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時,美國一家媒體做出統計:“如果你在1956年把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它今天就已然變成了大約2.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稅后的收入!”50年,2.7萬倍。這樣的投資收益不是地球人能實現的,巴菲特卻做到了,因此,他被投資者尊稱為“神”。
資本市場風險莫測,再高明的“神”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雖然巴菲特遵循了自己那句著名的“別人恐慌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慌”,但投資敗筆卻從來未曾走遠。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巴菲特的戰績已經沒有前些年的輝煌,他的凈資產自2000年起雖年均增長6%,但卻遠遠低于往年兩成以上的回報。更令其粉絲痛心的是,過去五年,巴菲特資產凈值上升步伐開始落后于標普500指數。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年巴菲特的投資敗筆。
◎ 投資敗筆之一:時間是爛公司最大的敵人
巴菲特曾認可,自己所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買下Berkshire紡織的控制權。雖然巴菲特清楚,紡織行業并沒有什么前景,但是因為它的價格很具有誘惑力,巴菲特還是買下了。在早期,這筆投資讓巴菲特獲利頗豐,但在1965年后,巴菲特開始發現,這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除非你是清算專家,否則買下這類公司是在是屬于傻瓜行徑。”巴菲特后來總結教訓時認為,長期而言,原來看起來劃算的價格到最后可能一點都不值得。例如你用800萬美元買下了一家清算價值達1000萬美元的公司,若你能馬上把這家公司處理掉,換算下來的報酬可能會很可觀,但若是這家公司要花上你10年的時間才有辦法處理,而在此之前只能拿回一點股利的話,“相信我,時間雖然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卻是爛公司最大的敵人”。在買下Berkshire不久,巴菲特又買了巴爾的摩百貨公司、Hochschild Kohn與一家叫多元零售公司(后來與Berkshire合并),但三年后,巴菲特以成本價左右的價格脫身。為此,巴菲特告誡每一位投資者:以合理價格買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價格買下一家普通公司來的好得多。
◎ 投資敗筆之二:21億美元恐血本無歸
在2013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業績表現和功過得失的總結報告上,巴菲特坦誠了自己的一系列投資失誤,其中包括21億美元購入的能源期貨控股公司發行的幾種債券。這是一家以供電和采掘天然氣為主的地區壟斷性公司,壟斷了德克薩斯全州的供電供氣。2007年,巴菲特購買了其21億美元債券;2010年,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價值21億美元的債券減記10億美元,第二年又減記3.9億美元,而2013年伯克希爾已經作價2.59億美元的全數拋售上述債券,計入利息收入后稅前損失高達8.73億美元。巴菲坦誠,除非出現奇跡,否則這家公司的支付能力將很快告罄,而巴菲特也將面臨更大虧損,甚至可能全部抹殺之前認列的賬面值。
◎ 投資敗筆之三:進入不熟悉的行業
上世紀八十年底,巴菲特開始關注全美航(US AIR),它曾是美國東北地區最大、全世界排名第六的大型航空公司,這家公司還催生了播音737的誕生。1989年,全美航給巴菲特提供了優先股權:3.58億美元的投資機會。雖然巴菲特看好航空業,但畢竟不會像對傳媒業投資那么熟悉,而且航空業進入門檻高,屬于寡頭競爭行業。巴菲特堅信股票會有不錯的表現,他所投資的特別股也跟著水漲船高,然而結果卻事與愿違。交易剛開始,巴菲特就開始不滿,原因是這家公司將全部利潤用于并購和購買新飛機,并不分紅。90年代海灣戰爭爆發之后,油價迅速上漲,航空公司遭遇寒冬。1995年,巴菲特的這筆投資虧損了75%。
◎ 投資敗筆之四:輸給“中國制造”
巴菲特曾花大約4億美元買過一家鞋履公司,但最后全部賠光,最糟糕的是,巴菲特是用伯克希爾的股票去買的,現在估計那些股票值40億美元,這家公司就是Dexter。1993年初,巴菲特在布朗鞋業公司董事長陸尼的建議下和Dexter的老板Alfond碰面,巴菲特當場就以現金出價,但是Alfond不愿意繳納資本利得稅,于是向巴菲特要求以伯克希爾的股票交易。幾個月后,當伯克希爾的股票漲到歷年來的新高時,巴菲特再次與Alfond見面,他們很快達成了交易。在巴菲特看來,這是一家有“持久的競爭優勢”的公司,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是一個永不會衰退的行業。然而,巴菲特沒有想到的是,價格低廉的“中國制造”產品在短短幾年內席卷了美國的零售市場,Dexter的市場優勢很快蕩然無存。到1999年,美國13億雙鞋子的消費量中,約93%是進口產品。2001年,巴菲特不得不承認,收購Dexter這一判斷完全錯誤,是他一生最慘痛的失敗。
◎ 投資敗筆之五:抄底反被套
很多人知道康菲石油并不因為他是世界500強公司,而是因為巴菲特的一封信。2009年,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中,他坦誠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投資錯誤:“在油價和天然氣價格接近最高點時,我購買了大量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我沒能預計到2008年下半年能源價格的戲劇性下跌,我仍然認為未來石油價格會比現在的40—50美元/桶高得多。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錯得離譜。即使石油價格回升,我選擇購買的時機也讓伯克希爾消耗了數十億美元。”巴菲特于2006年買入康菲石油,2008年在國際油價接近高點時加倉,從2007年持有的1750萬股增至8490萬股。不過當年能源價格暴跌,僅在第一季度就凈虧損15.3億美元。當時,巴菲特連續拋售了康菲石油的股票,虧損26億美元,巴菲特恰好在歷史最高價時買入而下跌超一半時賣出。
◎ 投資敗筆之六:盈利一度大幅縮水
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的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買了2.25億股的比亞迪股份,約占比亞迪總股份的10%。按照業內人士的分析,巴菲特看好的是這家中國企業在新能源的上佳表現。比亞迪是全球電池業的巨頭,在發展電動汽車上有著其他汽車廠商所不具備的優勢。比亞迪隨后的表現,似乎也印證了巴菲特的判斷。2009年10月,巴菲特掌握的比亞迪股份市值一度達到25億美元,兩年之內,比亞迪使巴菲特的收益暴增了約10倍。但到了2010年,一度發展態勢良好的比亞迪迎來了危機,當年凈利潤下滑了33.5%,而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又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88.63%,比亞迪的股價也由2009年的最高八十多港元一度下降到2011年初的三十多港元。2011年2月,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表示,其持有的2.25億股比亞迪股份到2010年12月31日仍價值11.8億美元。但路透社有分析文章說,這筆投資其實較2009年年末價值已經縮水40%。當然,巴菲特對此避而不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