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奇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運處,西安 710043)
前置性文件對鐵路建設方案研究的影響分析
郭俊奇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運處,西安 710043)
鐵路建設方案研究是鐵路項目前期工作中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隨著鐵路建設項目立項、審批、建設程序的規范和完善,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批準的、影響項目推進的前置性文件,對鐵路建設方案的確定有著不可回避的強制性作用。通過分析各前置性文件的主要內容,對鐵路建設方案的影響程度,提出鐵路建設方案從立項決策、咨詢評估、項目建議書批復到可行性研究等階段,在標準化工作流程中如何深入、細化執行各前置性文件的要求,當前建設方案研究中建議改進的工作方法,提高鐵路建設方案在項目后期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
前置性文件;鐵路;建設;方案;分析
一般地,鐵路項目建設方案是指鐵路運輸組織方式(客專線、客貨線、貨專線等)、鐵路標準、鐵路走向、經過的省份和主要經濟據點、站點設置、主要工程范圍和規模。
文獻[1]對項目前期的工作內容進行了概括性定義,即:“預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項目立項的依據…,提出線路起迄點及線路走向方案和建設規模,…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項目決策的依據,根據國家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從技術、經濟、環保、節能、土地利用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論證,…穩定建設方案;…論證建設項目的可行性。”根據其定義,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完成鐵路建設方案的研究和論證。
該文獻在初步設計階段文件編制大綱中,設置專門章節論述各前置性文件的執行情況。
2.1 前置性文件
根據目前項目立項、決策階段需開展的工作和標準化工作流程[2],需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初測、鐵路建設方案研究論證、可研報告(送審稿)編制、補充初測等過程中完成的前置性文件如表1所示。

表1 與鐵路建設方案有關的前置性文件
這些前置性文件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資質的設計、咨詢和評估單位,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設計單位進行可研階段工作期間,同步開展外業調查、資料收集、意見征求和方案評價等工作,按照相應文件編制辦法編制專題報告,經建設單位報送各相關主管部門進行審批,并將審批意見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單位執行、修改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在對修改可行性研究報告預審后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上報正式可行性研究報告。
關于前置性文件對鐵路建設方案不可回避的強制性作用,文獻[3-4]均作為強制性條文要求予以強調。例如文獻[4]第1.0.9條“高速鐵路設計應執行國家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節約材料、節省土地、保護環境等有關法律、法規。”明確了環保選線、生態保護和節約能源等內容的重要設計原則。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影響、水土保持、節約能源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同時也納入到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文件組成部分中,2012年以來社會穩定風險分析也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內容設獨立篇章[2]。而前置性文件的編制應以可研報告中的有關內容,如線路走向、運輸組織、主要技術標準、主要工程措施、站點布置、工程數量、工程投資等為評估依據,進行專題論證,對可研的建設方案提出修正意見,也為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提出指導性原則。
2.2 前置性文件的主要內容
2.2.1 環境影響報告
環境影響報告主要根據文獻[5]進行編制。該報告書通過對建設項目和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環境質量現狀的分析,以及與沿線城市規劃相容性的分析,從生態環境影響、聲環境影響、振動環境影響、電磁環境影響、水環境影響、大氣環境影響、固體廢物環境影響、社會經濟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全面論述,提出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環境保護措施、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計劃,根據現場公眾參與調查結果統計分析提出落實建議,并對環境風險進行評價和提出應急預案。
2.2.2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
