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興
摘 要:本實驗是在參考氧化釹—二氧化硅相圖的基礎上,借鑒硅酸鋅結晶釉的配制思路,成功地制備出了具有浮雕質感的小菊花狀硅酸釹結晶釉,并探討了基礎釉組成、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關鍵詞:結晶釉;硅酸釹;小菊花狀;浮雕質感
1 前言
結晶釉是通過向釉中加入結晶物質,使之在高溫釉熔體中達到過飽和,再經過一定的工藝控制,在釉層中析出晶花的一種釉料。自我國兩宋時期的鐵結晶釉傳到國外開始,便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隨著國外硅酸鋅巨晶結晶釉的研發成功,在我國又掀起了一陣結晶釉的研究浪潮。張鳳岐[1]等對結晶釉的形成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制備出了一系列結晶釉新品種。國內近年來對結晶釉的研究工作主要在硅酸鋅結晶釉的摻雜方面;劉一軍[2]等研制了硅鋅鈦結晶釉;陸小榮[3]、劉亞民[4]等通過向硅酸鋅結晶釉中引入變色顏料,成功制備出了變色結晶釉。為了進一步拓寬結晶釉的研究范圍,豐富結晶釉裝飾的多樣性,筆者通過實驗,對硅酸釹結晶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2 實驗內容
2.1 所用原料及化學組成
本實驗所用坯體為筆者公司日常生產所用坯泥注漿而成,所用釉料為筆者公司實驗用原料配制而成的,其釉用原料名稱及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
2.2 實驗流程及工藝參數
本試樣制備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其釉漿參數如下:
(1) 料:球:水= 1:2:0.5;
(2) 釉漿細度:250目篩余小于0.05%;
(3) 施釉方式:浸釉。
2.3 產品燒成
本實驗借鑒硅酸鋅結晶釉的燒制方法,經過試驗調整后的燒成曲線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釉料組成對結晶釉性能的影響
3.1.1玻璃粉的作用及其加入量
氧化釹—二氧化硅相圖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硅酸釹在1600 ℃時有晶體析出,該物質的氧化釹、二氧化硅質量比為30:70。據此,可以看出要制備硅酸釹結晶釉必須以玻璃釉為基礎釉,同時也可以判斷出,以玻璃粉的助熔能力,不能夠熔解足夠的氧化釹以達到析晶的目的。
為了能夠得到較多、較好的晶花,本實驗初步固定氧化釹含量為20%。通過實驗發現,當玻璃粉加到80%時,形成粉紫色無光釉。為了采用玻璃質基礎釉,同時也為了提供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因此,在調整好基礎釉的基礎上,要求玻璃粉的加入量在40%~50%比較合適,過多的玻璃粉會提高釉的高溫粘度。
3.1.2關于裂紋熔塊作用及加入量
玻璃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釉的燒成溫度和高溫粘度,促進釉中晶花的發育。然而,在制備硅酸釹結晶釉時,氧化釹的熔融溫度比較高,高溫粘度比較大。過多的玻璃粉會引入大量的二氧化硅,不利于結晶體析出。為了彌補玻璃粉的不足,本實驗選取了堿金屬含量高、助熔作用更強的裂紋熔塊。
當加入少量裂紋熔塊時,助熔效果不是很顯著,釉面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當引入量過多時,會發現其已析出的晶體又會重新熔解,并且釉面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裂紋。實驗結果表明,當裂紋熔塊的加入量在10%~20%之間時,效果較好。
3.1.3高硼熔塊、碳酸鋰及氧化鋅的作用及加入量
氧化硼不僅有強助熔的作用,而且在引入量較少的情況下,能夠降低釉的熱膨脹系數。但氧化硼會阻礙晶體的析出,并且當超過一定量后,還會增加釉的膨脹系數,即硼反常現象[6]。鑒于玻璃釉具有較高的膨脹系數,容易產生釉裂,本實驗引入少量高硼熔塊,以平衡釉膨脹系數,降低釉高溫粘度。筆者經過反復調試,確定氧化硼的最佳加入量為5%~10%。
