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桂蘭 李姣斐 李晨
[摘 要]加強運輸服務貿易出口對改善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現狀具有重要意義。引力模型分析結果表明,一國運輸服務出口額與出口國的GDP、人口、運輸服務貿易開放度、服務出口部門勞動生產率呈正相關關系,與報關復雜度和關稅水平呈負相關關系。中國的運輸服務貿易存在“貿易不足”問題,屬于“潛力開拓型”國家,應從加大資本投資和技術創新力度、提升運輸服務業開放度、優化貨物貿易結構等方面促進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發展。
[關鍵詞]引力模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潛力
[中圖分類號]F75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4)05-0020-03
[作者簡介]邵桂蘭(1963-),女,吉林通化人,博導,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海洋經濟與區域經濟等;李姣斐(1989-),女,山東煙臺人,國際貿易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李晨(1982-),女,山東青島人,碩導,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一、引言
我國運輸服務貿易一直在服務貿易中占據重要份額,其出口額占服務貿易總出口額的比重由2000年的12.18%增至2012年的20.43%,進口額占服務貿易總進口額的比重由2000年的28.99%增至2012年的30.65%。進出口比重的差異反映出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逆差問題,而運輸服務貿易逆差也是引起甚至擴大我國服務貿易總逆差的原因之一。
二、文獻綜述
國內關于運輸服務貿易的研究文獻主要集中于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貿易逆差、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影響因素及國際競爭力等方面。何偉、何忠偉(2008)經過數據分析認為我國運輸服務貿易逆差主要源于運輸服務產能不足,但不能單以數據來斷定競爭力強弱。趙慧慧(2012)經過定量分析得出運輸服務貿易與經濟發展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運輸服務出口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小于運輸服務進口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趙倩(2009)運用三要素的柯布—達格拉斯函數,通過實證分析得到在我國勞動力要素和人力資本要素是影響運輸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生產要素。王曉東、胡瑞娟(2006),李芳(2010)等學者借助國際市場占有率、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競爭力指數等指標,對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國際地位及競爭力進行了分析。
從現有的文獻看,關于貿易出口潛力的分析多集中于服務貿易行業整體,如周念利(2010),許統生、黃靜(2009)等學者運用引力模型研究我國服務貿易流量以及出口潛力。而對于具體項目則鮮有研究。鑒于此,本文采用世界運輸服務貿易出口前50位國家(地區)2012年出口數據建立引力模型,對影響服務貿易出口的因素進行定量分析,并對中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出口潛力進行探析。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構建及變量說明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世界運輸服務貿易總出口額,因此距離用各國與世界運輸服務進口前50位國家(地區)之間的距離之和代替。在進行貨物貿易的潛力分析時,兩國之間的距離越小,貿易量越大。但由于運輸服務貿易中的商品并非全部需要空間上的移動,因此,距離的顯著性有待進一步確定。
OPENi表示一國運輸服務貿易開放度,將其定義為一國運輸服務貿易總額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國在國際運輸服務貿易中的參與度和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開放度越高,運輸服務貿易越發達。
SLPi代表一國服務出口部門勞動生產率,即一國服務貿易出口額與服務業就業人數之比,高的生產率能夠帶動運輸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其系數應該為正。
BCPi是對一國報關手續復雜程度的度量,采用打分制,1代表無效率,7代表高效率,因此它應該與運輸服務貿易呈負相關。
QPIi是反映一國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的指數,采用打分制,1代表港口發展程度低,7代表港口發展狀況良好,符合國際水平,因此它應該與運輸服務貿易呈正相關。
TAXi代表某國的關稅平均水平。關稅水平能夠影響一國貨物貿易,而諸如倉儲、維修等運輸服務貿易是伴隨貨物貿易產生的,所以關稅水平應對運輸服務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二)數據來源
1.本文運輸服務貿易出口額數據來自WTO數據庫。該庫提供各國家及地區之間的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本文選取數據庫中2012年的最新數據,涵蓋世界運輸服務貿易出口50強國家和地區。由于臺灣地區個別數據丟失,將其剔除,共計49個樣本國家。
2.國內生產總值、人口、報關手續復雜度指標、港口基礎設施質量指標及關稅平均水平來自世界銀行WDI數據庫。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口均采用2012年數據,由于個別國家數據缺失,以之前年份數據代替;匈牙利報關手續復雜度指標、港口基礎設施質量指標缺失,但影響甚微,故忽略不計;由于2010、2011年關于平均關稅的數據缺失較嚴重,考慮到數據的連續性,平均關稅采用2009年數據,其中哈薩克斯坦用2010年數據代替。
3.運輸服務貿易開放度以及服務出口部門生產率均由筆者從WTO數據庫及世界銀行WDI數據庫中搜集數據計算得出。
4.各國首都之間的距離以公里計,通過Distance Calculator Between Cities得到。
(三)回歸方法與結果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由于采用的是截面數據,所以不存在自相關等時間序列問題,異方差問題也因模型對數變換基本解決。經過Eview6.0軟件的回歸分析,得到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引力模型回歸結果及方程確定
