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穎
【摘 要】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的休息時間的增加,一種生態農業旅游的形式為都市人提供清幽的綠色休憩環境的旅游新的休閑方式,這種成本低廉老少皆宜的休閑方式具有重大創新意義,并廣泛為人們,尤其是都市人所倡導,但相繼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合理開發利用好生態農業資源是關鍵。本文在分析遼陽市生態農業旅游的有利條件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遼陽市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生態農業 旅游現狀 開發對策
城鎮居民面對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紛紛開始向往“回歸大自然”的休閑、恬靜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約而同地去尋找綠色空間和清新的娛樂場所,以領略、感受、體驗田園和鄉村的樸實生活,從而獲得緊張工作之后的恬靜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漸漸厭倦了瀏覽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勞累,且常有“看景不如聽景”的遺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離比較近的城郊或農村的生態農業旅游。生態農業旅游分為鄉村農家體驗旅游也是常說的“農家樂”;集播種、田間管理和采栽于一體的生態農家體驗旅游;還有結合地方特色與生態農業于一體的旅游。而這些旅游目的地也非常樂意接納游人,既可銷售當地特產,有些地方還可獲得一筆非??捎^的門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廣告,傳播既快又易為人接受,比在廣播、電視上做廣告更經濟實惠。這樣,農業、園林綠化與生態旅游很自然地結合了起來,形成了一類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旅游。這樣的生態農業旅游開發項目在各地如雨后春筍呈現出上漲態勢,成為一方經濟的增長點。遼陽市也呈現出了這樣的地區,尤其是獨天得后優勢的弓長嶺區更是打出了綠化生態農業旅游區的口號,吸引著大量的周邊老百姓的光顧。
1 生態農業旅游的重要意義
1.1 生態農業旅游迎合了城市人“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也加快了農村城市化進程
生態農業旅游是農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需要。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集約化生產和社會經濟生活發展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傳統農業的一家一戶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種植結構和生產形式已漸漸不適合現代農業的要求,農民迫切希望有一種快速、低耗、高效的現代農業生產形式出現,農民也迫切需要在資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與引導。生態農業旅游的出現,不僅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農村鄉間旅游觀光,會帶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場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進農民素質提高,也可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生態農業旅游中的高效農業也能吸引城鎮居民到此投資,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此外,這還能促進農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2 生態農業旅游是旅游業發展創新的新形式
生態農業旅游是旅游事業朝向生態旅游發展的產物,是旅游業發展創新的一種新形式。它開辟了新的旅游景點,滿足了人們對旅游的新追求。長期居住在現代化高密度、高層建筑區,整天為污染的城市空氣和呆板且無情趣的城市景觀所困擾的現代市民,為了緩解緊張工作帶來的精神壓力和抑郁,提高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多選擇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點一則是距城市較遠,多為高地,不方便帶老人或孩子;二則是人員暴滿,影響清靜放松的情趣;三則是門票也相對較高,使人望而卻步。因此,他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轉向選擇能親近和感受的田園風景區。
1.3 生態農業旅游也是生態園林綠化發展的方向
生態農業旅游也是21世紀生態園林綠化發展的方向,是一種新的園林形式?,F代園林的發展方向是將園林和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即向生態園林方向發展。園林已開始從城市向城郊和鄉村漫延,與農業緊密相結合,逐漸形成園林化的農業,農業化的園林。人們生活在園林化的環境中,耕作在農業化的園林中。這對改善生存和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4 生態農業旅游也是人文資源和歷史資源的一種結合是好的開發前景
生態農業旅游也可把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旅游、休閑娛樂和園林結合起來形成農業公園。這類公園在休閑、旅游、度假、食宿、購物(農產品)、會議、娛樂設施等方面比較完善,注重了人文資源和歷史資源的開發,是一種綜合性的生態農業旅游方式,當前將紅色旅游同生態農業旅游的有機結合更是好的的開發前景。
1.5 生態農業旅游也是農業科普教育的方式,是一種集寓教于樂于一體的方式
