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峰(山西晉豐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高平048400)
旋流板除沫器的應用
景永峰
(山西晉豐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高平048400)
山西晉豐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有2套“18·30”裝置,第2套裝置半水煤氣脫硫系統處理氣量為105 000 m3/h(標態)。由于半脫循環水為閉路循環且水質較差,成為制約生產的瓶頸問題。
半水煤氣脫硫系統部分工藝流程見圖1。從造氣系統來的半水煤氣經濕式電除塵器后進入羅茨鼓風機加壓,再進入冷卻清洗塔降溫然后依次進入脫硫塔A和脫硫塔B,半水煤氣除去H2S后,經冷卻清洗塔、靜電除焦器,最后去氮氫壓縮機一段入口。冷卻清洗塔規格為Φ5 200 mm×

圖1 半水煤氣脫硫系統部分工藝流程
30 000 mm,上段清洗塔內裝Φ50 mm聚丙烯海爾環5 m,下段冷卻塔內裝Φ50 mm聚丙烯海爾環4 m。
運行中發現脫硫溶液系統液位上漲較快,而循環水液位下降較快,判斷為冷卻塔存在帶液現象。分析原因如下:①因半水煤氣脫碳系統循環水基本上是閉路循環,靜電除塵器、除焦器的沖洗水及導淋排污均進入半水煤氣脫碳系統循環水,隨著時間的推延,半水煤氣脫碳系統循環水中的焦油、泡沫等物質富集;加之冷卻塔空塔氣速偏高造成半水煤氣霧沫夾帶嚴重。根據冷卻塔直徑Φ5 200 mm、半水煤氣氣量105 000 m3/h(標態)、冷卻塔進口壓力36 kPa、半水煤氣溫度65 ℃,通過計算得出冷卻塔空塔氣速為1.082 m/s。②因冷卻塔上方無除沫裝置,造成半水煤氣霧沫夾帶嚴重。③脫硫溶液系統制液采用脫鹽水,經分析,脫硫溶液的總硬度在2 000 mg/L以上,進一步驗證了冷卻塔帶液現象。為了維持正常生產,只能通過減少進冷卻塔的水量來控制冷卻塔帶液現象,同時置換一部分造氣循環水,導致進脫硫塔半水煤氣溫度偏高,進而造成溶液溫度偏高、副鹽生成量增大、噴射器喉管堵塞嚴重等一系列問題,為此,在大修時對冷卻清洗塔進行了改造。
改造思路即在冷卻塔上方安裝除沫裝置以減少霧沫夾帶量。常用的除沫裝置有折流板式除沫器、絲網除沫器、多孔材料或玻璃纖維除沫器及旋流板除沫器等。通過分析各種除沫裝置的除沫性能及實際運用工況,決定采用具有離心分離作用的旋流板除沫器,并自行制作。
自制旋流板除沫器結構示意見圖2。

圖2 自制旋流板除沫器結構示意
(1)除霧板盲板直徑Dm:除霧板盲板直徑大一些,可以使霧滴易于甩至塔壁。本設計取Dm=3 000 mm。
(2)除霧板旋流葉片外徑Dx:D=(1.1~1.4)Dx,D=5 200 mm,本設計取Dx=D/1.3=4 000 mm。
(3)除霧板旋流葉片數m:本設計取m=24。
(4)徑向角β:用作除霧板的塔板要求葉片外端的鈍角翹起,本設計取β=arcsin(Dm/Dx) ≈ 41.4°。
(5)葉片仰角α:其選擇范圍在22.5°~ 30.0°。本設計取α=25.0°。
(6)穿孔面積Ao:Ao=(π/4)(Dx2-Dm2){sinα-2mδ/[π(Dx+Dm)]},其中δ為葉片厚度,本設計制作時選用δ=0.003 m,根據計算求出穿孔面積Ao=2.286 m2。
(7)核算穿孔動能因子Fo:Fo=VsρG0.5/Ao,其中Vs為工況下氣體流量,ρG為工況下氣體密度,根據計算求出Fo=10.945 kg0.5/(m0.5·s)。
(8)外沿處葉片間距e:e=(πDxsinα)/m-δ,根據計算求出e=0.218 m。
(9)罩桶高度初定值Hz:Hz=(πDxsinα)/m+δcosα,根據計算求出Hz=0.224 m。為了改善氣液分離效果,當要求外沿處2片相近的葉片與罩筒相交線的水平投影相接或部分重疊時,罩筒高需在Hz的基礎上加一增量Δ;外沿處(罩筒)葉片間的距離e仍不改變,只是葉片的寬度略有增加。當要求外沿處2片相近的葉片與罩筒相交線的水平投影相接時,Δ=πDxtanα/m-e-δ;當要求外沿處2片相近的葉片與罩筒相交線的水平投影有部分重疊時,Δ>πDxtanα/m-e-δ。設計時,按外沿處2片相近的葉片與罩筒相交線的水平投影相接考慮,故Δ=0.022 6 m。罩桶高度實際值Hz=0.224+Δ=0.246 6 m,取Hz=245 mm。
(10)溢流口總面積Ay:Ay=Ls/Us,其中Ls為液體流量,Us為溢流管內降液速度(一般選經驗值0.2 m/s)。因增加的溶液量在12~13 m3/h,則Ls=0.003 5 m3/s,根據計算得出溢流口總面積Ay=0.105 m2。
(11)溢流管直徑b:本設計采用6個圓形溢流口圓周分布,使用Φ57 mm×4 mm無縫鋼管作為溢流管,圓形溢流管下半部采用U形液封,有效液封高度約50 mm,溢流管底部出口與水平方向呈30°角且靠近塔壁,以便于液體沿塔壁流下。受液槽底板到溢流管底的距離H取400 mm。
(12)壓力降ΔP:按半經驗公式ΔP≈19.615Fo2/2g+17.655FoUs+19.615求解,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根據計算求出ΔP≈178.02 Pa。
(13)塔頂氣液分離空間高度Hy取800 mm。為了防止塔壁液膜上爬到塔頂,在塔頂段分離空間內壁增加了4條Φ6 mm圓鋼彎成的螺旋線,使沿壁螺旋上爬的液膜折為螺旋下行。
改造后,脫硫溶液中的總硬度均在5 mg/L以下,噴射器喉管徑疏通后能維持很長的運行時間。現場通過水銀玻璃管壓差計實測旋流板除沫器阻力在0.27 kPa左右,基本與理論計算相符,解決了因半脫循環水水質差造成的脫硫溶液污染問題,進而保證了系統長周期穩定運行。
2014- 05-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