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等
摘要: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及模型,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2008—201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的綜合績效水平呈現“U”形趨勢。綜合績效的主要構成中,管理效率較高,科研產出水平與綜合績效同為“U”形,社會經濟效益較為穩定。綜合績效評價模型的應用可以為揭示農業科技專項運行中的問題、優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業科技;財政專項;績效評價;實證研究;指標體系;評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 F810.45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4-0444-04
收稿日期:20134-03-30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發展項目(編號:JK1201)。
作者簡介:王瑩(1987—),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E-mail:449107712@qq.com,。
通信作者:王懷明,教授。E-mail: whm8096@njau.edu.cn。近年來,中央財政為農業科技的發展不斷“輸血”,2012年農業科研機構的研發經費內部支出達到92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增長了61%。持續增長的投入為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但隨著資金規模的不斷擴大,“重立項、輕研究”“高耗低產”等問題日益突顯。如何提高資金效率和科技產出成為相關職能部門關注的問題,也是理論研究的熱點之一。大多數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科技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1-4],但現有文獻對宏觀、理論層面的研究較多,從微觀和實踐角度揭示科技專項績效的較少,對農業行業的績效評價關注也略顯不足。本研究針對農業科技專項,建立以定量指標為主的績效評價體系,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評價模型,最后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分析,以期為農業科技專項的經費管理和項目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1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
1.1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基本思路和評價內容
項目是專項資金的載體,資金貫穿項目始終,因此評價科技專項績效要圍繞項目和資金2個維度。一方面,基于項目“投入—運作—產出—影響”的運行過程,以經費投入所帶來的產出和影響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同時將運作中表現出來的管理形態也納入績效評價系統,實現對科技專項的全過程評價;另一方面,反映資金在運作、產出和影響等方面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考察資金能否在既定支出下,優化支出結構,達到項目運行的最佳生產效率,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選取管理效率、科研產出和社會經濟效益3個主要方面反映農業科技專項資金績效。第一,管理效率是對“運作”環節中管理形態進行評價的績效表現,這種效率必須在科研活動的內部實現,表現為經費的使用效率和項目完成情況。第二,科研產出是科學研究行為的直接成果,體現科技活動的創新能力??蒲挟a出績效指標的選取要以成果產出的形式為依據,尊重科技活動自身的產出特點。農業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論文、專利、品種審(認)定、動植物新品種、新藥證書等[5],因此,科研產出績效也要從成果形式的數量和質量綜合反映。第三,社會經濟效益是評價科技專項必不可少的方面。社會效益難以衡量,但是可以從專項成果的推廣程度來體現,成果的影響面越廣,公眾從中受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從微觀和宏觀2個層面出發,經濟效益表現為專項承擔主體所能獲得的直接經濟收入,以及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際貨幣價值。
1.2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思想,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3級評價體系。圍繞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目標,確定了管理效率、科研產出和社會經濟效益3個準則層指標,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12個定量指標,構成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表1)。指標說明及計算公式詳見筆者之前的研究[6]。
1.3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是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關鍵因素,影響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根據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的多樣性、多層次性特點,本文選擇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根據表1建立的遞階狀層次結構,設計指標重要性比較的調查問卷,邀請26位對農業科研領域較為熟悉的財務專家和項目經驗豐富的科研專家填寫問卷,然后使用Yaahp6.0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處理,得出各層次的相對權重(表1)。
2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模型
4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研究基于項目和資金2個維度,分析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內容,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綜合績效評價模型,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2008—201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的綜合績效水平呈現“U”形發展趨勢。在綜合績效的3個主要構成中,管理效率較高,科研產出與綜合績效水平一致,呈“U”形趨勢,社會經濟效益水平較為穩定。這表明該綜合績效評價模型的應用可以為揭示農業科技專項運行中的問題、優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據。基于江蘇省的案例,要提高農業科技專項績效水平,必須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完善農業科技專項的中期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重視中期考核制度,形成中期考核和項目驗收并重的全程管理機制。強化各主管單位的中期考核意識,將中期考核結果作為項目終期驗收的一部分,著重檢查科研計劃和預算安排的實施進度,及早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發揮中期考核在專項運行過程中的督促和糾錯作用。
(2)增加科研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優化科研產出質量。在科研產出方面,既定的客觀條件無法改變,人為的主觀因素卻可以成為優化科研產出質量的努力方向。增強科研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從人員數量、智力構成等方面加強團隊建設,同時,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刺激科研產出,提高成果的創新性和先進性。
(3)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增加社會經濟效益。設立支撐機構,在科研機構和推廣機構之間搭建橋梁,傳遞科研成果供給和需求的雙向信息,重點加強和相關企業、農技推廣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優化成果推廣鏈條,同時,采取科技成果公示的方法,使終端用戶了解最新科技成果,促進成果轉化[10],增加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軍果,任浩,謝福泉. 項目后評價視角下的財政科技項目績效評估體系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2):14-20.
