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良
摘 要:線路投入運行的過程是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的延續,同時也是設備從靜態到接入系統動態運行的轉折,是對投運線路的一種重要考驗。因此,線路投運必須有啟動方案且啟動方案內必須有滿足線路驗收帶工作負荷試驗的相關規范,以及包含設備在投運過程中風險管控、應急要求等相關內容。
關鍵詞:架空線路;投運工作;分析
1 系統運行方式
A站為220kV變電站,B站、C站為110kV變電站。其中A1、A2、B1、B2為開關,A11、A14、A21、A24、B11、B14、B21、B24、C14、C24為刀閘。A站為電源側,B站、C站為負荷側。C站是線變組站,B站是聯絡站,具備110kV線路備自投功能,還有別的線路進行供電。目前A站通過實線(簡稱A2線)對B站和C站進行供電,虛線(簡稱A1線)為待啟動線路,A1開關間隔及線路在冷備用狀態,B1開關間隔及線路在冷備用狀態,C14刀閘在冷備用狀態,A1線的A站、B站兩側重合閘退出。待啟動完畢后,A站可以通過雙回線路(實A1和A2)供電B站和C站,增加系統的供電可靠性。
圖1 系統運行簡圖
2 投運前準備工作
首先要確認線路上的工作全部完成,設備按照規范要求安裝完畢,試驗結果符合試驗標準,試驗報告齊全,安全措施已經解除,人員已經撤離線路。然后是啟動前須明確的內容:確認所有待啟動的電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回路通流試驗、傳動試驗已經完成、保護工作正常,二次部分沒有變動。然后就是確認線路相序正確;確認通信具備運行條件;確認各站的保護定值、壓板已按定值通知單整定、壓板投退表執行;確認待投設備的名稱、編號、相序、相色應正確,并與計算機監控、主控室模擬圖及現場實際情況相符。
最后是檢查A站、B站、C站的開關、刀閘、PT的狀態。
A站:確認110kVA1線A1開關及A11、A14刀閘在分閘位置;檢查接地刀閘、臨時接地線已全部拆除;將110kVA1線A1開關的“遠方/就地”選擇開關切換在“就地”位置;將110kVA1線A11、A14刀閘的“遠方/就地”選擇開關切換在“就地”位置;檢查A站A1線PT低壓空氣開關已合上。
B站:確認110kVA1線B1開關及B11、B14刀閘在分閘位置;檢查接地刀閘、臨時接地線已全部拆除;將110kVA1線B1開關的“遠方/就地”選擇開關切換在“就地”位置;將110kVA1線B11、B14刀閘的“遠方/就地”選擇開關切換在“就地”位置;檢查B站A1線PT低壓空氣開關已合上。
C站:確認110kVA1線C14刀閘在分閘位置;檢查接地刀閘、臨時接地線已全部拆除;將110kVA1線C14刀閘的“遠方/就地”選擇開關切換在“就地”位置;檢查C站A1線PT低壓空氣開關已合上。
3 電網風險分析
啟動前,B站和C站由A站的實線供電,線路將導致C站全站失壓,B站通過110kV線路備自投轉由別的線路供電。此時只能加強A2線的巡查維護工作,并做好事故預想。啟動中,啟動過程中一次設備故障時,由于保護回路不完善、保護裝置異常等原因,無法快速隔離故障,對新投運的設備及系統穩定構成威脅。此時只能在啟動前確認相關保護裝置(如開關保護、線路保護等)工作正常、回路完善,開關傳動正常。啟動后,電網運行方式還沒到調整至目標方式,啟動的臨時定值未恢復。此時只能確認新啟動設備的相關保護已投入;供啟動過程用的保護定值已經按相關繼保定值單要求恢復;將一次設備調整至目標運行方式。
4 投運設備風險分析
現場操作人員應熟悉現場一、二次設備,掌握設備帶電情況,掌握啟動操作順序,并嚴格按照調度指令執行操作;發生啟動設備有異常或者缺陷,必須停止操作,等設備消缺或將有缺陷設備隔離后方可申請繼續啟動。啟動完需要帶負荷測試后才能投入方向保護;核對設備的保護定值單、壓板單無誤后簽名備案。
保護可靠性風險分析。投運的設備在投運過程中會整體帶工作電壓,由于設備安裝過程中可能出現錯誤等原因而造成設備故障,因此要對設備保護可靠性進行分風險分析。盡量用已經驗收通過的保護對投運的設備實行保護,對于新投運線路,在作為電源側的A站內,可空出雙母線結線的一條母線專門為線路充電,利用母聯開關的保護通過縮短保護時間、更改定值等方式作為新線路投運的充電保護。或者投入新設備相應的未經驗證正確性的保護,雖然有可能發生保護誤動,但從保護新設備的角度來說,有保護總比沒有保護要好,更可靠。
應急處理要求。啟動期間,若現場工作人員或操作人員發現設備存在風險或者異常,應該馬上停止操作,匯報啟動組并讓相關專業人員對設備進行檢查,確認設備風險可控或者無異常或發現不影響啟動的缺陷,方可繼續啟動,若判斷設備不能啟動,則要馬上處理,直到設備檢查無異常后方可繼續啟動。若因設備突發缺陷、運行方式等引起變化,出現與啟動方案不符合的情況,應立即停止啟動,報告啟動組。由啟動組變更啟動方案,并讓相關人員審核無誤后方可繼續執行。
5 啟動操作步驟
5.1 將A1線由冷備用狀態轉到熱備用狀態:先合上A站A1線的A11、A14刀閘,再合B站B1線的B11、B14刀閘,最后合上C站A1線的C14刀閘。
5.2 對A1線進行三次線路充電:對A站A1線的A1開關分合三次,第一次合A1開關的時候,需要檢查A站、B站、C站線路PT抽取二次電壓應正常,保證線路重合時對線路進行檢無壓、檢同期等測量判斷判斷正確,還有線路備自投能夠正確動作。對線路進行三次沖擊合閘試驗主要是為了利用在線路空載情況下產生的較高的過電壓,來檢驗新線路的絕緣水平。
5.3 線路投運后24小時試運行方式:按調度令恢復投入A1的A站和B站兩側線路重合閘。
6 結束語
線路投運工作需要做的前期工作非常多,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結合實際、嚴謹有序、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地對設備進行啟動,保證設備最后能夠可靠地投入運行[1]。
參考文獻
[1]馮剛.編寫輸變電設備投運啟動方案的探討[J].廣東輸電與變電技術,2003(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