文獻[6]作為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的主要依據,在報告編制過程中側重于對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的評估。通過對項目建設方案的基本分析,對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進行劃分,明確防治責任范圍,對項目水土流失進行預測,根據預測結果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及總體布局、水土保持監測內容和方法、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保證措施,進行水土保持生態效益分析,并對水土保持設施后續管理提出建議。
2.2.3 土地利用實施影響評估報告
該報告依據土地法和文獻[7]進行編制。主要內容為對建設方案在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占用耕地指標、補充耕地目標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建設方案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進行評估,以及對城鎮規劃和布局的影響、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的影響進行評估,對項目的可操作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2.2.4 防洪影響評價報告
我國目前有黃河、長江、遼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珠江等七大水系,各大水系均由水利部直屬的相應水利委員會(管理局)進行管理,而分布于各省區的分支水系則由水利廳及下屬單位進行管理。因此根據文獻[8]編制的防洪影響評價報告的審批也視所評價的河流,由歸屬管理單位組織評審。
根據文獻[8]要求,該報告主要對項目涉及的跨河工程(包括建設規模、結構形式、防洪標準等)及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況(含河道概況、水文、泥沙、氣象特征、河道地質情況、現有防洪標準、洪峰水位等)進行論述,并對河道演變情況和趨勢進行分析,通過水文分析計算、雍水分析計算、沖刷與淤積分析計算、河勢影響分析計算、排澇影響分析計算進行防洪綜合評價,提出防治與補救措施。
2.2.5 沿線壓覆礦產資源評估報告
該報告的主要編制依據為文獻[9]。該報告通過對建設方案的工程概況、用地范圍的分析,以及對用地范圍內地質概況(地層、構造等)闡述,分析礦產資源分布情況(種類、儲量、質量等)、開采情況和礦權設置情況,對無法避免壓覆礦產的理由和依據進行詳細說明,以及對壓覆的礦產資源進行必要的經濟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2.2.6 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文獻[10]用于指導地災評估報告的編制。該報告通過對評估范圍和級別的界定,經過對地質環境條件(氣象、水文、地質構造、地層巖性等)的評估,闡述地質災害的類別和特征,對現狀地質災害進行分析,預測項目可能引發、加劇、遭受的地質災害,提出綜合防治措施和危險性分區等建議。
2.2.7 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估報告
該報告主要針對建設方案的控制工程和特殊工程進行地震安全性評估。根據文獻[11]規定,該報告主要對項目的地震活動性、地震地質背景、地震烈度及地震動衰減關系進行分析,對場地地震危險性和發生概率進行評價,確定場地地震動參數,就地震環境、工程地質條件、地震安全性、地震災害等方面提出建議。
2.2.8 建設項目選址報告
根據文獻[12]的要求,建設項目選址報告主要包含建設項目的擬選位置、擬用地范圍、擬建設規模等內容。報告編制需從項目選址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及要求,交通運輸條件及要求,主要選址方案,符合城市規劃的論證,與市政、防災、能源、交通、通訊規劃的銜接和協調,與城市公共設施和生活設施配套的銜接和協調、與規劃的協調等方面展開論述,并對沿線規劃、城建部門提出的意見進行答復。
2.2.9 節約能源報告
根據文獻[13]及鐵路總公司關于建設項目節能評估工作管理暫行辦法,節約能源評估報告編制的主要內容為評估范圍和內容,建設項目用能情況(含用能系統及設備選擇,能源消耗種類、數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況),能源供應情況分析(含能源供應條件及消費情況,能源消費對區域能源消費的影響),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評估,節能的技術、管理、效果、經濟性評估等,并對存在問題提出建議。
2.2.10 跨越航道通航論證報告
由文獻[14]可知,該報告著重于對跨越通航河流的工程在安全影響方面的評價。主要內容有涉水工程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通航環境分析(含氣象、水文、地質地貌分析),涉水工程對通航安全的影響分析,涉水工程對交通組織的影響分析,涉水活動水域通航風險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安全保障措施。
2.2.11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
根據近年來建設環境變化情況,國家發改委要求編制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15],以實現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目的。該報告編制的主要內容為項目在規劃選址方面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問題,項目在實施前涉及土地征用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問題,項目在實施前涉及拆遷安置、環境污染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問題,項目在建設中涉及勞資糾紛、文明施工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突出問題,項目其他涉及群眾利益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突出問題。通過以上問題分析,確定社會穩定風險等級,提出防范措施和化解方案的建議。
