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高
摘 要:“微格教學”是一種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培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教學方法。師生在進行實踐操作過程中應充分明確微格教學的目的、理論等相關知識,真正實現微格教學知識意義的建構,結合學科教學法,分類具體地進行微格訓練,才能做到指導有效,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合格人才。
關鍵詞:微格教學;師范生;微格訓練方式;人才
微格教學源自英文“Microteaching”,可譯為“微型教學”“小型教學”等,國內稱之為“微格教學”,是一種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培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教學方法。微格教學通過“講課—觀摩—分析—評價”,通過實驗室式的教學練習,對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選擇性的模擬,使各種教學行為的訓練變得可觀察、分析、評價。它是一種建立在教育教學理論、視聽理論和教學技術基礎上,系統訓練教學技能的方法,是師范生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的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和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的橋梁和方式。微格教學應如何適應當代高師音樂教育改革,如何提高師范生微格訓練實效性,成為當前微格教學研究亟待探索的課題。
一、微格教學實踐領域存在的誤區
微格教學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教育實踐,在其發展過程中,人們不斷加深對微格教學的認識。微格教學突出強調的是師范生教學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又指教學技能即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的綜合。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心智活動的外顯。因此,我們要深入地探究微格教學理論中的認知結構模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學行為的外在提取和套用。如果微格教學片面地理解為即是將自己的教學過程攝錄下來便于觀看,那是對微格教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的片面了解,勢必會帶來微格教學實踐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生的技能訓練缺乏理論的指導。也就是說,要重視學生對教學各個環節相關知識的學習研究,進行認真設計后再進行微格教學實踐,并融合自身對教材、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生的互動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即教師的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相融合,在微格實踐后進行深入反思評價,然后再調整分析教學案例及視頻教學示范課,涉及觀后分析評價得出見解、自行設計交流、角色扮演模擬教與學、理論驗證與總結深化反思等一系列環節。讓學生從對感性的示范觀摩開始,經過自身的分析評價思考,到設計實踐嘗試,再到科學理論的驗證對比,從而使微格訓練成為學生一種主動的自我建構、自我內化的過程。但在具體的微格訓練中,師生往往相當重視自行設計與交流和角色扮演這兩個環節。如:上網找課例資料并加以修改成文,再進行微格片段說課等,對教材教法、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理論是否進行了有效運用、驗證、總結、深化并未深入思考,重視不夠,通常表現為淺嘗輒止,對修改和再實踐環節的強化、深入等環節的訓練效果不夠深入,不夠理想。這些現象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微格教學的效果。所以,明確微格教學的目的、理論等相關知識,提高微格教學的實效性,并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真正實現微格教學知識意義的建構,才能做到指導有效,不斷提高教學效果,避免為單純的行為主義所束縛。
二、明確微格音樂教學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特殊認識活動,因此,在教學中為了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在設計教學過程之前應首先明確課堂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制定的目標基本是以“教”為主的,而新課標指導下的現代音樂課堂的教學總目標則是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其核心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我國中學音樂教學的內容主要為:感受與鑒賞,演唱、演奏、識譜、創造等五個方面。而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進行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微格訓練時,師范生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欣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并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象和聯想。而在實際的高師生微格教學訓練中,由于多數學生沒有一線教學的經歷和體會,往往會出現教學設計時對課題教學目標和設計模糊、缺乏明確的指向性、針對性的情況,從而導致教學設計方向性模糊,定位多,過于分散,僅僅是例舉了教學活動的幾個步驟,很多學生過多地依賴于教學活動中的臨場發揮。因此,在進行微格教學設計時,要明確微格方案所選定的內容和范疇,針對教學片斷內容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備課環節中的說和講要進行有機合理結合,并對教學各個環節應采取何種目標設定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方法和策略,要做到邏輯清、思路明、表達順、動作穩,在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修改調整和完善。因此,充分的思考、設計和準備是微格教學訓練成功的前提,并一直是微格教學操作技能順利實施的基礎。
