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情?李中勝?陳杏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本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患者的血糖達標率。方法 選取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本社區的糖尿病患者830例, 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予治療組以糖尿病規范化管理, 予對照組以傳統的管理方式, 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經管理前后的血糖達標率。結果 經規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量均比經傳統管理的穩定, 各項指標的達標率相對更高。結論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有效地穩定血糖, 具有更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血糖達標率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發病率也不斷上升[1]。而我國對血糖的控制現狀不容樂觀, 因此, 為了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對社區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了規范化管理, 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社區糖尿病患者830例。其中男456例, 女374例;年齡45~85歲, 平均為(58.3±6.2)歲。糖尿病病程為1~35年, 平均(10.1±1.74)年。有基礎性疾病的為498例, 無基礎性疾病的為332例。
1. 2 方法 將所選取的社區糖尿病患者83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n=415例)和對照組(n=415例),予治療組以糖尿病規范化管理, 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管理方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經管理前后血糖的達標情況。
1. 2. 1 治療組 予治療組以規范化管理, 具體流程如下:①成立職位由高到底, 責任由上到下, 層層遞進的臨床規范化管理小組。②根據實際情況規范化管理流程制定。其中包括:a.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 使其熟悉血糖的普通監測, 介紹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方法;b.進行飲食指導, 避免過多糖的攝取并嚴格控制食物的量、質;c.制定個人運動計劃;d.規范用藥, 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使用。③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1. 2. 2 對照組 予對照組以傳統模式進行管理, 主要為簡單的飲食指導、常規的檢測和藥物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檢測記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FPG≤7.0 mmol/L、2 hPG≤10. 0 mmol/L、HbA1c≤6.5%則為達標。
1. 4 統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管理前后各項指標的對比 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實時檢測患者各項指標情況, 所得治療組與對照組管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變化, 見表1。
由表1可知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管理前各項指標相近。而管理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管理后兩組的各項指標都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經規范化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均小于對照組, 即規范化管理更能有效地穩定血糖。
2. 2 血糖達標情況分析 統計兩組患者經管理后的血糖情況, 并按照一定評定標準, 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 并計算其達標率, 見表2。
表2 血糖達標情況
組別 優(例) 良(例) 差(例) 達標率(%)
治療組(n=415) 287 112 16 96.1
對照組(n=415) 224 152 39 90.6
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其達優的人數更多, 因此臨床上,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長期有效治療糖尿病。
3 討論
3. 1 糖尿病現狀 糖尿病為一種以高血糖為主的代謝性疾病, 患者常見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癥狀[2]。其發病原因復雜, 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引起, 常見由胰島素分泌缺少或生物作用受損所致[3]。糖尿病患者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3. 2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的優越性 傳統管理方式存在沒有統一規范的護理流程的局限性, 而規范化管理使管理流程更規范化、專業化和技術化[4]。尤其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人管理計劃有效地促進了糖尿病的治療。其中, 健康教育有助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 提高配合度, 避免了低血糖的不當處理以及對血糖監測的認知度;個性化的飲食、運動指導保證了患者的定量、定質飲食和長期適量的運動, 有利于提高其代謝水平;規范化的藥物治療促進了糖尿病患者的規范按時用藥, 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正確使用有效地將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內[5, 6]。
社區的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始終堅持最優化原則, 對傳統管理方式進行刪除、合并、分散、增加、以達高效安全的宗旨[7]。其以個體為基礎, 對時、量、質予以嚴格的規定[8]。從上述可知與傳統糖尿病管理相比, 經規范化管理的患者血糖下降更加明顯, 空腹及餐后血糖更穩定, P<0.05, 差異具有統計意義。經管理后兩組的各項指標都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經規范化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均小于對照組, 即規范化管理更能有效地穩定血糖。在血糖達標情況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其達優的人數更多, 因此臨床上,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長期有效治療糖尿病。
綜上所述, 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模式, 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具有規范化、專業化和技術化的優點, 能夠有效地穩定控制血糖, 在糖尿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推薦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倩嵐.華林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血糖達標率分析對比. 當代醫學, 2012,18(18):104,163.
[2] 王麗,韓冰.社區規范化管理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的分析評價作.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7(18):240-241.
[3] 劉春英.社區規范化管理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達標的效果評價. 吉林醫學, 2013,34(35):7520-7521.
[4] 陳云.基層社區醫院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的臨床效果與治療成本.中國全科醫學, 2010,13(33):3771-3773.
[5] 李月,沈冬云,張偉,等.北京永定路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壓聯合達標動態觀察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25):2969-2971,2975.
[6] 葛承輝,朱月偉,潘雪鳳,等.社區隨訪與評估門診結合在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0, 13(25): 2826-2828.
[7] 李建華,楊穎,趙晨梅.雙心關注綜合性干預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的應用.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3, 7(7): 3200-3201.