[2]王新其,許幸聲,張建明,等.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34-36.
[3]肖鵬.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研專項支出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研究[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11):5-9.
[4]蔣瑜超,周娜,周華,等.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的農業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方法初探[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401-402.
[5]張騰,王瑩,林玲,等.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問題與對策[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5):10-13.
[6]王瑩,沈建新.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2):420-422.
[7]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16569-16572.
[8]趙學群. 我國財政政法支出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0:57.
[9]宋美喆,穆世玲. 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方法[J].統計與決策,2012(14):22-26.
[10]伍鶯鶯,鄭戈. 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實施經驗和改進策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90-94.endprint
摘要: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及模型,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2008—201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的綜合績效水平呈現“U”形趨勢。綜合績效的主要構成中,管理效率較高,科研產出水平與綜合績效同為“U”形,社會經濟效益較為穩定。綜合績效評價模型的應用可以為揭示農業科技專項運行中的問題、優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業科技;財政專項;績效評價;實證研究;指標體系;評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 F810.45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4-0444-04
收稿日期:20134-03-30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發展項目(編號:JK1201)。
作者簡介:王瑩(1987—),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E-mail:449107712@qq.com,。
通信作者:王懷明,教授。E-mail: whm8096@njau.edu.cn。近年來,中央財政為農業科技的發展不斷“輸血”,2012年農業科研機構的研發經費內部支出達到92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增長了61%。持續增長的投入為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但隨著資金規模的不斷擴大,“重立項、輕研究”“高耗低產”等問題日益突顯。如何提高資金效率和科技產出成為相關職能部門關注的問題,也是理論研究的熱點之一。大多數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科技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1-4],但現有文獻對宏觀、理論層面的研究較多,從微觀和實踐角度揭示科技專項績效的較少,對農業行業的績效評價關注也略顯不足。本研究針對農業科技專項,建立以定量指標為主的績效評價體系,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評價模型,最后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分析,以期為農業科技專項的經費管理和項目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1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
1.1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基本思路和評價內容
項目是專項資金的載體,資金貫穿項目始終,因此評價科技專項績效要圍繞項目和資金2個維度。一方面,基于項目“投入—運作—產出—影響”的運行過程,以經費投入所帶來的產出和影響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同時將運作中表現出來的管理形態也納入績效評價系統,實現對科技專項的全過程評價;另一方面,反映資金在運作、產出和影響等方面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考察資金能否在既定支出下,優化支出結構,達到項目運行的最佳生產效率,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選取管理效率、科研產出和社會經濟效益3個主要方面反映農業科技專項資金績效。第一,管理效率是對“運作”環節中管理形態進行評價的績效表現,這種效率必須在科研活動的內部實現,表現為經費的使用效率和項目完成情況。第二,科研產出是科學研究行為的直接成果,體現科技活動的創新能力??蒲挟a出績效指標的選取要以成果產出的形式為依據,尊重科技活動自身的產出特點。農業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論文、專利、品種審(認)定、動植物新品種、新藥證書等[5],因此,科研產出績效也要從成果形式的數量和質量綜合反映。第三,社會經濟效益是評價科技專項必不可少的方面。社會效益難以衡量,但是可以從專項成果的推廣程度來體現,成果的影響面越廣,公眾從中受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從微觀和宏觀2個層面出發,經濟效益表現為專項承擔主體所能獲得的直接經濟收入,以及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際貨幣價值。
1.2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思想,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3級評價體系。圍繞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目標,確定了管理效率、科研產出和社會經濟效益3個準則層指標,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12個定量指標,構成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表1)。指標說明及計算公式詳見筆者之前的研究[6]。
1.3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是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關鍵因素,影響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根據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的多樣性、多層次性特點,本文選擇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根據表1建立的遞階狀層次結構,設計指標重要性比較的調查問卷,邀請26位對農業科研領域較為熟悉的財務專家和項目經驗豐富的科研專家填寫問卷,然后使用Yaahp6.0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處理,得出各層次的相對權重(表1)。
