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
我的兩個兒子個性不同,在加拿大出生,美國念大學,但在十五六歲之前的夢想居然都是當搖滾巨星。天天在家里彈吉他,唱歌。我陪著他們彈吉他,鼓勵他們。我欣賞著,也覺察到,他們并沒有顯示出巨星的特征。但這沒有關系,鼓勵孩子自由發展,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興趣,不知不覺,興趣可能會變,但人生的方向也就會一點點找到了。
果然,孩子們搖滾歌星的夢很快做完了,但對音樂的探索,已經成為他們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會讓他們受益。隨后,小兒子迷上了烹飪。十二三歲時,報名了一個烹飪班。我從震驚中聽到這個消息后,還略微不悅。不過,我忍住了,很快說服了自己,不應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孩子的人生,轉而支持他。現在,他們幾個男孩子出去玩,自己帶著烤箱、拉風。你可以想見,會多受女孩子歡迎。
通過觀察孩子的愛好,我幾乎能看到小兒子未來生活的內容了。他一定是在他所熱愛的領域里工作。我曾想過,如果他要做一個有特色的廚師會怎么樣?沒什么不好,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不都很好嗎。搞不好他還能創造一個新的流行品牌呢。
我鼓勵孩子們發展自己的興趣,多出去認識世界,多交朋友。喜歡交朋友,受人歡迎,這樣的個性今后會幫到他。在團隊中,老板、客戶、同事就會喜歡他,愿意成全他,給他機會。這對于人生和事業都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即使只有十二三歲,也應該當做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來平等對待。要跟他們平等溝通,尊重他們的選擇權。你可以影響他,但不可以代替他思考,更不可以代替他做決定。
對大兒子,我也是這樣做。他18歲時,有次和同學為一個問題爭執了起來,態度激烈。我就跟他說,對誰都要謙卑、寬容點才好。他不置可否。我們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希望孩子掌握自己人生智慧的心情很迫切,不希望孩子走彎路。但千萬不要忘了,孩子有個成長過程,你不要指望他在18歲時就理解、掌握老爸我全部的人生智慧。
兩年過去后,我找他回顧當年的談話。他對我說,還是你對。對人就是要和善、謙卑、尊重。我心里很高興。
孩子常來跟我聊他們的困惑。大的問題大到人生的意義,小的問題小到學習古希臘哲學史到底有什么價值。
我要知道答案,盡量來分享。遇到我不確定的東西,就照實說我也不確認。一般而言,對兒子遇到的問題,我胸有成竹,但我不急于給他們答案。我只想給他們打開探索的通道,教他們方法。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交給他方法比答案長遠得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