電網絡內容集成運營平臺項目,實現了上百個節點的虛擬化規劃和部署,包括負載均衡的應用、基于云計算的文件系統以及存儲節點的建設,基于云計算的業務可以根據需要申請相應的帶寬和容量,并可實現優化節目內容集成運營平臺存儲資源和網絡資源之間的分配關系,提高內容處理、集成、分發的能力和效率等應用效果。該項目建成后可完全兼容現有業務網絡,實現平臺內各業務子系統之間的互連互通,并可提供完善的節目內容支撐?!?/p>
目前,新奧特還完成了江蘇有線內容集成平臺二期項目建設,吉視傳媒交互式現代媒體信息服務平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等多家省市廣電網絡運營商的大型項目的建設工作。
廣電領域的電臺、電視臺、節目集成平臺、有線電視運營商擁有豐富的媒體、內容等多種資源,需要對海量的音頻、視頻文件進行存儲、轉換和使用,必然需要云計算技術和服務。與“私有云”不同,“公有云”則是由相關廠商提供的云計算服務,通常需要通過廣域網訪問。廣電媒體可以租用“公有云”作為信息化、網絡化資源的補充。把現有各內容資源放到公有云上存儲管理,建立廣播影視節目內容資源池,可以實現內容資源的數字化、海量存儲、數據共享,形成超強的檢索挖掘和內容生產制作能力,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豐富節目內容,降低運營成本。
3月20日,新奧特攜手阿里云、華通云數據,正式發布了名為“ONAIR”的全媒體云計算平臺,該平臺支持PC網站、手機APP、電視機全終端流暢播放,并實現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及運營。今年內將有全國兩百家電視臺接入該云計算平臺。廣播電臺也在全媒體云計算平臺的改造之列,互聯網化后的各地廣播電臺,收聽方式將從收音機漸漸變成手機等各種終端。ONAIR平臺推出后,用戶可在有網絡的環境中,實現節目播出的第一時間通過各種“屏”同步觀看。
國家廣電總局大力促進網絡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實現大數據式的運營。但電視臺的轉型面臨著技術挑戰和資金投入壓力,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借助ONAIR平臺,最快只需要一周的時間,便可幫助傳統電視臺開通全媒體運營平臺,綜合成本節省50%以上。
張大勇介紹說:“在此之前,新奧特使用ONAIR全媒體云平臺做了香港衛視的項目。應用這個平臺,可以幫助用戶快速申請相關資源,包括要做多少個頻道的直播、多少個點播的時移、支撐多少個APP的應用、用多少個PC端發布等等。電視臺購買公有云業務以后,新奧特在后臺方面有專門的技術團隊在平臺上幫其維護資源,電視臺只提供內容即可?!苯柚性破脚_,由阿里的專業團隊對資源和系統進行維護,彌補了廣電缺少互聯網人才的弱勢。
同樣的,電信運營商、移動運營商也可以借助ONAIR平臺,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構建基于視頻的直播、點播和信息發布平臺,快速開通資源,所需的投入也比傳統方式要少很多。
DVB+OTT與公有云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性,DVB是傳統的廣電網絡數字電視業務,基于傳統的有線傳輸網絡以及傳統的機頂盒中間件的技術架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硬件應用系統。而OTT是基于互聯網的技術架構。DVB+ OTT現階段的運營技術體系是分離的,DVB+OTT模式下,將兩者通過內容運營整合起來。DVB+OTT融合的難點在于邊界和耦合關系,從松散的結構,到技術體系和業務形態的融合。在網絡傳輸環節,傳統的DVB走的是IPQAM的方式,分出來一部分鏈路做IP化的傳輸。張大勇介紹說:“未來,在前端,OTT平臺將演進為包括內容集成、內容管理、產品管理、集成播控的融合平臺。在后端,DVB會走純IP的傳輸,通過家庭智能網關和智能終端接入用戶家里,可以是互動電視、IPTV,也可以是基于互聯網的多屏發布、APP應用。至此,整個產業鏈從割裂的各個部分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平臺?!?/p>
云計算在加強新媒體視聽內容生產制作和開發面向多平臺、多媒體、多終端的新型節目形態上具有優勢,能很好解決視頻、音頻文件格式在不同終端轉換的問題,加快節目的傳播速度,提升用戶體驗。此外,云計算技術還能通過挖掘用戶數據,幫助廣電分析用戶行為,提供分時段、分人群、更有針對性的節目和廣告?!八哉f,不能單純用技術的視角來看云計算,而是要從產業運營的角度來研究、運用云計算。DVB和OTT的融合也是不斷在演進,在此過程中,通過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支撐系統,幫助運營商解決云端業務的支撐體系,實現更精準地運營?!睆埓笥陆榻B說。
2014年3月18日,“DVB+OTT落地應用推進工作組”正式成立,旨在推進有線數字電視與互聯網業態融合。第一批成員單位包括有線電視運營商、互聯網電視牌照商、投資與金融服務機構、內容及應用提供商、技術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共31家。作為技術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新奧特也是工作組的成員之一。
針對有線及新媒體運營商,新奧特能夠提供DVB+OTT融合運營解決方案,通過統一化內容集成與多屏互動運營系統為DVB的高清互動VOD及OTT多屏網絡發布平臺提供節目、元數據及其他必要的內容支撐。新奧特參與了貴州廣電網絡公司的多彩云和新疆廣電網絡公司的天山云的建設,得到了省網公司的廣泛認可。
2013年,幾乎所有電視臺的廣告都被互聯網、新媒體嚴重分流。面對移動互聯網對廣電、對傳統媒體來帶的挑戰,張大勇在CCBN2014主題報告會上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指出了媒體互聯網化的價值與動力在于以下六個方面:通過社交媒體進行提醒推薦分享與傳播,留住傳統觀眾;多了傳播渠道與多終端接收展現的能力,豐富觀看手段;觀眾參與內容創作于節目互動成為可能,提高用戶粘性;將用戶點擊率轉化為新的廣告商業價值,提高收入能力;可提供豐富的基于互聯網的產品和業務,提高運營能力;基于用戶行為大數據進行精準媒體服務,實現精確營銷。
廣播電視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理念、技術、模式去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運營系統。傳統媒體的頻道資源、采編資源需要與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形成合力,才會出現新的業務形式。
張大勇介紹說:“新奧特擁有原生態的互聯網思維的人才,也有熟悉廣播電視和信息技術的人才。對于在體制機制和技術團隊都不夠支撐互聯網化的電視臺,新奧特可以提供從技術到運營的服務。對于缺乏視頻的處理能力的互聯網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新奧特可以提供視頻技術的服務,幫助其優化視頻處理流程、質量和效率?!?/p>
目前新奧特已與各類媒體進行廣泛合作,并相互認知、共同成長。基于服務廣電網絡、網絡廣播電視臺、IPTV、手機電視等運營商的眾多實踐,傾力梳理,形成共識,已先后構建了多個媒體運營融合平臺。
新奧特早在2008年就將戰略調整為面向數字媒體全領域,涵蓋了廣播電視領域、電信領域和互聯網領域。憑借多年積累的視音頻技術,新奧特能夠為整個數字媒體產業鏈提供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支撐,全面支持跨行業的多媒體融合業務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