碳酸鋰具有強助熔作用,當鋰加入量過多時,會以鋰硅酸鹽的形式從釉中析出,影響釉面效果。本實驗通過加入5%~10%的碳酸鋰方式對基礎釉性能進行調整。為了獲得性能穩定的釉料,本實驗還引入了3%~7%的氧化鋅,對釉的高溫性能進行調節。(下轉第41頁)
3.2 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對結晶效果的影響
結晶釉燒制成功與否,其燒成制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則更是重中之重。
本實驗通過改變保溫溫度后對樣品進行觀察,發現當保溫溫度過高時,析出的晶體較少,有些地方只出現微小的晶花痕跡;當保溫溫度過低時,釉面則布滿了微小的結晶體,晶花大部分都未發育完整。通過調整保溫時間,對比發現,在保溫2 h后,晶花比較大,且形狀較好,為粉紫底略帶銀色菊花狀小晶花,有浮雕質感,十分漂亮。而 保溫1 h的試樣則晶花比較稀少,分布也不均勻。
實驗表明,當煅燒溫度為1160 ℃時,保溫2 h,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硅酸釹結晶釉。
4 結論
(1) 本文成功地制備出了具有浮雕質感的菊花狀硅酸釹結晶釉,并確定了最佳基礎釉組成為:玻璃粉40%~50%、裂紋熔塊10%~20%、高硼熔塊5%~10%、碳酸鋰5%~10%、氧化鋅3%~7%、氧化釹20%。
(2) 燒成制度對結晶釉的影響較大,最終確定當保溫溫度為1160℃、保溫時間為2 h時,其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
[1] 張鳳岐,魏忠漢.結晶釉工藝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2] 劉一軍.硅鋅鈦中溫快燒結晶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11( 05).
[3] 陸小榮.變色結晶釉的研制[J].江蘇陶瓷,1997(04).
[4] 劉亞民.變色結晶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07(2).
[5] 張玉南.陶瓷藝術釉工藝學[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本實驗是在參考氧化釹—二氧化硅相圖的基礎上,借鑒硅酸鋅結晶釉的配制思路,成功地制備出了具有浮雕質感的小菊花狀硅酸釹結晶釉,并探討了基礎釉組成、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關鍵詞:結晶釉;硅酸釹;小菊花狀;浮雕質感
1 前言
結晶釉是通過向釉中加入結晶物質,使之在高溫釉熔體中達到過飽和,再經過一定的工藝控制,在釉層中析出晶花的一種釉料。自我國兩宋時期的鐵結晶釉傳到國外開始,便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隨著國外硅酸鋅巨晶結晶釉的研發成功,在我國又掀起了一陣結晶釉的研究浪潮。張鳳岐[1]等對結晶釉的形成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制備出了一系列結晶釉新品種。國內近年來對結晶釉的研究工作主要在硅酸鋅結晶釉的摻雜方面;劉一軍[2]等研制了硅鋅鈦結晶釉;陸小榮[3]、劉亞民[4]等通過向硅酸鋅結晶釉中引入變色顏料,成功制備出了變色結晶釉。為了進一步拓寬結晶釉的研究范圍,豐富結晶釉裝飾的多樣性,筆者通過實驗,對硅酸釹結晶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2 實驗內容
2.1 所用原料及化學組成
本實驗所用坯體為筆者公司日常生產所用坯泥注漿而成,所用釉料為筆者公司實驗用原料配制而成的,其釉用原料名稱及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
2.2 實驗流程及工藝參數
本試樣制備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其釉漿參數如下:
(1) 料:球:水= 1:2:0.5;
(2) 釉漿細度:250目篩余小于0.05%;
(3) 施釉方式:浸釉。