2.3 前置性文件的影響程度
各前置性文件對鐵路建設方案的影響如表2所示。

表2 前置性文件對鐵路建設方案的影響程度
表2所述的影響程度的評價是從國家政策、社會影響、行業要求、技術難度、投資控制等方面綜合論證后得出的。
本文將環境影響、水土保持方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影響程度很大”來考慮,主要觀點為這3個前置性文件無論從國家各項政策規定還是在對社會生產生活方面,無論對技術的要求還是投資額度的影響,均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直接影響到項目立項和決策。
將土地利用、防洪影響、壓覆礦產、地質災害等4個前置性文件作為“影響程度大”來考慮,主要是其對社會、行業的影響較大,其次考慮的是技術難度和投資。
將地震安全、項目選址、節約能源、航道通航等4個前置性文件作為“影響程度一般”來考慮,主要是因其相對上述前置性文件的影響程度,更多的傾向于利用技術手段、通過投資調整更易于實現,而不是其對建設方案的重要程度降低。
上述前置性文件在實際工作中應予以同樣重視,本文論及的影響程度是從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文件編制過程中對建設方案的研究和確定方面出發,就實際工作中的難易程度和對策進行分析后得出的結論。
這些前置性文件除單獨編制外,與項目設計階段的可研、初步設計文件編制也互相配套或互為因果關系,如節能、環評、水保、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等均是可研、初步設計文件的組成部分,其余則直接影響到建設方案的線路走向和工程措施。
3.1 目前鐵路建設方案存在的不確定因素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我國城鎮化、工業化水平的提高,鐵路建設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與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與鐵路建設方案研究息息相關的環保選線、規劃選線的設計理念愈加重要[16]。但正如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和停滯不前的一樣,鐵路建設方案在研究確定的過程中,受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鐵路建設項目的立項、研究、決策、審批過程較為漫長;可研報告及各前置性文件在編制過程中,地方環保、水利、國土、建設、規劃、交通等有關部門的人員更迭、政策和技術要求的調整,使得原來已協商、溝通的意見有變化的可能,甚至推倒重來,不但對項目的推進有嚴重的干擾,也對鐵路建設方案的穩定有不可避免的影響。有關影響因素因與項目所在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有很大關聯,側重點各有差異,本文僅就普遍性問題作一個簡單歸納,如表3所示。具體項目的特殊問題應在解決過程中根據有關政策和技術要求靈活處理。

表3 前置性文件影響鐵路建設方案的主要因素分析
對表3的說明如下。
前置性文件批復時間:批復時間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修改影響很大,因此定義其影響程度和范圍均為“大”,一旦批復,其批復意見調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定義變化可能“小”。
前置性文件批復意見執行:因批復意見一般具有必須執行的強制性作用,因此只要批復意見不存在語意偏差,都應該是堅決執行的。從這方面講,定義影響程度、影響范圍、變化可能“小”是合理的。
前置性文件批復意見理解分歧:主要指相關各方對前置性文件批復意見的理解和執行。特別當批復意見的某些條文帶有“原則同意”、“基本同意”等等概括性詞語時,項目可研報告編制單位多認為該前置性文件的批復意見認可可研報告提出的建設方案和工程措施,可以不再調整、修改可研報告的相關內容,而前置性文件的編制單位或該行業的行政部門認為應嚴格執行前置性文件的批復意見,由此導致方案及工程實施、驗收中,因各方對批復意見理解的分歧可能導致相關工作無法繼續進行,所以定義其影響程度和范圍均為“大”,因批復意見調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定義變化可能“小”。
自然條件中的“地形地質”:主要指地貌、地物發生變化和不良地質范圍變化,與地災、防洪和地震安全評估有很大的關系;一般地,除非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否則對建設方案的影響屬可控范圍。
自然條件中的“環境”:這里指各類保護區、水源區、文物、河流、各類礦產資源、土地類別等,牽涉到水土保持、土地、防洪、地災、壓礦、項目選址、通航論證等方面的評估,因此其影響程度和范圍均為“大”,因其在項目前期調整可能小,其變化可能定義為“小”。
自然條件中的“重要構筑物”:主要指軍事設施、水利設施、交通設施、廠礦企業等,與環境影響評估有關,受國家政策、部門管理等人為干擾因素多,因此其影響程度和范圍以及變化可能均為“大”,是最不穩定的因素。
社會因素中的“人員調整”:由于行業部門的管理人員調整,可能會對已溝通、協商過的意見重新評估,屬社會風險評估范圍,但對方案的確定影響較小。
社會因素中的“政策技術變化”:該條主要說明由于行業部門的政策性變化和技術規范的修訂,或不同行業對同一問題的規定不同,導致建設方案的修改風險。例如鐵路與石油液體儲罐的防火距離要求,石油天然氣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和鐵路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存在差異,執行過程中如不能協調一致,達成共識,則對建設方案的影響程度、范圍都很大,因此變化的可能性也很大。