[8] 趙錦,謝昌輝,梁成竹,等.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血糖達標率比較分析.徐州醫學院學報, 2011,31(5):336-337.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本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患者的血糖達標率。方法 選取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本社區的糖尿病患者830例, 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予治療組以糖尿病規范化管理, 予對照組以傳統的管理方式, 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經管理前后的血糖達標率。結果 經規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量均比經傳統管理的穩定, 各項指標的達標率相對更高。結論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有效地穩定血糖, 具有更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血糖達標率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發病率也不斷上升[1]。而我國對血糖的控制現狀不容樂觀, 因此, 為了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對社區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了規范化管理, 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社區糖尿病患者830例。其中男456例, 女374例;年齡45~85歲, 平均為(58.3±6.2)歲。糖尿病病程為1~35年, 平均(10.1±1.74)年。有基礎性疾病的為498例, 無基礎性疾病的為332例。
1. 2 方法 將所選取的社區糖尿病患者83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n=415例)和對照組(n=415例),予治療組以糖尿病規范化管理, 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管理方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經管理前后血糖的達標情況。
1. 2. 1 治療組 予治療組以規范化管理, 具體流程如下:①成立職位由高到底, 責任由上到下, 層層遞進的臨床規范化管理小組。②根據實際情況規范化管理流程制定。其中包括:a.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 使其熟悉血糖的普通監測, 介紹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方法;b.進行飲食指導, 避免過多糖的攝取并嚴格控制食物的量、質;c.制定個人運動計劃;d.規范用藥, 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使用。③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1. 2. 2 對照組 予對照組以傳統模式進行管理, 主要為簡單的飲食指導、常規的檢測和藥物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檢測記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FPG≤7.0 mmol/L、2 hPG≤10. 0 mmol/L、HbA1c≤6.5%則為達標。
1. 4 統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管理前后各項指標的對比 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實時檢測患者各項指標情況, 所得治療組與對照組管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變化, 見表1。
由表1可知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管理前各項指標相近。而管理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管理后兩組的各項指標都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經規范化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均小于對照組, 即規范化管理更能有效地穩定血糖。
2. 2 血糖達標情況分析 統計兩組患者經管理后的血糖情況, 并按照一定評定標準, 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 并計算其達標率, 見表2。
表2 血糖達標情況
組別 優(例) 良(例) 差(例) 達標率(%)
治療組(n=415) 287 112 16 96.1
對照組(n=415) 224 152 39 90.6
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其達優的人數更多, 因此臨床上,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長期有效治療糖尿病。
3 討論
3. 1 糖尿病現狀 糖尿病為一種以高血糖為主的代謝性疾病, 患者常見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癥狀[2]。其發病原因復雜, 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引起, 常見由胰島素分泌缺少或生物作用受損所致[3]。糖尿病患者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3. 2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的優越性 傳統管理方式存在沒有統一規范的護理流程的局限性, 而規范化管理使管理流程更規范化、專業化和技術化[4]。尤其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人管理計劃有效地促進了糖尿病的治療。其中, 健康教育有助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 提高配合度, 避免了低血糖的不當處理以及對血糖監測的認知度;個性化的飲食、運動指導保證了患者的定量、定質飲食和長期適量的運動, 有利于提高其代謝水平;規范化的藥物治療促進了糖尿病患者的規范按時用藥, 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正確使用有效地將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內[5, 6]。
社區的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始終堅持最優化原則, 對傳統管理方式進行刪除、合并、分散、增加、以達高效安全的宗旨[7]。其以個體為基礎, 對時、量、質予以嚴格的規定[8]。從上述可知與傳統糖尿病管理相比, 經規范化管理的患者血糖下降更加明顯, 空腹及餐后血糖更穩定, P<0.05, 差異具有統計意義。經管理后兩組的各項指標都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經規范化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均小于對照組, 即規范化管理更能有效地穩定血糖。在血糖達標情況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其達優的人數更多, 因此臨床上,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長期有效治療糖尿病。
綜上所述, 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模式, 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具有規范化、專業化和技術化的優點, 能夠有效地穩定控制血糖, 在糖尿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推薦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倩嵐.華林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血糖達標率分析對比. 當代醫學, 2012,18(18):104,163.
[2] 王麗,韓冰.社區規范化管理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的分析評價作.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7(18):240-241.
[3] 劉春英.社區規范化管理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達標的效果評價. 吉林醫學, 2013,34(35):7520-7521.
[4] 陳云.基層社區醫院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的臨床效果與治療成本.中國全科醫學, 2010,13(33):3771-3773.
[5] 李月,沈冬云,張偉,等.北京永定路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壓聯合達標動態觀察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25):2969-2971,2975.
[6] 葛承輝,朱月偉,潘雪鳳,等.社區隨訪與評估門診結合在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0, 13(25): 2826-2828.
[7] 李建華,楊穎,趙晨梅.雙心關注綜合性干預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的應用.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3, 7(7): 3200-3201.
