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洲
房價是否會崩潰,民營經濟的前景,環境危機,人口斷崖,互聯網思維等,有識者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這個變革時代的觀察、觀點、觀念和感悟。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如聯想、萬科,創業也有30年了,作為時代先驅的柳傳志和王石,他們的光榮和夢想都已化作時代的豐碑,照耀后來者。和跌宕起伏的前30年比,一個更快到你來不及反應的新時代急速逼來,信息的爆炸和冗余,價值觀的多元化,產業發展速度的加快,不同產業間的競爭替代和協作,再加上互聯網原住民的主導等等,這是一個嶄新的不確定時代,遠見甚至會變成一種企業存活所必需的奢侈。
在這個多元的時代,不再需要統一的觀點。這又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所有的挑戰和機會都在變革中誕生。是的,就在幾年前,誰能想到銀行會受到互聯網企業的沖擊?五年前,誰又能想到造計算機的和蓋房子的會做起賣獼猴桃、蘋果的生意?三年前,誰能想到剛剛誕生的微信會取代短信、電話,成為我們最頻繁使用的通信工具?一年前,很多人甚至還不相信在互聯網上向陌生人借錢是件靠譜的事兒。有一個說法,河流為什么是彎彎曲曲的,因為需要和大地之間進行妥協,但流向最終不會變。企業家需要和現實間的妥協,所謂的“遠見”,也就是這個河流的方向。即使在這個多樣、變革和不確定的時代,需要更多博弈,但社會發展的大致方向還是可以看到的。如果能結合到自己企業的發展中去,如何布局,這就是遠見。
在中國,大多民營企業如風般“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中”,但也有“把豬吹上天的颶風”。是的,有遠見的,可以提前站在那個風口,做一只“等風來”的豬。
目前,可以預知也看得到的,互聯網尤其是是移動互聯網,已經是一股強勁的大風,可以吹起很多的大豬小豬。小米的成功已成企業家們的談資,更多互聯網企業,尤其是互聯網金融企業,也都在創造著“大鵬一日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奇跡。盡管傳統企業也在充分利用互聯網,邊進攻邊防守,但“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的鐵律在互聯網時代體現得更淋漓盡致。
最近在和年輕人聊天時才知道“黃太吉”、“馬佳佳”的概念。我是做互聯網解決方案創業的,但對國內炙手可熱的“互聯網思維”還是未能參透其中三味。毫無疑問,互聯網一定會給傳統企業帶來沖擊和機會,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好產品和服務?;ヂ摼W可以是工具,甚至是產業思維,但終究代替不了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網絡速度再快,終端硬件再易用,也不能從網站上下載出蘋果來,更不能讓APP拿起剪刀給客人剪頭,畢竟O2O的實質是線下的那個O。
得承認,這是移動互聯的時代,但不是“唯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思維的熱鬧和喧囂中,我們還更應該看到產業的本質。近幾年來的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已經走在了歐美、日本的前面。我想,也正是銀行在產品服務方面的不完善,才給了互聯網企業更多的機會,銀行反應慢,才讓互聯網日益坐大?!疤煜挛涔?,唯快不破”,這個“破”的裂縫,還是來自產業內部。
這么講,可能會被批為保守主義。但這里的保守并不是“抱殘守缺,因循守舊,不思進取,遏制創新”。相反,我鼓勵創新,鼓勵各個企業從研發、生產、營銷等各個方面嘗試和互聯網接軌,把單純的消費者變成參與企業成長的用戶。但對稍顯高大上的理想主義,對離產業本質稍遠的“互聯網精神”還是近而觀之。
這是一個多元不確定時代,誰知道會發生什么能,對于有員工等著養家糊口的企業而言,更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