2.3 產品燒成
本實驗借鑒硅酸鋅結晶釉的燒制方法,經過試驗調整后的燒成曲線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釉料組成對結晶釉性能的影響
3.1.1玻璃粉的作用及其加入量
氧化釹—二氧化硅相圖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硅酸釹在1600 ℃時有晶體析出,該物質的氧化釹、二氧化硅質量比為30:70。據此,可以看出要制備硅酸釹結晶釉必須以玻璃釉為基礎釉,同時也可以判斷出,以玻璃粉的助熔能力,不能夠熔解足夠的氧化釹以達到析晶的目的。
為了能夠得到較多、較好的晶花,本實驗初步固定氧化釹含量為20%。通過實驗發現,當玻璃粉加到80%時,形成粉紫色無光釉。為了采用玻璃質基礎釉,同時也為了提供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因此,在調整好基礎釉的基礎上,要求玻璃粉的加入量在40%~50%比較合適,過多的玻璃粉會提高釉的高溫粘度。
3.1.2關于裂紋熔塊作用及加入量
玻璃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釉的燒成溫度和高溫粘度,促進釉中晶花的發育。然而,在制備硅酸釹結晶釉時,氧化釹的熔融溫度比較高,高溫粘度比較大。過多的玻璃粉會引入大量的二氧化硅,不利于結晶體析出。為了彌補玻璃粉的不足,本實驗選取了堿金屬含量高、助熔作用更強的裂紋熔塊。
當加入少量裂紋熔塊時,助熔效果不是很顯著,釉面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當引入量過多時,會發現其已析出的晶體又會重新熔解,并且釉面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裂紋。實驗結果表明,當裂紋熔塊的加入量在10%~20%之間時,效果較好。
3.1.3高硼熔塊、碳酸鋰及氧化鋅的作用及加入量
氧化硼不僅有強助熔的作用,而且在引入量較少的情況下,能夠降低釉的熱膨脹系數。但氧化硼會阻礙晶體的析出,并且當超過一定量后,還會增加釉的膨脹系數,即硼反常現象[6]。鑒于玻璃釉具有較高的膨脹系數,容易產生釉裂,本實驗引入少量高硼熔塊,以平衡釉膨脹系數,降低釉高溫粘度。筆者經過反復調試,確定氧化硼的最佳加入量為5%~10%。
碳酸鋰具有強助熔作用,當鋰加入量過多時,會以鋰硅酸鹽的形式從釉中析出,影響釉面效果。本實驗通過加入5%~10%的碳酸鋰方式對基礎釉性能進行調整。為了獲得性能穩定的釉料,本實驗還引入了3%~7%的氧化鋅,對釉的高溫性能進行調節。(下轉第41頁)
3.2 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對結晶效果的影響
結晶釉燒制成功與否,其燒成制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則更是重中之重。
本實驗通過改變保溫溫度后對樣品進行觀察,發現當保溫溫度過高時,析出的晶體較少,有些地方只出現微小的晶花痕跡;當保溫溫度過低時,釉面則布滿了微小的結晶體,晶花大部分都未發育完整。通過調整保溫時間,對比發現,在保溫2 h后,晶花比較大,且形狀較好,為粉紫底略帶銀色菊花狀小晶花,有浮雕質感,十分漂亮。而 保溫1 h的試樣則晶花比較稀少,分布也不均勻。
實驗表明,當煅燒溫度為1160 ℃時,保溫2 h,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硅酸釹結晶釉。
4 結論
(1) 本文成功地制備出了具有浮雕質感的菊花狀硅酸釹結晶釉,并確定了最佳基礎釉組成為:玻璃粉40%~50%、裂紋熔塊10%~20%、高硼熔塊5%~10%、碳酸鋰5%~10%、氧化鋅3%~7%、氧化釹20%。
(2) 燒成制度對結晶釉的影響較大,最終確定當保溫溫度為1160℃、保溫時間為2 h時,其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
[1] 張鳳岐,魏忠漢.結晶釉工藝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2] 劉一軍.硅鋅鈦中溫快燒結晶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11( 05).