[8] 趙錦,謝昌輝,梁成竹,等.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血糖達標率比較分析.徐州醫學院學報, 2011,31(5):336-337.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本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患者的血糖達標率。方法 選取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本社區的糖尿病患者830例, 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予治療組以糖尿病規范化管理, 予對照組以傳統的管理方式, 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經管理前后的血糖達標率。結果 經規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量均比經傳統管理的穩定, 各項指標的達標率相對更高。結論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有效地穩定血糖, 具有更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血糖達標率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發病率也不斷上升[1]。而我國對血糖的控制現狀不容樂觀, 因此, 為了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對社區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了規范化管理, 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社區糖尿病患者830例。其中男456例, 女374例;年齡45~85歲, 平均為(58.3±6.2)歲。糖尿病病程為1~35年, 平均(10.1±1.74)年。有基礎性疾病的為498例, 無基礎性疾病的為332例。
1. 2 方法 將所選取的社區糖尿病患者83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n=415例)和對照組(n=415例),予治療組以糖尿病規范化管理, 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管理方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經管理前后血糖的達標情況。
1. 2. 1 治療組 予治療組以規范化管理, 具體流程如下:①成立職位由高到底, 責任由上到下, 層層遞進的臨床規范化管理小組。②根據實際情況規范化管理流程制定。其中包括:a.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 使其熟悉血糖的普通監測, 介紹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方法;b.進行飲食指導, 避免過多糖的攝取并嚴格控制食物的量、質;c.制定個人運動計劃;d.規范用藥, 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使用。③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1. 2. 2 對照組 予對照組以傳統模式進行管理, 主要為簡單的飲食指導、常規的檢測和藥物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檢測記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FPG≤7.0 mmol/L、2 hPG≤10. 0 mmol/L、HbA1c≤6.5%則為達標。
1. 4 統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管理前后各項指標的對比 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實時檢測患者各項指標情況, 所得治療組與對照組管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變化, 見表1。
由表1可知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管理前各項指標相近。而管理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管理后兩組的各項指標都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經規范化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均小于對照組, 即規范化管理更能有效地穩定血糖。
2. 2 血糖達標情況分析 統計兩組患者經管理后的血糖情況, 并按照一定評定標準, 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 并計算其達標率, 見表2。
表2 血糖達標情況
組別 優(例) 良(例) 差(例) 達標率(%)
治療組(n=415) 287 112 16 96.1
對照組(n=415) 224 152 39 90.6
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其達優的人數更多, 因此臨床上,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長期有效治療糖尿病。
3 討論
3. 1 糖尿病現狀 糖尿病為一種以高血糖為主的代謝性疾病, 患者常見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癥狀[2]。其發病原因復雜, 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引起, 常見由胰島素分泌缺少或生物作用受損所致[3]。糖尿病患者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3. 2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的優越性 傳統管理方式存在沒有統一規范的護理流程的局限性, 而規范化管理使管理流程更規范化、專業化和技術化[4]。尤其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人管理計劃有效地促進了糖尿病的治療。其中, 健康教育有助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 提高配合度, 避免了低血糖的不當處理以及對血糖監測的認知度;個性化的飲食、運動指導保證了患者的定量、定質飲食和長期適量的運動, 有利于提高其代謝水平;規范化的藥物治療促進了糖尿病患者的規范按時用藥, 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正確使用有效地將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內[5, 6]。
社區的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始終堅持最優化原則, 對傳統管理方式進行刪除、合并、分散、增加、以達高效安全的宗旨[7]。其以個體為基礎, 對時、量、質予以嚴格的規定[8]。從上述可知與傳統糖尿病管理相比, 經規范化管理的患者血糖下降更加明顯, 空腹及餐后血糖更穩定, P<0.05, 差異具有統計意義。經管理后兩組的各項指標都有所下降, 但治療組經規范化管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均小于對照組, 即規范化管理更能有效地穩定血糖。在血糖達標情況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其達優的人數更多, 因此臨床上, 糖尿病規范化管理能長期有效治療糖尿病。
綜上所述, 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模式, 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具有規范化、專業化和技術化的優點, 能夠有效地穩定控制血糖, 在糖尿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推薦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倩嵐.華林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血糖達標率分析對比. 當代醫學, 2012,18(18):104,163.
[2] 王麗,韓冰.社區規范化管理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的分析評價作.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7(18):240-241.
[3] 劉春英.社區規范化管理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達標的效果評價. 吉林醫學, 2013,34(35):7520-7521.
[4] 陳云.基層社區醫院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的臨床效果與治療成本.中國全科醫學, 2010,13(33):3771-3773.
[5] 李月,沈冬云,張偉,等.北京永定路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壓聯合達標動態觀察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25):2969-2971,2975.
[6] 葛承輝,朱月偉,潘雪鳳,等.社區隨訪與評估門診結合在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0, 13(25): 2826-2828.
[7] 李建華,楊穎,趙晨梅.雙心關注綜合性干預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的應用.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3, 7(7): 3200-3201.
[8] 趙錦,謝昌輝,梁成竹,等.社區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前后血糖達標率比較分析.徐州醫學院學報, 2011,31(5):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