生態農業旅游中顧農業生產、農業科普教育,又兼顧園林和旅游的教育農園是當今新出現的旅游方式。其園內的植物類別、先進性、代表性及形態特征和造型特點等不僅能給游園者以科技、科普知識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實景;既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又能陶冶人們的性情,豐富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從而達到娛樂身心的目的,尤其是深受孩子家長的歡迎。
2 遼陽市生態農業旅游現狀
(1)旅游資源豐富。以弓長嶺雷鋒紀念館為代表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游,以廣佑寺、金剛山龍峰寺、金代白塔、漢代古墓壁畫為代表的古文化旅游,以溫泉為主打新產品的新型休閑旅游形成多姿多彩的旅游產品,它們與生態農業游融為一體,相映成趣,為生態農業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水資源豐富。不僅有地表水的兩座水庫,還有地下的冷熱兩大泉水,特別是熱泉在亞洲數第二,水量和水溫均屬一流?,F在溫泉旅游與生態農業游的有機結合,使旅游產業形成了一條龍狀況,在溫泉周邊的生態農業旅游結束后,到溫泉里泡一泡已成為了一個時尚的旅游方式。
(3)林果資源豐富。遼陽市果品是近十年來逐步形成的遼南重要產區,不僅有原有的山楂、香水梨、蘋果等已被人們熟知的品種,而且有現在的黃果梨、蘋果梨、油桃、櫻桃等新品種。這些果品深受各方面人士贊許,這也是生態農業旅游中采栽游中的重要產品,一些有機蔬菜也成為了采栽對象,這也是人們樂此不疲對生態農業旅游的興趣所在。現在果品的深加工現在也是生態農業旅游的產品及重要收入來源。endprint
(4)水產品豐富。遼陽市境內的湯河水庫不僅是鞍山和遼陽兩市的飲用水源地,而且在庫內有著肉味鮮美的多種淡水魚,這些也成為生態農業旅游的另一特色,用農村方法制作的魚宴已成為遼陽地區的美食主打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水庫的養魚一項收入就已達到數千萬元。
(5)生態農業旅游初具規模。近年來,遼陽市生態農業旅游方興未艾,全年穩定的客流量就代表著此項旅游模式已占到了旅游的主要收入。春季有著農村特有的山野菜的采挖,夏季有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的采摘,秋季更是收獲的季節大量的游客帶著自己摘的果實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冬季在具有國際標準雪道的滑雪場游玩更是另有樂趣,在露天的滑雪上洗著溫泉更是特色之一的。現在遼陽市的弓長嶺區也從原來的礦產資源轉型到了以生態農業旅游為主的旅游新興產業。
3 遼陽市生態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
(1)生態農業旅游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遼陽市的生態農業旅游雖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資源優勢,但是區域布局需進一步優化,旅游產品質量總體不高,缺少精品和名牌,果品采摘安全標準低,采后商品化處理手段落后,包裝水平低。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綜合要素需不斷完善。
(2)生態農業旅游在發展階段與環境保護還有一定的矛盾,例如在飲用水源地旁邊建設的農家樂就沒有安裝污水處理設施,導致污水直接進入到了水源地現在已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集中處理這些污水、垃圾等環境問題是應值得引起重視的。
(3)生態農業旅游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生態農業旅游基地缺少實力強、輻射面廣、聯結果農與市場的龍頭企業,生態農業旅游缺乏相應設施和服務;信息體系建設滯后;中介組織發展緩慢、規模小、作用弱;缺少容量大、輻射面廣、在全國有影響的大市場。
(4)生態農業旅游科技含量低。遼陽市開展的生態農業旅游產品大多是當地特色,傳統產業較多,果品等旅游資源科技含量低,加工業滯后,缺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旅游產品。
4 遼陽市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對策
4.1 合理規劃,優化布局
制定全市生態農業旅游規劃,通過壯大特色基地、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培育專業市場、創建農業高科技園區、建立健全各類服務組織,形成較為發達的產業群體,培植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業。建設以水果蔬菜旅游為主題的生態農業園,利用成熟果園,通過觀果、品果、摘果、買果等系列活動吸引游客。通過生態農業旅游與當地特色相結合,就像生態農業旅游與溫泉相結合來吸引游客。
4.2 保持生態農業旅游的生態環境,吸引大眾走上生態之旅
生態農業基地大多地處城鄉結合部,兼具城鄉特點和優勢,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既有樸實美麗的自然景觀,又有高科技農業生產的生態景觀。如何營造與保護好生態環境是這類項目成功的根本,因此,為確保這類項目的環境質量,旅游開發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杜絕開發性生態環境與景觀的破壞。生態農業觀光園區的建設應著力保持其“農”味、“土”味、“野”味,杜絕開發性生態環境與景觀的破壞現象發生。嚴格控制生態農業周邊地帶工業化、城市化對生態農業的不利影響,以保持生態農業旅游保持在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鄉野氛圍。可通過政府干預和城鎮規劃實施這一控制。
4.3 加強管理與營銷,促進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
抓專業隊伍建設。成立農村旅游資源開發部門,相應培訓導游接待、廚藝、服務、營銷和園藝工程等旅游專業職工隊伍;學習外地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旅游專業管理水平,拓展了客源市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