首先,由第(1)列基本回歸方程計量分析可以看到,雖然國內生產總值和距離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也與經濟意義相符,但是總體擬合度僅為0.50,且距離也只是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由此得出,僅利用基本回歸方程無法較好地解釋運輸服務貿易流量。這可能是因為運輸服務貿易不同于貨物貿易,很多商品不需要進行空間移動而造成距離的弱顯著性與低總體擬合度。
其次,表1第(2)列所示為引入新的解釋變量后的引力模型計量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經擴展后,引力模型總體擬合度大大提升,由原來的0.50上升至0.88,說明了新引進解釋變量的有效性,各解釋變量結果也較好,所有解釋變量符號均與預期相符,具有經濟意義。其中,樣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人口、運輸服務貿易開放度、服務出口部門勞動生產率、報關手續復雜度指標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樣本國平均稅收水平通過了5%顯著性檢驗;港口基礎設施質量指標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而距離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進一步說明了空間距離在貨物貿易與運輸服務貿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最后在此基礎上,本文對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解釋變量進行剔除以進一步完善引力模型,過程如下:首先剔除(2)列擴展方程中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解釋變量Di,得到擴展方程(3);然后剔除方程(3)中未通過檢驗的變量QPIi,最終得到方程(4)。可以看到方程(4)在保持了較高的總體擬合度前提下,各解釋變量也表現出較高的顯著性水平,這表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更加完善和具有說服力。
從最終確定的引力模型中可以得到,決定一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流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出口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人口、運輸服務貿易開放度、服務出口部門勞動生產率、報關手續復雜度以及關稅水平等。其中,運輸服務貿易流量與出口國人口存在正相關關系,與報關手續復雜度以及關稅平均水平呈負相關關系。尤其出口國國內經濟規模越大、運輸服務貿易開放度和服務出口部門勞動生產率越高,越能夠促進運輸服務貿易出口。
四、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潛力分析及國際比較
運輸服務貿易一直被認為是我國的優勢產業,如圖1所示,除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2000—2012年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占據國際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大,可見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但其發展潛力是否已經得到充分發揮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圖1 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額占世界總出口額的比例
注:根據WTO數據庫中數據計算得出
運用得到的計量模型,模擬包括中國在內的運輸服務貿易出口前10強和2012年理論潛在出口值,在此基礎上將各個國家的實際出口值與理論值進行比較,如實際值大于理論值,則認為該國2012年運輸服務貿易出口為“貿易過度”,否則為“貿易不足”,結果如表2。
表2 世界運輸服務貿易前十強出口潛力分析
單位:美元
由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美國、韓國、丹麥、英國外,其他6個國家(地區)的運輸服務貿易出口均存在“貿易不足”。英國和韓國“貿易過度”最為顯著,而新加坡則存在較嚴重的“貿易不足”。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也存在“貿易不足”的現象,且僅次于新加坡、法國與德國,這表明我國在運輸服務貿易出口方面力量比較薄弱。我國在運輸服務貿易上的“貿易不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運輸服務貿易逆差現象。由于各種資源優勢未全面發揮導致運輸服務實際出口值小于理論出口值,從而引起或加劇了進口多于出口的逆差現象。
按照運輸服務出口實際值與理論值的比值可以將10個國家(地區)分為三類:潛力再造型、潛力開拓性和潛力巨大型,具體分類見表2。經數據分析,上述國家中只有英國和韓國屬于潛力再造型;德國、法國和新加坡屬于潛力巨大型,其中德國也十分接近于潛力開拓型;其余國家(地區),包括中國在內均屬于潛力開拓型。從運輸服務出口實際值與理論值的具體比值看,我國僅為0.85,這說明我國只沖破了原有的某些貿易壁壘,實現了從潛力巨大型向潛力開拓型的轉變,但距離由潛力開拓型向再造型的轉變依舊很遙遠,現有資源利用率未達有效水平,發展潛力與空間巨大。如果能夠發揮潛力,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運輸服務貿易逆差現象。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運用引力模型分析得到:一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額與能夠代表一國規模特征的國內生產總值、總人口成正比;出口國的運輸服務貿易開放度越高、服務出口部門勞動生產率越高,越有利于運輸服務貿易出口發展;出口國的報關復雜度和平均關稅水平越低,表明貿易壁壘越小,越有利于運輸服務貿易出口的增加。通過進一步分析得到: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存在“貿易不足”,這可能是引起或加劇我國運輸服務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按運輸服務出口實際值與理論值比值分類,中國雖屬于潛力開拓型,但比值仍較低,發展潛力與空間巨大,因此,應在提高現有運輸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提高運輸服務業的開放度,加強對外商投資的引導;優化貨物貿易結構,進一步促進運輸服務出口。
[參考文獻]
[1]趙慧慧,李泉.運輸服務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 價值工程,2012(33):173-175.
[2]李芳.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測度與比較[J]. 科學決策,2010(11):33-43.
(責任編輯: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