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同
摘 要: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對森林資源的改善的重要意義。我國森林資源相對貧乏,森林覆蓋率低,人均占有量少,盡管國家采取了退耕還林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國森林覆蓋率有所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森林資源仍存在質量不高、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因此,為了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我們應該將營林生產工作列入首位。針對營林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理與改進,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從而增加我國森林資源的覆蓋率。文中對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進一步對加強營林生產的對策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營林生產;問題;對策
前言
森林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其不僅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多種類的林業產品,而且還可以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加強營林生產工作,不僅可以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培育和管護,恢復和擴大森林資源,提高森林的產量和質量,而且對于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解決。
1 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1 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總體滯后
良種基地沒有形成規模,種子園建設類型也較為單一,無法及時對母樹林進行更替,經營管理水平低下等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林木的總體營林水平較為滯后。
1.2 苗圃管理及育苗生產形式
在目前的苗圃管理和育苗形式上沒有針對當前市場的發展情形,與市場需求脫節,這樣就導致種苗的銷售情況不樂觀,與市場需求不吻合,所以應及時針對當前市場經濟環境,及時進行角色的轉換。
1.3 營林中的良木栽種技術不夠合理
苗圃是進行種苗培育的地方,所以需要較多類型的樹木,而且在管理上需要采用現代化的培育和管理方法來進行。但在當前苗圃管理和育苗上不僅種植結構單一,而且種植方法較為簡單,不能及時對母樹林進行更換,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來進行規劃,無法形成規模化的育苗生產模式,對于市場上的變化需求也無法及時跟進,這樣就導致苗圃無法與市場上對種苗的需求相吻合,供與求存在著嚴重的不相符。
1.4 人工林的營造與市場需要失調
在對人工林的培育上缺乏長遠的考慮,在造林和用林上沒有進行有效的聯系,而且營造上只是單一的對林木進行培育和管理,并沒有對商業性進行充分的考慮,從而導致林產工業對于木材的需求還面臨著緊缺的狀態。
1.5 在營林過程中,對于豐產林、幼林及在經營和管理上往往表現為短期行為,沒有形成集約化的管理,具體管理措施也不到位。
2 加強營林生產的對策
2.1 加強種苗基地建設
2.1.1 合理的選擇良種進行培育。林業的生產也急需趕上現代化的步伐,要想取得好的收益,首先在種子的選擇和培育上下功夫,良種培育基地的建設要趕上先進國家的步伐,同時還要擴大種子園的生產規模和增加品種。
2.1.2 森工企業現有母樹林結構不盡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根據現有的政策應加大闊葉樹母樹林的比重,為提高母樹林的質量,應對現有的母樹林的組成進行調整,并加強撫育管理。要加快對現有母樹林結構調整的速度,盡快發揮母樹林的作用,可以用現有基本符合母樹林條件的中齡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齡化的天然母樹林,有計劃地培育和發展珍貴針闊葉母樹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樹林的結構,又可以增加經濟效益,達到林木良種化的目的。
2.2 搞活苗圃運營機制
森工企業應推進苗圃走向市場進程,對苗圃實行競爭機制及多種經營機制,可以采取適當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經營方式,搞活苗圃。為保證造林用苗,企業可以采取簽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按苗木等級制定苗木單價,做到以質論價。為保證苗木質量及造林質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競爭機制,可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下林場按造林設計要求在苗圃中有權自由選擇其所需苗木。
苗圃單位要走向市場,不僅要滿足本企業的用苗需求,同時還要積極的走出去尋找客戶,這樣才能拓寬自己的育苗市場,同時苗圃的生產活動不能單一化,還應增加花卉、經濟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馴化等,增加收入來源。
2.3 加強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產投入
2.3.1 改革開放以來,森工企業在營林生產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數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數來保"兩率"驗收的傳統做法,造林單位面積保存樹木過多,既浪費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撫育等工作量。此外,對林冠下造林要適地適量,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對近幾年可能回頭采伐作業的擇伐林,應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頭作業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浪費。
2.3.2 降低造林成本關鍵在于降低苗木成本
一方面,降低單位面積造林的苗木成本,通過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來實現;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單株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產量及縮短苗木的培育周期來實現。
2.3.3 更新造林用苗應打破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楊、椴樹、核桃楸、水曲柳、黃菠蘿等天然苗經過大自然的篩選,具有良好的遺傳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進行移植,既符合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
2.4 以市場為導向選擇造林樹種
對于林林產品的市場需求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從而選擇合適的樹種,特別是價值高及短周期速生的用材林。這樣在造林時就對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設計好,再通過培育過程中對樹種質量的提升,可以實現營林和市場需求的良好結合。然后根據當前林產工業的產品結構、布局和規模來對原料的供應進行考慮,從而選擇適宜的造林樹種。這樣就可以根據林產工業對木材原料需求的變化,來采取及時的調整措施,從而加快發展短期小徑人工林為主,這樣以市場為導向進行造林樹種的選擇,可以有效的實現營林的經濟效益。
2.5 加強集約經營管理
目前對于豐產林和幼培豐產林利用集約化經營時,這部分豐產林多數投資年限都在二年左右,而在集約化經營時往往只是單純的進行施肥和修枝,盡管苗木的面積較大,但由于其生長情況還沒有達到豐產林的標準,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投資的力度,對林木進行定期的施肥、打藥和撫育管護,加強集約化經營的管理水平。
3 結束語
近年來,在林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我國林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還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所以需要加強營林的日常管理工作,從細處入手,提升營林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營林的質量,增加森林覆蓋面積的同時,也加快林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推動林業整體水平的所高。
參考文獻
[1]孔繁文,等.營林產值理論和方法的應用與分析[J].林業經濟,1988(03).
[2]張維漢.科學防火,依法治林[N].吉林日報,2010.
[3]錢滕.林價研究進程探討和現階段我國人工林林價求算[J].林業資源管理,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