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通
目前,多數教師對上復習課感到頭疼。特別是把復習課作為公開課時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出復習知識點,更顯得困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對復習課研究較少,另一方面是復習課確實很難創(chuàng)設情境貫穿整堂課。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值得我們深思。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實驗、教具),把某種情形、某種狀況、某種景象表現出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解決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的師生互動關系的載體。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教師傳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各種資源,通過主體和客體的交互作用,自己逐漸建構生成的;學習不是教師把統(tǒng)一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學生運用自己先前的知識去建構自己對新內容的理解。廣大科學教師在課堂上重視教學情境運用,但對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與實際教學的關聯度、有效性重視不夠。下面,我就從兩個同課異構教學案例的比較分析說起。
教學案例1:【教學內容:八年級上“密度、壓強和浮力復習”】師:同學們,最近關注新聞嗎?師:最近全世界的人都在緬懷一位人物,你知道他是誰嗎?(圖片展示)讓學生討論回答:喬布斯。師:他就是蘋果的創(chuàng)造者——喬布斯。就連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微軟總裁比爾蓋茨都盛贊他偉大。因為他改變了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喬布斯利用他的創(chuàng)新,完美地將電腦與手機融合在一起,這個就是iphone4,它的質量約為0.14千克,長約為115毫米,寬約60毫米,厚約90毫米(圖片展示)。師:圖片展示iphone4的三種放置方式,分別為平放、側放和豎放。讓學生利用這些數據,計算各種放置方式對桌面的壓力、受力面積和壓強的大小。
這位老師下面對浮力和密度的復習就沒有應用到這一情境。從上述教學案例可以看出,本節(jié)教師利用這一情境引出壓強的知識點。這個情境的引用時間比較多,并且用蘋果手機的真實尺度來計算(學生沒有帶計算器)顯得有點麻煩。這樣,在這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我認為,這個情境的設置不是很妥當。(本節(jié)課,這位教師后來上課時間不夠,還有重要知識點沒復習完。)
教學案例2:【教學內容:八年級上“密度、壓強和浮力復習”】師:雞蛋放入清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呢?生:沉下去。師:如何讓雞蛋浮起來呢?下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后回答:在水中加入食鹽、蔗糖、醋等。師:我們今天以食鹽為例來實驗,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來操作。當不斷地向水中加食鹽時,首先雞蛋慢慢地浮起來,最終漂浮在液面上。師:大家都看到雞蛋浮起來了。加入食鹽前后,這杯液體中,有哪些物理量發(fā)生了變化?前后桌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并請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有選擇地將學生的方法寫在黑板上:液體的密度變大、液體給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大、整杯水給桌面的壓強變大、雞蛋受到的浮力變大、雞蛋由一開始的下沉變?yōu)樯细?。通過雞蛋浮沉實驗,引出本節(jié)課要復習的相關知識點,接下來對每個知識點加以展開復習。復習密度時,問如何測定這杯鹽水的密度;復習壓強時,問這杯液體底部的壓強如何變化,為什么變大了,引出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桌子受到的壓強如何變化,引出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由雞蛋為什么浮起來,引出了浮力及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整堂課都圍繞這一情境展開復習。所以,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十分有效的。案例2比案例1做得更成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設置的情境實驗和問題都是學生自己來解決,讓學生來操作實驗。②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③情境貫穿整堂課。整節(jié)課都以這一情境展開復習,沒有像案例1一樣浪費了時間。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能任意而為,下面談幾種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
(1)以實驗為依托創(chuàng)設情境??茖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用實驗來創(chuàng)設情境,具有真實性和直觀性,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相關概念,從中獲得大量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實驗手段,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情境,不僅可降低知識難度,也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要求學習,積極探索新知,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2)以生活為依托創(chuàng)設情境??茖W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對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經歷和體驗一般較深刻。在課堂上,教師聯系客觀實際,用強烈、豐富的感性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感到科學并不神秘,它和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活是科學教學取之不竭的資源庫,也是一本學生親身經歷的活生生的教科書。
(3)以多媒體為依托創(chuàng)設情境。隨著教學設備的日趨完善,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進課堂已經逐漸被取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電化教學特有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學生覺得新奇、急于探究的教學情景,并扎實開展教學的育人功能。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化靜止為運動,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思考問題,豐富想象,渲染氣氛,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對科學事物的認識一定會更加深刻。
(4)以游戲、謎語、魔術等為依托創(chuàng)設情境。春節(jié)晚會上最受歡迎的往往是小品、魔術之類的節(jié)目。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游戲、魔術之類的情境,對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它能把平淡無味的教學轉變?yōu)槊钊M生的活動,融知識教學于情趣之中,把課上得有聲有色,饒有趣味。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導學,以境促學。情境只有在為我們學生的學習起到真正促進作用的時候,才能叫作好情境??茖W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千萬不能為追求時髦的“情境教學”而盲目地創(chuàng)造情境;教師應該腳踏實地地認真做好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找出新知識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的聯系和矛盾,層層深入地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應該經常反思創(chuàng)設過的情境,再教學,再反思,在不斷的教學與反思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zhèn)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