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經濟步步向前,我國的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我們在為取得這樣的成就感到欣慰之余,也應該看到,在快速發展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必須及時加以糾正和解決,才能更好的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穩步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改造;問題
1 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及其原因
城市規劃是城市指導發展的基本藍圖和主要依據。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在具體實施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1.1 在城市規劃建設上存在盲目攀比性。
主要表現有:不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周邊經濟脫軌,盲目爭建CBD(中心商務區);規劃建設一些不適用的東西,如城市雕塑,應把有限的資源盡可能的應用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中。
1.2 城市規劃缺乏權威性和嚴肅性
部分地方領導為了“業績”,使城市規劃因人為因素而改變,忽略了與經濟產業規劃的聯系,過分重視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極大地消耗了城市資源,導致城市規劃不能形成龍頭引領,城市可持續發展差,影響了城市發展的質量和建設速度,引起群眾對規劃部門的權威產生質疑。
1.3 城市規劃沒有充分考慮民眾使用的需求性
具體表現在:第一,從規劃編制過程來看,民眾參與程度遠遠不夠。第二,在規劃的編制過程中,地方官員的意見過多的參與到規劃過程中,規劃人員的初衷難以得到體現,使規劃的獨立性和公允性被破壞,造成規劃與現實的脫節,民眾的需求根本沒有考慮到位。第三,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和約束力不強,民眾對規劃表現為不信任,不關注。
1.4 城市規劃體系的建立和決策不夠完善
部分城市只編制了城市總體規劃,但是具體的規劃實施卻沒有建立,可操作性不強,造成城市規劃建設局面混亂,沒能因地制宜的詳細制作規劃流程,不能很好的實施城市建設工程。
1.5 城市建設規劃依據缺少科學性和地方特色
城市規劃建設中沒有考慮外來流動人口的意愿,城市規劃建設,不能很好的突出當地的特色,不能很好的和當地的歷史,風俗很好的融合。
2 城市改造及歷史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改造拓建,應該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帶動支柱產業為目的許多舊城中的歷史的遺跡,文化的傳承等等都需要有良好的保護,不應該全部改造,對于非常有特色的歷史建筑及文物應該很好的保留,讓相應的文化得以保留和傳承。
2.1 城市建設改造中存在的問題
大拆大建,城市資源嚴重浪費。部分主管城市建設的領導以追求任期業績。不考慮經濟效果,不考慮投入資金的回收問題。對老城區一律推倒重建,這是一種最原始、最簡單的城市改造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價值的建筑、設施、古木等隨之破壞,城市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嚴重浪費。
當地保護性建筑遭到破壞。在城市建設改造中,對保護建筑沒有進行特別的重視,使其受到侵占、破壞和拆毀,情況相當嚴重。
城市的獨有的風貌正在消失。建筑的相互抄襲,使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正在逐漸消失,建筑的多樣化正在減少,建筑都一律化,不注重傳統歷史文化、傳統風貌的保護和繼承,使城市原有的特色正在流失,城市盲目的擴建中,逐漸喪失了其獨有的特色。
城市的文化正在流失。每一座古城,都有它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淀,獨特的文化和景觀,人文氛圍和環境,目前,我們只注重簡單城市的更新不注重保護城市的人文氣息,使城市的文脈遭到人為的割裂。
城市建設抄襲嚴重,缺乏新意。資訊和傳媒業的發達,信息,科技知識,文化交流都在急速的發展,城市建筑看到那個建筑好,就在當地進行仿建,城市建筑千篇一律,而地方特色的東西卻越來越少。
2.2 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城市更新和保護中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這種大規模的城市更新和建設大潮的沖擊下,從理論研究到人們的更新理念、價值觀、審美觀、建筑品位以及規劃、更新方式、保護、利用及發展等都缺乏充分的準備和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理論、觀念、法規、規劃、管理都落后于實際,沒有起到應有的引導、促進、制約作用,造成了許多的失誤。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理論落后。我國在城市更新改造與保護的研究方面投入少、研究成果少,在城市更新與保護的理論研究上相對比較落后,缺乏-套完善的指導實踐的理論體系。
觀念落后。城市更新和保護觀念比較陳舊和落后,把城市更新簡單地理解為拆舊的,建新的,且拆除得越徹底越好,在更新中重視硬件的更新,講究規模,追求高、大、洋,缺乏有機的、自然的、歷史的、連續的更新理念。而且保護的觀念十分淡薄,普遍缺乏保護意識,在歷史文脈、傳統風貌、城市特色保護的認知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方式原始。目前我們采取的最普遍的城市更新方式是大拆大建,似乎拆的越徹底,才是建設、才是更新、才是政績。這種城市更新改造方式是一種原始的、落后的方式。歷史上,我國各朝代每當改朝換代時,大多要將前朝的都城等代表性的建設毀掉重建,造成多少歷史文明在這一過程中失落。
3 對策及建議
結合面臨的城市規劃建設改造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3.1 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方法和措施
規劃建設中要依據科學理性,對城市進行合理定位。城市規劃過程中,摒棄設計人員“想當然”和“追風”的思想,采用先進的理論和系統,結合當地獨特的文化氣息來研究城市規劃和建設,確定城市在未來發展方向,做好城市的規劃工作,制定科學的合理的發展目標,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
規劃一經制定并經過法定程序批準后,就要嚴格執行,堅持法制化、一貫性、連續性。如果頻繁變更規劃材料,必將會影響城市整體的建設。造成無法挽回的弊病。
當地領導要為當地考慮,不能一味的要政績,動用地方的財力,跨越權力對城市規劃進行過多的干預,哪些必須經過當地人大的批準,或通過別的部門批準,都要有法律條文,充分體現民眾意愿。
針對城市規劃脫離民眾意愿的問題,我們應該搞好民眾基礎工作,多汲取民眾的反映和智慧,整理相應的資料,科學、完整、準確、及時地把這些基礎資料統計好,對于民眾路線要及時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現實跟蹤。
要從城市規劃建設的現實出發,不斷完善城市建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城市規劃的法規、長遠,和當地文化契合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所有的實際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完善城市規劃體系。編制規劃要因地制宜,要制備完整的控制性規劃、詳細規劃、各項專業規劃以及具體實施方案。
對城市規劃工作要有相應的宣傳力度和公示程度,激發市民全程參與到城市規劃建設的熱情,充分利用廣大市民的主觀能動性,全民參與,搞好城市建設規劃工作。
3.2 城市改造更新的方法和措施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大力發展,城市建設改造的高峰時期,保護的任務艱巨,面對現階段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必須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3.2.1 做好規劃
引進先進的規劃理論和方法。參照國內外成功的城市建設與保護的方法、理論、經驗和教訓,取長補短。項目啟動前多考察,多實地勘探,對一切損失都要考慮。提倡規劃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建立起完善民主的規劃決策管理體系,對規劃要進行公示,讓民眾更好的參與,從而保證規劃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真正體現公共利益,體現出規劃的社會認可,避免造成重大失誤。在制定城市建設與保護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地方因素,因地制宜,突出地方文化。規劃要長遠,不單單看到現狀,要為以后的城市發展奠定基礎。
3.2.2 城市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要堅持有機更新的原則。充分考慮歷史的、文化的、自然的、生態的、特色的、連續發展,追求自然與和諧,適當保留城市發展歷史的遺跡,體現文化和經濟建設的統一。在城市建設中要注意保留下城市在過去的有意義的構筑物,以留下城市的發展回憶,讓后來的人能瞻仰過去歷史的滄桑。不要進行不切合實際的大規模的拓建,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
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要努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和價值,充分釋放其歷史和文化的價值潛能,展現舊城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