社會因素中的“規劃要求”:城鎮、交通、建筑規劃等對建設方案的走向、站點設置的影響和關聯非常密切。一般情況下,如規劃部門提供的規劃資料為經過批準的正式材料且較為詳細,其變化的可能性較小,如未提供正式規劃資料或不詳細,則對建設方案的影響很大,為建設方案的實施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3.2 提高可實施性的對策和方法
3.2.1 改進外部影響因素的對策和方法
(1)建設單位提前介入,組織可研報告編制單位與地方環保、水利、國土、規劃、交通、建設等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形成權威性且內容詳盡的協議文件,一則有利于可研報告編制單位對相關費用的準確估算并納入可研報告中,二則有利于項目實施階段協議各方遵照執行,不會節外生枝而有礙于項目順利推進。
(2)可研報告編制單位應參照合同法等有關法規文件,對需要與各部門簽訂的各類協議文件格式進行細化,對各方責任、義務和權利,應遵循的規定應有較為詳盡的闡述。由于可行性研究階段鐵路建設方案未完全落地,存在局部優化調整的可能,因此在協議文件中應對此有客觀負責的說明,并可提出免責條件和費用調整辦法(變更或清概),以便在項目實施時執行。
(3)可研報告編制單位應在建設單位管理下,與各前置性文件編制單位密切配合,在保證本單位商業機密和國家秘密不被泄露的前提下,以及知識產權不被侵犯的條件下,提供前置性文件編制單位所需資料。同樣,各前置性文件編制單位不能僅依據可研報告編制單位提供的資料開展工作,也需要進行現場調查落實,并將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可研報告編制單位,必要時或對某一問題存在爭議時,可由建設單位組織共同進行現場會診。
3.2.2 提高建設方案研究深度的對策和方法
(1)可研報告編制單位在進駐現場開展工作時,除與地方政府結合時進行一般性工作匯報,提交資料收集清單外,在不違反保密政策和鐵路總公司相關規定的情況下,盡量就研究的建設方案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并認真聽取地方及各部門的意見。遇到對建設方案有重大影響的意見時,需專門到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并形成書面溝通結果,供建設方案確定和決策時采用。
(2)必要時可研報告編制單位在補充勘測階段采用局部現場放線的方法,特別地段再加強勘察手段,以落實各前置性文件提出的強制性要求,避免建設方案在下階段發生大的變化而延誤項目批復。雖然看起來可研報告編制單位在這個階段的投入加大,但因對建設方案的確定和決策提供了詳實的依據,加上前置性文件專題研究可靠的結論支持,實際上不但降低了建設方案大規模變化的風險,也提高了建設方案在沿線各部門的可信度,從而提升地方各部門對建設方案的支持力度,易于建設方案審查的順利通過,也就降低了可研報告編制單位的總投入。
(3)加強現場的調查工作和走訪工作。可研報告編制單位應充分利用1∶1萬地形圖,在開展調查工作時,對圖中與建設方案影響大的河流、文物、水利(含樞紐、水庫)、道路(含互通樞紐)、醫院、學校、部隊、電視(廣播)臺、氣象部門、各類通訊發射塔、油(氣)庫及管線、加油站、地震臺、高壓電力線、變電所、畜牧場、養殖場、鐵路及車站等敏感點的圖例認真解讀,查找各敏感點適應的法規文件確定的安全距離和控制距離,并落實沿線各類保護區、風景區、水源區、基本農田、礦產資源、不良地質分布的位置和范圍,通過走訪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現場知情人員,進一步確定上述敏感點的性質、級別、所適用的法規文件,用以確定建設方案采用繞避或拆遷的何種方式通過,并與產權單位達成協議,必要時可通過建設單位與產權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形成共識。這里需強調的是,為減少項目后期實施過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爭議,應將隧道棄作場、橋梁棄土場、站場和路基取棄土場的選址、調查、勘察和協議簽訂工作納入到可研報告中專題說明。
(4)可研報告編制單位應積極參與各前置性文件的審查、修改工作。除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支持外,對審查過程進行的現場調研、審查答疑也應積極參與,這樣不僅有利于各前置性文件審查單位對項目建設方案的理解,也有利于審查意見的針對性和合理性,減少因審查意見太原則和泛泛引發的執行難度和分歧。
(5)可研報告編制單位在收到各前置性文件的批復意見時,應認真研究對建設方案的影響,對批復意見分解到各個相關專業,規定在補充初測和定測期間就外業調查、協議協商、資料更新、措施調整等方面開展針對性工作,在初步設計階段就批復意見執行情況與建設單位進行溝通。
鐵路建設方案研究是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階段工作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項目的推進和建設方案的確定,與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批準的前置性文件有著密切的關聯。鐵路建設方案從立項決策、咨詢評估、項目建議書批復到可行性研究等階段,在標準化工作流程中通過改進建設方案研究的工作方法,加強外部工作的協商、溝通,和外部環境的深入調查,細化執行各前置性文件的要求,以提高各前置性文件的強制性作用,強化鐵路建設方案在項目后期的可實施性,并減少鐵路建設方案實施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504―2007鐵路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設計文件編制辦法(鐵建設[2007]152號)[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2] 盧春房.