2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模型
4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研究基于項目和資金2個維度,分析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內容,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綜合績效評價模型,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2008—201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的綜合績效水平呈現“U”形發展趨勢。在綜合績效的3個主要構成中,管理效率較高,科研產出與綜合績效水平一致,呈“U”形趨勢,社會經濟效益水平較為穩定。這表明該綜合績效評價模型的應用可以為揭示農業科技專項運行中的問題、優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據?;诮K省的案例,要提高農業科技專項績效水平,必須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完善農業科技專項的中期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重視中期考核制度,形成中期考核和項目驗收并重的全程管理機制。強化各主管單位的中期考核意識,將中期考核結果作為項目終期驗收的一部分,著重檢查科研計劃和預算安排的實施進度,及早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發揮中期考核在專項運行過程中的督促和糾錯作用。
(2)增加科研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優化科研產出質量。在科研產出方面,既定的客觀條件無法改變,人為的主觀因素卻可以成為優化科研產出質量的努力方向。增強科研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從人員數量、智力構成等方面加強團隊建設,同時,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刺激科研產出,提高成果的創新性和先進性。
(3)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增加社會經濟效益。設立支撐機構,在科研機構和推廣機構之間搭建橋梁,傳遞科研成果供給和需求的雙向信息,重點加強和相關企業、農技推廣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優化成果推廣鏈條,同時,采取科技成果公示的方法,使終端用戶了解最新科技成果,促進成果轉化[10],增加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軍果,任浩,謝福泉. 項目后評價視角下的財政科技項目績效評估體系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2):14-20.
[2]王新其,許幸聲,張建明,等.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34-36.
[3]肖鵬.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研專項支出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研究[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11):5-9.
[4]蔣瑜超,周娜,周華,等.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的農業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方法初探[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401-402.
[5]張騰,王瑩,林玲,等.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問題與對策[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5):10-13.
[6]王瑩,沈建新.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2):420-422.
[7]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16569-16572.
[8]趙學群. 我國財政政法支出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0:57.
[9]宋美喆,穆世玲. 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方法[J].統計與決策,2012(14):22-26.
[10]伍鶯鶯,鄭戈. 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實施經驗和改進策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90-94.endprint
摘要: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及模型,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2008—201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的綜合績效水平呈現“U”形趨勢。綜合績效的主要構成中,管理效率較高,科研產出水平與綜合績效同為“U”形,社會經濟效益較為穩定。綜合績效評價模型的應用可以為揭示農業科技專項運行中的問題、優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業科技;財政專項;績效評價;實證研究;指標體系;評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 F810.45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4-0444-04
收稿日期:20134-03-30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發展項目(編號:JK1201)。
作者簡介:王瑩(1987—),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E-mail:449107712@qq.com,。
通信作者:王懷明,教授。E-mail: whm8096@njau.edu.cn。近年來,中央財政為農業科技的發展不斷“輸血”,2012年農業科研機構的研發經費內部支出達到92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增長了61%。持續增長的投入為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但隨著資金規模的不斷擴大,“重立項、輕研究”“高耗低產”等問題日益突顯。如何提高資金效率和科技產出成為相關職能部門關注的問題,也是理論研究的熱點之一。大多數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科技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1-4],但現有文獻對宏觀、理論層面的研究較多,從微觀和實踐角度揭示科技專項績效的較少,對農業行業的績效評價關注也略顯不足。本研究針對農業科技專項,建立以定量指標為主的績效評價體系,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評價模型,最后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分析,以期為農業科技專項的經費管理和項目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1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
1.1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基本思路和評價內容
