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世界經濟形勢的推動為人民幣走出國門創造了有利條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隨著人民幣在境外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穩步上升,但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的現象。結合當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現狀,提出加快中資銀行業“走出去”步伐,建立政府間合作和交流機制,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等建議,以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關鍵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4)05-0017-03
[作者簡介]華沁園(1993-),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一、引言
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目前我國對外貿易基本上仍在使用美元、日元、歐元計價結算。隨著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后實施了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日本也在安倍政府上臺之后開始推行超量化寬松政策,為遏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洲央行也采取了類似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美元、日元、歐元都出現了貶值的趨勢。與此同時,石油價格和黃金價格的波動也使得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增加,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幅度加劇,變得難以預測。因此,推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于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996年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賬戶可兌換為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積累了一些相關經驗。2009年7月,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10年6月,再一次將試點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1年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最終擴大至全國。并且,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已經實現經常項下所有業務內容的完全覆蓋,并已涵蓋資本與金融項下的多個類別,成效顯著,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現狀
作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為人民幣成為國際投資和儲備貨幣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下面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現狀做具體分析:
(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穩步上升,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結算趨于平衡
自實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我國跨境貿易的本幣結算量總體呈明顯上升趨勢,如圖1所示。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從2009年末的35.8億元上升至2013年末的4.63萬億元,增長了1000多倍,結算量總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但是實施初期結算額較小,截至2009年末銀行累計為企業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409筆,結算規模約占貿易總額的0.02%。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結算業務推出伊始僅在上海市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試點,地域范圍較小,故結算額有限。其次,實施初期各項業務流程、相關政策、程序仍有待熟悉和完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例如,單從作為結算主體的企業層面看,由于初期出口退稅政策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導致監管部門因資金的來源界定不清而不對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企業給予出口退稅,這挫傷了企業進行人民幣結算的積極性。再者,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是瞬時的,而是連貫的,所以存在時滯性。
圖1 2010—2013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在我國的貿易結構中,貨物貿易占據絕對優勢,與此相對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也是以貨物貿易為主。盡管服務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規模不大,但是增長迅猛,與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量之間的差距日益縮小。2013年第三季度,貨物貿易結算金額0.7 萬億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結算金額0.4 萬億元,這說明雖然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仍占較大比重,但與服務貿易之間的不平衡狀況已有所改善。
(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區域分布不平衡
從世界主要貨幣國際化的演進歷程看,一國貨幣國際化的一般路徑是本幣逐漸發揮貿易結算、國際儲備和資產計價的作用。與此相對應,人民幣結算在方向上體現了從周邊到區域再發展其他經濟區域的路徑,有明顯地以香港為中心輻射東南亞邊貿地區的特征。
此外,境內外人民幣結算的地域分布也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狀態。境內人民幣結算主要分布在沿海發達地區與傳統的邊貿發達地區。沿海發達地區一直占據著進出口貿易的核心地位,不僅具有區位優勢且人民幣結算政策推行較早;邊境地區人民幣結算額高的地域,以云南省為例,在與泰國、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進行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被普遍接受,有“第二美元”之稱,這主要是受歷史原因與貿易習慣的影響,人民幣信譽度與接受度較高,加之政府政策、法規的助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勢頭迅猛。境外人民幣結算的國家或地區則還是以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為主,其中區域政治文化因素起到了極大的影響作用。首先,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的推行過程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其次,兩地都是華人聚集地,在民族、宗教等文化習俗上有較大的相似度與認可度,因此容易接納人民幣。
(三)人民幣的境外接受程度不斷提高,離岸人民幣業務穩步推進
衡量離岸人民幣發展指標——渣打人民幣環球指數,2012年基本保持在750左右;2013年則逐月快速提高,當年10月上升至1220,同比上升69.4%。人民幣跨境業務開展以來,各項跨境業務推進勢態良好。一是人民幣與非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掛牌交易業務穩步推進,對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的交易和監測工作平穩運行;二是雙邊本幣互換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國人民銀行已與境外23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累計約2.57萬億元。三是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范圍逐步擴大,其中RQFII試點工作有序開展。RQFII試點計劃于2011年12月推出,初期試點只在香港,后擴大到新加坡、倫敦等地。根據《首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聯合聲明》,巴黎或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新成員,上海市金融辦也正在全力推進RQFII試點。