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090―2006鐵路線路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621―2009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S].北京:198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S].北京:1991.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令第7號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S].北京:2001.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八屆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S].北京:1997.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S].北京:1996.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令第4號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S].北京:1999.
[1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S].北京:2009.
[1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S].北京:2008.
[1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S].北京:2008.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令第54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S].北京:2009.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投資[2012]249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S].北京:2012.
[16]崔顯付.吉圖琿客運專線綜合選線技術應用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14(1):15-20.
Influence of Pre-documents on Construction Scheme Research of Railway Project
GUO Jun-qi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Xi'an 710043,China)
Scheme resear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railway project construction.With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programs of railway project approval and initiating and construction,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is always affected mandatorily by the pre-documents,which are approved by competent authorities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roject promotion.For this reason,this study not only analyzed the main contents of all the predocuments,but also analyze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these pre-documents on construction scheme. Furthermore,this study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about how to detail and execute the mandatory requirements of all the pre-document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work of construction scheme research in the standardized process.These measures above-mentioned are involv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including project proposal,project approval,project consulting and evaluation,and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so as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more feasible and operabl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pre-documents;railway;construction;scheme;analysis
U212.32
A
10.13238/j.issn.1004-2954.2014.07.038
1004-2954(2014)07-0163-06
2014-02-10;
2014-03-30
郭俊奇(1967―),男,高級工程師,1989年畢業于長沙鐵道學院土木系鐵道工程專業,工學學士,E-mail:GJQ0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