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促進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習慣自幼始,良效日顯長。在幼兒學習和交往中,培養他們的良好傾聽習慣,幫助他們打好傾聽的習慣基礎,對于他們日后的各個階段學習與生活大有裨益。然而,在當前的幼兒習慣養成中,他們的傾聽習慣卻有著明顯的不足。究其緣由,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傾聽的現狀及思考
(1)心中只有自我,不善于傾聽。當下的幼兒,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著“人人為我”的優越待遇。平時的家庭教育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最大程度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因此,幼兒在家里都是主要以說為主,而對于別人的說話不能夠很好地去傾聽,這樣也就養成了孩子不善于傾聽別人說話的不良習慣。到了幼兒園中,孩子的這種習慣也沒有能夠得到多大的改變。當別的小朋友在說自己的看法時,常會聽見有一大部分的孩子跟在后面說,大家都表現出說話的主動性,但耐心傾聽的習慣也就逐漸喪失了。
(2)過分強調大聲,不利于傾聽。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因為孩子們都在說自己的想法,為幫助幼兒能夠聽懂老師的話,我們常常會在教育過程中要求孩子大聲說話,希望讓別的小朋友聽到。可是事與愿違,越是大聲說話,越是讓別的小朋友不愿去聽。我們常看到,在幼兒園的課堂上,說話成為了喊話,唱歌變成了喊歌。可是,學生不聽的還是不聽,甚至有些學生還捂著耳朵。
(3)一味重視表達,不重視傾聽。當下的父母老師都十分重視幼兒的能力培養,讓孩子自己講故事,回到家讓孩子講一講幼兒園的學習情況。這些能力的訓練,對于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只重視表達的訓練,而忽視了傾聽的習慣培養,幼兒還是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策略
(1)重新擺正傾聽的重要地位。要重視傾聽的良好作用,認識到傾聽對于幼兒未來學習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傾聽,才能夠從別人的口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只有掌握了傾聽的方法,才能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建立起友善的關系,實現良好的合作。在學習的課堂上,傾聽就是對于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就是對于學習伙伴的個人觀點的贊同與反對。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一切學習才有了扎實的基礎。因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充分認識到幼兒傾聽習慣的重要價值,要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擺正傾聽的位置,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2)做好自身傾聽的良好榜樣。幼兒因為年齡小,認識水平低,他們的學習主要還是以模仿為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作為孩子領路人的老師和家長,首先要做好傾聽的良好榜樣。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的老師要格外注意對孩子發言的傾聽。當有小朋友開始發言時,教師要提醒其他小朋友,一起來聽她講,并講清傾聽的方法和要求,同時教師要用眼睛關注發言的孩子,時不時用點頭或微笑來與發言者進行情感的交流。在幼兒發言的過程中,教師不打斷他們的說話,而在他們講不出來的時候,才進行適當的提醒和點撥。每當有學生發言,教師都能和孩子們一起耐心傾聽,安靜傾聽,長此以往,幼兒就能在老師的帶領和熏陶下逐漸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
(3)開展培養傾聽能力的有效活動。傾聽能力的培養需要借助有效的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重視每一次活動,尋找每一個鍛煉孩子傾聽能力的機會。如在體育、游戲或講故事活動中,教師要說出游戲的規則,此時讓幼兒耐心地聽,仔細地記,然后讓小朋友們進行復述。在活動過程中,對于學生做得不好的地方,讓他自己說說原因,明白傾聽老師講話的重要性。
為不斷訓練幼兒的傾聽能力,我們還特別開展一些以聽為主的游戲,如聽聲游戲、聽說游戲。教師指名讓一位小朋友在座位上講幾句話,其他小朋友眼睛閉上,猜一猜這是誰。或是教師講一段話,讓小朋友根據問題來回答。進行這些游戲時,要注意引導孩子的興趣,也要讓全體幼兒參與其中。只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他們就會在無形之中受到傾聽能力和傾聽習慣的培養。
①給予幼兒傾聽的成功體驗。興趣是激勵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為了讓幼兒能夠不斷進行傾聽能力的訓練,逐漸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還要特別注重對于幼兒的激勵。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中,教師要及時對表現出色、傾聽認真的幼兒進行及時表揚。在表揚時,不光是簡單地說“你真棒”,而是要根據他表現出的傾聽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如“他在聽別人說話時,眼睛一直看著對方,真好!”這樣的話語,既能讓幼兒感受到傾聽的成功,也能為其他人樹立學習的示范榜樣。
②家園共營傾聽的美好環境。幼兒傾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堅持與改進。這樣的漫長過程,不可能全部在幼兒園內完成。因此,我們教師要與幼兒家長取得溝通,要在家園之中營造一個適合幼兒傾聽習慣養成的良好環境。要讓幼兒在家中園中一個樣,要讓孩子的爸爸媽媽和老師的教育效果一個樣。只有家園互動,才能讓幼兒在教育的合力之下健康成長。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