2013年,以香港為輻射中心,人民幣業務已經向東南亞、歐洲、中東等地區延伸,新加坡、臺灣、倫敦離岸中心布局初具規模,巴黎、盧森堡、多倫多等城市都在爭取開展人民幣業務。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參與主體日趨豐富,參與深度不斷拓展,陸續推出人民幣存款證、人民幣股票、人民幣保單、人民幣期貨、人民幣與港幣同時計價的“雙幣雙股”等金融產品。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幣業務也有較大進展。2013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簽署清算協議,海峽兩岸的金融機構除可通過代理行渠道為客戶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外,還可通過清算行渠道為客戶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2013年11月底臺灣累計人民幣存款已超1550億元,環比增長近26%,全年亦發行13檔、總額106億的人民幣計價債券。隨著歐洲經濟的復蘇,人民幣業務也逐漸向歐洲地區滲透。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下,倫敦人民幣業務迅速發展。2013年10月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中,中方同意進一步拓寬人民幣資本流入和流出渠道,雙方歡迎在倫敦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和商品交易,支持將倫敦發展成人民幣離岸債券發行中心。2014年2月18日,中國銀行與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在悉尼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協議,澳交所將提供人民幣直接貿易結算服務。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各項業務都在穩步推進中,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前景看好。
三、進一步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建議
加快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目標,是不僅要使人民幣成為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雙邊貿易結算貨幣,而且要使其成為國際貿易結算中的重要貨幣,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為逐步實現這個目標,仍需進一步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范圍,使人民幣真正為世界所接受。
(一)加快中資銀行“走出去”步伐
截至2009年,我國通過直接投資在境外共設立了1.4萬多家企業,分布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覆蓋率達到71.9%,投資存量約為2200億美元,總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員工人數超過100萬人。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為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中資銀行國際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前需切實加快國際化程度相對落后的商業銀行“走出去”步伐,積極在境外布點設立分支機構,加快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推進我國銀行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銀行業的業務合作,提升全球化服務能力,降低貿易項下境外人民幣的融資成本和匯兌成本,促進境外人民幣融資便利化,從而進一步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拓展。
(二)建立政府間合作和交流機制
為提高對外貿易中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比重,一方面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設,另一方面則需要得到有關國家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否則很難獲得預期的成效。例如,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允許指定的有條件的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的結算,支持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基于此,這不僅需要對方企業和商業銀行也必須接受人民幣結算,更重要的是對方國家的制度要許可人民幣在其外匯市場進行買賣,允許開設人民幣賬戶進行結匯,否則人民幣業務就是不合法的業務,境外企業也就不可能選擇人民幣進行結算。中國應秉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加強同其他國家的協商與交流,簽訂政府間本幣結算協議,開展金融合作,形成助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三)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人民幣的價值包括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兩方面,分別體現在人民幣的兌換匯率和物價水平上,兩者對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以至于人民幣國際化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人民幣幣值保持穩定,境外企業和居民的認可度與持有意愿就會得到加強。中國人民銀行的調查資料顯示,緬甸、朝鮮和老撾等國人民幣持有數量較多,因為這三個國家通貨膨脹率都達到三位數,持有人民幣可以保值甚至增值。同時,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也有利于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降低損失,從而增強人們對人民幣的信心,增強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意愿,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化貨幣做好鋪墊。
(四)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
從目前開展人民幣結算的情況來看,尚未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且境外人民幣供給不足,流動性較差,已成為阻礙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障礙。這在客觀上要求金融市場體系更發達健全,以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建立完善的人民幣清算體系。再者,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勢必會隨之產生新的金融產品,乃至金融市場的革新,同時也可能導致某些金融風險的出現。防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不斷發展所帶來的各種金融風險,必須不斷健全和完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清算系統和統計監測體系,建立健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海關、稅務等多個部門協同管理的制度安排。同時,要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監管合作,特別是強化與中國香港、澳門地區之間的協同監管,密切關注境外地區的人民幣流通和交易狀況,以便及時應對突發狀況。
[參考文獻]
[1]李東榮.人民幣跨境計價結算:問題與思路[M]. 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2]孫東升.人民幣跨境流通的理論與實證分析[M].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3]梅德平.跨境貿易的本幣結算與人民幣國際化[J]. 江漢論壇,2012(10).
[4]何帆等.香港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 現狀、前景、問題與風險[J]. 國際經濟評論,2011(3).
[4]陳雄.跨境人民幣結算:制度安排、實施效應及政策建議[J]. 金融論壇,2011(12).
[5]李婧.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看人民幣國際化戰略[J]. 世界經濟研究,2011(2).
[6]王慧.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的回顧與反思[J]. 經濟問題,2013(1).
Abstract: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orld economy have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RMB going abroad.Cross-border trade in RMB is an important step for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MB.With the increasing acceptance of the RMB oversea,the settlement amount of cross-border trade RMB has rised steadily,but the situation of uneve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still exists.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cross-border trade in RMB,China should propose relevant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going out”,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s,keep the currency stable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thus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Key words: cross-border trade;RMB settlement;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責任編輯:喬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