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
幼兒園的晨間鍛煉,是指幼兒入園后在戶外開展的以體能發(fā)展為目標的體育鍛煉活動,是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fā)展的個別差異,制定具體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的戶外鍛煉活動,是一日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晨間鍛煉和其他體育活動一樣有著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即培養(yǎng)幼兒走、跑、跳、投擲等運動技能,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包括力量、速度、靈敏、協(xié)調(diào)、平衡、耐力、柔韌等。
而實踐中,教師往往重視提供多樣的器械,關注孩子玩器械,注重幼兒進行一物多玩的游戲,而忽視了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能鍛煉。筆者以大班幼兒晨間鍛煉為研究對象,著力探索大班幼兒晨間鍛煉的組織策略。
一、制定目標菜單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對各年齡階段幼兒動作發(fā)展與培養(yǎng)標準進行了詳細闡述,我們以此為藍本,提煉出大班幼兒晨間鍛煉可以達成的如下十個指標:
A.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diào)靈活:①能在斜坡、蕩橋和有一定間隔的物體上較平穩(wěn)地行走。②能以手腳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網(wǎng)等。③能連續(xù)跳繩。④能躲避他人滾過來的球或扔過來的沙包。⑤能連續(xù)拍球。
B.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①能雙手抓住橫桿懸吊20秒左右。②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5米左右。③單腳連續(xù)向前跳8米左右。④快跑25米左右。⑤連續(xù)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適當歇停。)
為了不顧此失彼,讓孩子的每種體能都得到鍛煉和提高,根據(jù)我園6個班的配置,我們重新規(guī)劃,將上述十個指標相對劃分成了六個體能運動區(qū),分別是:平衡與跑跳區(qū)、靈敏與沙包區(qū)、耐力與跳繩區(qū)、柔韌與鉆爬區(qū)、力量與懸吊區(qū)、協(xié)調(diào)與球類區(qū)。每個體能區(qū)的目標明確,鍛煉形式有統(tǒng)一的,也有自主的,實行推磨輪換制,力爭每個幼兒各方面體能都能得到關注和發(fā)展。
二、豐富運動器械
器械是孩子進行晨間鍛煉的材料,新穎有趣的器械能激發(fā)孩子參加鍛煉的興趣,也有助于孩子體能目標的達成。所以,開發(fā)、利用器械材料,讓幼兒主動積極地運用器械進行鍛煉,是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準備的內(nèi)容。
(1)挖掘隱性資源。在幼兒的生活中,有許多現(xiàn)成的運動素材,需要老師做個有心人去挖掘出來,為達成一定的體能目標服務。比如幼兒園七彩地磚鋪成的平地上,孩子們可以玩民間游戲跳格子,單腳交替跳、雙腳跳等;或利用地磚顏色的不同,練習隊列隊形變換;或玩“狼和小兔子”的游戲,小兔子躲到黃色的家里,大灰狼就捉不到了,靈活躲閃的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許多幼兒園都有低矮的花壇,那種用磚頭砌成的花壇的邊沿,是大班孩子練習雙腳交替跳的絕佳場所。孩子們在花壇邊找個合適的地方站好,老師計算時間,孩子們自己數(shù)一分鐘跳了多少下。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活動,孩子的協(xié)調(diào)能力、耐力都能得到提高。我所在的幼兒園的圍墻是用磚頭砌成七十厘米高的實心墻,在墻上安裝了護欄,圍墻內(nèi)側鋪著大面積的塑膠場地。圍墻成了個絕佳的攀巖墻,許多男孩子能手抓護欄,一下子站在圍墻上,有的能站著往塑膠場地上跳,有的膽小點會坐在圍墻邊上往下跳。雖然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危險性(可以在圍墻下的塑膠場地上再墊上一層墊子進行保護),但是男孩子們玩得很刺激、很快樂。許多走廊的扶手的第二橫杠上,大班孩子下腰、壓腿,高度也很合適。
(2)器械投放有層次。孩子們的發(fā)展是有差異的,教育追求的是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一定的發(fā)展。老師只有投放有層次的運動器械,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器械進行鍛煉,才能關注到孩子的個體差異,也才能讓所有孩子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其自信心。在練習起步跨跳時,可以提供大小一樣的牛奶箱子,可以單獨一個放著,也可以兩個組合前后排列,還可以三個組合前后排列,難易程度分為三個層次,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去跨跳,鼓勵有潛能的孩子挑戰(zhàn)難度高一點的進行嘗試。在練習平衡時,可以提供高矮、粗細不同的高蹺,并設置障礙,幼兒經(jīng)過從易到難的練習,逐步提高自己的動作技能。
(3)器材組合搭配。晨間鍛煉,如果提供的器材單一,幼兒容易因長時間重復單一的運動而失去興趣。教師要善于將司空見慣的運動器材組合搭配,輔之以相應的情境,吸引幼兒主動鍛煉。如在平衡與跑跳區(qū),可以提供蛇皮袋、平衡木、呼啦圈、墊子等,幼兒快速跑三十米,滾過草地(墊子),走過山坡(平衡木),穿上衣服(蛇皮袋),跳過小溪上的石頭(呼啦圈),到達終點,就勝利了。