三、結合學科教學法,分類具體地進行微格訓練
目前常見的微格方式通常為:自由分組、分角色扮演、師或生的授與聽。“教師”自編自演自講,師生間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交流,許多環節流于形式,教師的“講”缺乏細節的亮點,學生聽課提不起興趣,這些都是目前微格課堂的問題所在。我們應順應當代教育發展對音樂教學的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現有條件和學科特點,采用分類、具體、多樣化、全方位的微格訓練方式。
(1)欣賞課的微格教學。欣賞課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微格教學中應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提高學生音樂文化修養。首先,在微格欣賞教學中,應把引導重點放在體會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感、音樂題材和音樂風格上。在欣賞時要以音樂要素為基本單位,以作品為媒介。在聆聽音樂時,引導學生通過將音樂曲目進行對比、組合等方法來學習,還可以采用聽唱參與、樂器參與、聲勢參與、律動參與、情境參與等途徑輔助教學。因此,在微格教學中,正確的教學方法是通過多層面、多角度地挖掘音樂作品的內涵和價值,還要使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參與到聆聽過程中來。所以,“教師”在微格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知道不同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怎么聽、聽什么;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欣賞音樂,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聆聽后的思想和見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眾所周知,音樂欣賞的對象是音樂作品本身,而不是其他東西。在欣賞教學中,經過對樂曲的初步了解后,“教師”所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學生感受和辨別音樂的表現形式,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幫助學生分析和把握音樂形象和音樂內涵的表達方法,把音樂的想象與自然、與人的情感聯系起來,豐富和滿足他們的內心聽覺和情感體驗。
(2)歌唱課的微格教學。歌唱教學包括的內容可歸納為:有表情地歌唱、演唱技能、對演唱的評價等幾個方面。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學的主要目標。對任何一首歌曲,微格“教師”都應引導學生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進行演唱。以《沂蒙山好風光》的教學為例,這節課主要內容是學習演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同時圍繞山東民歌介紹相關的音樂作品,并進行創作練習的嘗試。在微格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民歌的風格,重點學唱、體驗民歌中獨具特色的襯詞和拖腔特點等。通過學生模仿方言、感受地域差異,為表現和體驗歌曲風格打下基礎,并結合“魚咬尾”知識的學習進行歌曲的演唱。這樣,就完全改變了傳統的以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應該說,這樣的唱歌教學是有內容、有深度、較全面且有效果,讓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表現緊密相連。在微格教學實踐中,應解決并認識到“教什么”“怎樣教”,并要以后者為重點。師范生在解決“怎樣教”時,要學會將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技術等用于學科教學實踐中,通過對各種類型課例的訓練和鞏固,深化學生在這方面的素養和能力。
四、微格教學的反饋評價
微格教學中的評價是對教學技能的評價,是以一定的目標需要、期望為準繩的價值判斷過程。它通過對各項教學技能指標的考察與分析,對教學的構成作用、過程、效果等進行科學的價值判斷,來評價受訓學員的課堂教學技能水平。師范生微格訓練后的點評和指導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可讓受訓者充分感知反思,做出改進和調整,并對教學細節等行為進行優化深入,幫助受訓者以“旁觀者”的身份,重溫、觀看到自己訓練的全過程,并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在每一次的微格訓練后,指導教師應通過回放錄像、討論等方式向學生積極反饋相關信息、并積極組織微格教學的評價,設置具體的、可操作的評價指標,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具體表現。
總之,師范生技能訓練是突出體現多元化和時代性,教師在進行微格教學訓練時,不僅要熟悉當今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動態,還要掌握師范生學習的特點,不斷豐富理論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加強教學實踐,才能充分發揮微格教學的訓練實效性,有效地提高師范生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志明,聶旭東.提高微格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蘭州教育
學院學報.2005(2).
[2]岳兵權.微格教學內涵實踐問題與研究策略[J].湖北財經高等
專科學校學報,2012(4).
[3]孫俊煒.師范生微格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
學報,2011(12).
(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
注:省級B類課題,項目編號:JBS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