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梅
(中國石油審計服務中心,北京 100067)
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聶玉梅
(中國石油審計服務中心,北京 100067)
本文針對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通過研究目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現狀,剖析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參考其依據的相關理論,著重探討信息披露的內容和形式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我國目前現狀下的改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和對策,為解決發展與環境矛盾關系,完善和規范我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和法規提供參考價值,同時也為相關利益者環境會計信息需求提供參考依據。
環境問題 會計 信息披露 利益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多企業在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大量的不可逆轉的污染,因而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各國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關鍵問題之一,企業環境會計因此應運而生。而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索取是企業利益相關者或環境參與者的必然要求,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則是獲得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企業作為責任方向環境監管部門、投資者、環境參與者等利益相關者應履行的義務[1]。
本文通過研究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現狀,揭示目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通過分析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形式,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和建議,為改善和發展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法,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和法規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依據。
環境會計是企業會計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企業對自然資源耗費如何補償的會計學,主要通過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資源造成的損益進行衡量,以此為依據為利益相關者提供環境會計信息,使企業達到合理配置資源、改善環境狀況的一門新興學科[2]。而會計信息的披露無論對于企業的投資者還是環境的參與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企業需要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3]:(1)對環境有影響的企業活動的財務信息。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在財務信息上的體現主要為財務報表中環境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這些影響因素一方面可以以財務信息的形式體現出來,如專門用于污染物處理的設備可以確認為固定資產,或因污染而發生的罰款可以做了一項支出等,這些可以清晰的體現在財務報表中;另一方面有許多隱性的或潛在的環境信息因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而難以衡量和計量。如為保護環境而實施的某些措施,其產生的收益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體現和衡量。(2)環境業績信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對企業的環境活動進行評估時,除對環境有影響的財務信息,環境業績信息也是關鍵的因素之一。環境業績信息是指除環境活動的財務信息外,有關環境活動影響的其他方面信息。其中包括環境法規執行情況及環境政策的制定;環境質量情況及環境質量指標的達標率;環境治理及污染物利用情況及其他包括參與公益性環保活動、與社區的關系情況、對環保技術的研究和可持續發展等信息。
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利益相關者提供關于企業作為環境受托責任方對義務的履行情況和對于做出投資、信貸及其他類似決策對環境影響的有用信息。從目前來看,因缺乏相關法律規范的制約,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還不規范,這就造成其披露形式的多樣性。大致分為三種形式[4]:一是合并報告方式,即企業將環境會計信息以財務報表附注的形式體現在財務報告或年度報告中進行披露;二是以專門的企業環境信息單獨發布,主要體現在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報告中。三是前兩種方式相結合,既以綜合的形式發布又進行單獨披露的混合披露的方式。
經調查,我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工作還存在著很多問題:(1)披露方式的混亂性。因缺乏行之有效的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通常以自主的形式進行,發布的方式也過于自由化,這就造成了相關利益者無法有效的查閱相關環境信息,增大了信息搜集的難度,同時因為信息發布的方式不同,使不同企業間環境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其利用價值大大降低。(2)披露內容的局限性。由于大部分企業對環境問題較為敏感,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很難基于客觀的角度進行全面披露,同時我國環境方面的法規還不健全,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為自愿行為,因此披露的內容多數為有利于企業經營的積極的一面,信息較為片面,環境的相關利益者很難從有限的披露信息做出全面的判斷,這無疑也降低了企業做為受托責任方的可信度。(3)披露形式的可信性。由于政策法規的不完善,我國企業目前發布的環境報告均未經第三方進行審計,因此報告的可信度引起公眾質疑,未經證實而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即使以報表的形式出現也缺乏可信性。國標準化組織(ISO)規定:為了避免企業發布環境報告時缺乏嚴肅性,必須要求其接受外部獨立第三方的審計[5]。
針對以上問題,為完善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充分考慮我國目前的國情,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審計監督職能;造成目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因此健全我國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制訂更具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統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則是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完善和發展的基礎。同時,政府應加強監督職能,加強對披露內容的第三方審計,保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得到客觀落實。(2)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及公眾的環保意識;為促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可用性,一方面需要加強企業內部相關人員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進行財經法規培訓的同時,加強其遵法守規教育,同時提高社會公眾的環境意識,也起到降低環境法規實施成本,推動環境信息披露發展的作用。(3)建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環境信息質量評價體系,規范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細則,可以提高被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使其具有可用性,同時專業的環境質量評價機構以其專業知識與社會影響力也為企業和環境參與者提供權威的環境評價,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4)進行理論研究,發揮專業職能作用;加強理論方面的研究,以理論與實務優勢,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支持,指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實際工作,是推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的重要動力。
企業作為環境的受托責任方,必須遵守國家所頒布的環境法律法規,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的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是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這對企業特別是對環境影響較大的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胡曼軍.對現階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探討[J].法制與經濟,2008(2):150-152.
[2]姜汝川.中國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動因及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26-34.
[3]姜艷,楊美麗.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25(6):103-109.
[4]李劫.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40-42.
[5]董延安.西方發達國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比較與啟示[J].會計之友,2011(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