三、開展多樣活動
單一的活動形式容易導致幼兒失去鍛煉的興趣和熱情,教師要創(chuàng)設多樣的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積極鍛煉,提高晨間鍛煉質(zhì)量。
(1)開展混班運動,引導同伴互學。大班的孩子在長時間的晨間鍛煉中,會形成班級特有的鍛煉風格,積淀班級獨有的鍛煉形式;同時,大班的孩子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因此,每周大班組織一次混班活動,打破班級的界限,將幾個大班的孩子混在一起分區(qū)鍛煉,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間的同伴互學。同樣是玩雪碧瓶,大一班的孩子有的把雪碧瓶里裝沙子,玩的是保齡球的游戲;有的在瓶里裝滿水,用棍子挑在肩上走梅花樁;而大二班的孩子則去掉了雪碧瓶的蓋子,在瓶口上套上用卡紙做成的火箭,玩“火箭升天”;有的則將雪碧瓶切成兩部分,靠瓶口的一端剪成飛碟,下面一端則做成花籃用來接住同伴拋來的乒乓球。兩個班級在玩雪碧瓶時有著明顯的班級特色,將這兩個班的孩子安排在一起玩,孩子們交往的范圍擴大了,玩的方法不一樣了,他們都能從同伴身上得到啟發(fā),從而調(diào)整自己的運動和行為。這樣,既發(fā)展了動作,又培養(yǎng)了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社會交往的經(jīng)驗也在鍛煉中得到不斷提高。
(2)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培養(yǎng)運動興趣。大班的孩子,形象思維仍然占主導地位。在晨間鍛煉中,如果教師能創(chuàng)設情境,用生動有趣的運動形式,吸引孩子參與,會收到很好的鍛煉效果。我園開展了情景運動“小小解放軍”“搶占高地”等游戲,將運動的內(nèi)容滲透在故事的情景中。在“柔韌與鉆爬區(qū)”,教師為孩子們設計了運動情境。一棵棵黃楊樹成了解放軍的“掩護工事”,飲料瓶成了“手榴彈”,散落在地上的皮球成了“地雷陣”,還有稻草制成的手槍,廢棄的大紙箱做成的大炮……“小小解放軍”全力以赴與“敵軍”展開搏斗,最終勝利地攻下“高地”,將五星紅旗插在“高地”上。孩子們興趣高漲,百玩不厭,在情境中、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快樂地運動著,匍匐爬、投擲、鉆、平衡等運動技能得到了有效發(fā)展,孩子們充分體驗著運動帶來的樂趣。
(3)適當組織比賽,激發(fā)運動潛能。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較強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他們喜歡一比高低。在晨間鍛煉中,可以組織孩子們進行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間的比賽,調(diào)動孩子鍛煉的積極性,發(fā)展孩子的運動技能。在“玩飛盤”的游戲中,比一比誰的飛盤飛得高;在接力游戲中,比一比哪一組速度最快;在組合型的游戲中,比一比哪一組得到的小紅花最多。通過比賽,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責任心和榮譽感,訓練了他們的動作技能,激發(fā)了孩子們的運動潛能。
四、組織有效評價
晨間鍛煉中的評價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合適的評價能激發(fā)孩子運動的興趣,引領孩子不斷調(diào)整動作技能,向更高水平發(fā)展。因此,教師的評價應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指責;多一些縱向比較,少一些橫向?qū)Ρ取=處熞⒆阌诤⒆釉械乃剑^察他現(xiàn)有的狀態(tài),并指向未來的發(fā)展,用多樣的方式評價孩子體能的發(fā)展。
(1)差異性評價。如“月月上次踢毽子踢了八個,這次踢了十一個,進步很大!”引導孩子和自己的過去比,讓幼兒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付出了努力,動作技能就能得到提高。
(2)體態(tài)式評價。老師在指導幼兒的動作技能時,通過體態(tài)語言來表示對幼兒的肯定。比如豎起大拇指、摸摸孩子的頭、給孩子一個微笑、拍拍男孩的肩、一個擁抱等動作,都可以給孩子以信心和鼓勵,孩子能從老師的肢體信息中獲得一種滿足和愉悅。
(3)互相評價。大班的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他們有能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將自己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能了解自己的短處。比如“我跑步比希希慢,但我跳繩比他強。”孩子是評價的主體,通過這樣的評價,孩子保持著自己的自信。
(4)自我評價。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教師可以設置表格,讓孩子自我量化評價。比如大一班一分鐘跳繩記錄表,分為姓名、時間(分解成若干欄)、跳繩數(shù)、自我評價幾大方面,張貼在活動室醒目處,孩子每周五集體測一次一分鐘跳繩數(shù),自己在跳繩數(shù)欄目下寫下跳的個數(shù)。孩子可以縱向地看出自己的進步,每個月(測試四次)結束根據(jù)進步大小,給自己貼上相應的小紅花。
“一日生活皆教育”,讓我們用教育的智慧挖掘出晨間鍛煉獨有的運動價值和教育價值,讓孩子們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下快樂鍛煉,健康成長。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zhèn)場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