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麗
淺談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體會
郭 麗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突發急重癥,死亡率及致殘率高為其特點。術后護理工作對患者預后有很大影響。術后護理,特別是術后的神經外科護理明顯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發癥出現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
現選擇本院神經外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220例,其中男121例,女99例,年齡32~84歲,平均53.2歲。所有患者均經腦CT檢杳,出血量11~135 ml。出血部位:基底節區137例(其中33例血腫破入腦室),丘腦53例(其中44破入腦室),腦室出血15例,腦干9例,小腦6例。入院時嗜睡、淺昏迷143例,中度昏迷48例,深昏迷29例。收縮血壓>210 mmHg 39例,血壓180~210 mmHg 102例,血壓160~179 mmHg 55例,血壓140~159 mmHg 20例,血壓<140 mmHg 4例。行開顱血腫清除術122例,立體定向66例,腦室穿刺外引流術者32例。
2.1 患者瞳孔變化及意識狀態的觀察 腦出血手術后24~48 h內是顱內再出血再發的危險期,一般3~7 d為腦水腫的相對高峰期。因此密切觀察患者神志及瞳孔的變化尤為重要。術后隨時觀察患者瞳孔的變化,包括形態、大小、對光發射。全麻藥物代謝后應定時呼喚患者或做壓眶反射以確定患者有無加重。如患者意識狀態有加重趨勢應及時報告主治醫生或值班醫生,以便做相應處理。如患者出現單側或雙側瞳孔擴大及縮小、對光反射遲鈍或無反應,均提示病情變化,應立即相關醫生。
2.2 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及處置 體溫:腦出血患者術后多有發熱,絕大多數為中樞性發熱,以物理降溫為主,可以遵醫囑給予相應的退熱藥物降溫,也有部分患者另有其他原因,如肺內感染、泌尿系感染、顱內感染等。血壓:血壓波動幅度大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常見生命體征變化,血壓升高應觀察患者有無意識狀態及瞳孔的變化,有無造成血壓升高的因素,如:尿潴留、患者是否躁動及原因??刂蒲獕簯刂平祲核俣?以免血壓過低引起重要器官供血不足造成繼發損害。早期可采用靜脈點滴降壓藥物維持血壓,可進食者或有鼻飼管者可改用口服降壓藥。
2.3 對頭部引流管的護理 引流管護理過程中需防止引流管打結、扭轉、脫落、折斷。首先定期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可用一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另一手由內向外擠壓引流管,查看引流管內液體平面是否向遠端移動。觀察頭部引流管每日引流量、顏色、性狀,如引流量大需及時告知醫生必要時記載每小時引流量。如引流顏色持續鮮紅,提示術區有繼續出血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生。注意頭部切口敷料、引流口敷料是有無脫落及滲出,如有滲出及脫落增加顱內感染幾率,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2.4 相關并發癥護理 ①肺內感染:顱腦手術術后肺內感染是最嚴重同時也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加強護理是顱腦手術術后重中之重,應鼓勵患者咳嗽咳痰。所有患者均應定時叩背,痰液粘稠者可給予霧化吸入,氣管切開患者可持續氣管內泵藥,有利于痰液稀釋咳出。對長期昏迷及不能咳痰或無吞咽反應患者及時行氣管切開術,定時及按需吸痰,吸痰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②褥瘡:預防壓瘡需定時翻身,除骶尾、足跟等好發部位外,更要注意頭部等易忽略位置。發熱及體型消瘦者術后初期常需每2小時翻動,而長期昏迷或預后不佳者應使用防褥瘡氣墊床。③靜脈炎:腦出血患者術后常需長期,大量輸液,靜脈炎也是常見并發癥,要注意患者血管是否變紅、變硬,要經常變更輸液位置,必要時行大靜脈穿刺。
腦出血患者術后大多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術后24 h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開始肢體活動,由被動至主動,幅度由小至大,切不可操之過急。部分腦出血術后患者有語言功能障礙,進行語言的護理上應做到耐心及細致。腦出血患者出院以后告知其每日至少測血壓2次,控制血壓平穩。遵醫囑堅持用藥,保持情緒穩定、大便通暢。告知康復也是腦出血治療的關鍵過程,如有不適,隨時復診。
[1] 陳小娟,胡志斌.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60例.中國醫藥導報, 2006,3(35):115.
[2] 鄧麗英,陸國文.高血壓腦出血外科術后護理體會.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6,28(2):107-109.
[3] 李慶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并發消化道出血54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5):3607-3608.
[4] 田春祥.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護理.護理學雜志,2000,15(9):541.
[5] 施華.高血壓腦出血的術后護理體會.中國中醫急癥,2009, 8(18):161-162.
123000 遼寧省阜新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