項目是專項資金的載體,資金貫穿項目始終,因此評價科技專項績效要圍繞項目和資金2個維度。一方面,基于項目“投入—運作—產出—影響”的運行過程,以經費投入所帶來的產出和影響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同時將運作中表現出來的管理形態也納入績效評價系統,實現對科技專項的全過程評價;另一方面,反映資金在運作、產出和影響等方面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考察資金能否在既定支出下,優化支出結構,達到項目運行的最佳生產效率,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選取管理效率、科研產出和社會經濟效益3個主要方面反映農業科技專項資金績效。第一,管理效率是對“運作”環節中管理形態進行評價的績效表現,這種效率必須在科研活動的內部實現,表現為經費的使用效率和項目完成情況。第二,科研產出是科學研究行為的直接成果,體現科技活動的創新能力??蒲挟a出績效指標的選取要以成果產出的形式為依據,尊重科技活動自身的產出特點。農業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論文、專利、品種審(認)定、動植物新品種、新藥證書等[5],因此,科研產出績效也要從成果形式的數量和質量綜合反映。第三,社會經濟效益是評價科技專項必不可少的方面。社會效益難以衡量,但是可以從專項成果的推廣程度來體現,成果的影響面越廣,公眾從中受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從微觀和宏觀2個層面出發,經濟效益表現為專項承擔主體所能獲得的直接經濟收入,以及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際貨幣價值。
1.2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思想,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3級評價體系。圍繞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目標,確定了管理效率、科研產出和社會經濟效益3個準則層指標,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12個定量指標,構成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表1)。指標說明及計算公式詳見筆者之前的研究[6]。
1.3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是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關鍵因素,影響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根據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的多樣性、多層次性特點,本文選擇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根據表1建立的遞階狀層次結構,設計指標重要性比較的調查問卷,邀請26位對農業科研領域較為熟悉的財務專家和項目經驗豐富的科研專家填寫問卷,然后使用Yaahp6.0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處理,得出各層次的相對權重(表1)。
2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模型
4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研究基于項目和資金2個維度,分析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內容,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綜合績效評價模型,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2008—2010年,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的綜合績效水平呈現“U”形發展趨勢。在綜合績效的3個主要構成中,管理效率較高,科研產出與綜合績效水平一致,呈“U”形趨勢,社會經濟效益水平較為穩定。這表明該綜合績效評價模型的應用可以為揭示農業科技專項運行中的問題、優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據。基于江蘇省的案例,要提高農業科技專項績效水平,必須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完善農業科技專項的中期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重視中期考核制度,形成中期考核和項目驗收并重的全程管理機制。強化各主管單位的中期考核意識,將中期考核結果作為項目終期驗收的一部分,著重檢查科研計劃和預算安排的實施進度,及早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發揮中期考核在專項運行過程中的督促和糾錯作用。
(2)增加科研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優化科研產出質量。在科研產出方面,既定的客觀條件無法改變,人為的主觀因素卻可以成為優化科研產出質量的努力方向。增強科研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從人員數量、智力構成等方面加強團隊建設,同時,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刺激科研產出,提高成果的創新性和先進性。
(3)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增加社會經濟效益。設立支撐機構,在科研機構和推廣機構之間搭建橋梁,傳遞科研成果供給和需求的雙向信息,重點加強和相關企業、農技推廣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優化成果推廣鏈條,同時,采取科技成果公示的方法,使終端用戶了解最新科技成果,促進成果轉化[10],增加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軍果,任浩,謝福泉. 項目后評價視角下的財政科技項目績效評估體系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2):14-20.
[2]王新其,許幸聲,張建明,等.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34-36.
[3]肖鵬.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研專項支出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研究[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11):5-9.
[4]蔣瑜超,周娜,周華,等.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的農業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方法初探[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401-402.
[5]張騰,王瑩,林玲,等.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問題與對策[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5):10-13.
[6]王瑩,沈建新.農業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2):420-422.
[7]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16569-16572.
[8]趙學群. 我國財政政法支出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0:57.
[9]宋美喆,穆世玲. 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方法[J].統計與決策,2012(14):22-26.
[10]伍鶯鶯,鄭戈. 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實施經驗和改進策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9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