[3] 陸小榮.變色結晶釉的研制[J].江蘇陶瓷,1997(04).
[4] 劉亞民.變色結晶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07(2).
[5] 張玉南.陶瓷藝術釉工藝學[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endprint
摘 要:本實驗是在參考氧化釹—二氧化硅相圖的基礎上,借鑒硅酸鋅結晶釉的配制思路,成功地制備出了具有浮雕質感的小菊花狀硅酸釹結晶釉,并探討了基礎釉組成、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關鍵詞:結晶釉;硅酸釹;小菊花狀;浮雕質感
1 前言
結晶釉是通過向釉中加入結晶物質,使之在高溫釉熔體中達到過飽和,再經過一定的工藝控制,在釉層中析出晶花的一種釉料。自我國兩宋時期的鐵結晶釉傳到國外開始,便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隨著國外硅酸鋅巨晶結晶釉的研發成功,在我國又掀起了一陣結晶釉的研究浪潮。張鳳岐[1]等對結晶釉的形成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制備出了一系列結晶釉新品種。國內近年來對結晶釉的研究工作主要在硅酸鋅結晶釉的摻雜方面;劉一軍[2]等研制了硅鋅鈦結晶釉;陸小榮[3]、劉亞民[4]等通過向硅酸鋅結晶釉中引入變色顏料,成功制備出了變色結晶釉。為了進一步拓寬結晶釉的研究范圍,豐富結晶釉裝飾的多樣性,筆者通過實驗,對硅酸釹結晶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2 實驗內容
2.1 所用原料及化學組成
本實驗所用坯體為筆者公司日常生產所用坯泥注漿而成,所用釉料為筆者公司實驗用原料配制而成的,其釉用原料名稱及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
2.2 實驗流程及工藝參數
本試樣制備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其釉漿參數如下:
(1) 料:球:水= 1:2:0.5;
(2) 釉漿細度:250目篩余小于0.05%;
(3) 施釉方式:浸釉。
2.3 產品燒成
本實驗借鑒硅酸鋅結晶釉的燒制方法,經過試驗調整后的燒成曲線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釉料組成對結晶釉性能的影響
3.1.1玻璃粉的作用及其加入量
氧化釹—二氧化硅相圖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硅酸釹在1600 ℃時有晶體析出,該物質的氧化釹、二氧化硅質量比為30:70。據此,可以看出要制備硅酸釹結晶釉必須以玻璃釉為基礎釉,同時也可以判斷出,以玻璃粉的助熔能力,不能夠熔解足夠的氧化釹以達到析晶的目的。
為了能夠得到較多、較好的晶花,本實驗初步固定氧化釹含量為20%。通過實驗發現,當玻璃粉加到80%時,形成粉紫色無光釉。為了采用玻璃質基礎釉,同時也為了提供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因此,在調整好基礎釉的基礎上,要求玻璃粉的加入量在40%~50%比較合適,過多的玻璃粉會提高釉的高溫粘度。
3.1.2關于裂紋熔塊作用及加入量
玻璃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釉的燒成溫度和高溫粘度,促進釉中晶花的發育。然而,在制備硅酸釹結晶釉時,氧化釹的熔融溫度比較高,高溫粘度比較大。過多的玻璃粉會引入大量的二氧化硅,不利于結晶體析出。為了彌補玻璃粉的不足,本實驗選取了堿金屬含量高、助熔作用更強的裂紋熔塊。
當加入少量裂紋熔塊時,助熔效果不是很顯著,釉面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當引入量過多時,會發現其已析出的晶體又會重新熔解,并且釉面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裂紋。實驗結果表明,當裂紋熔塊的加入量在10%~20%之間時,效果較好。
3.1.3高硼熔塊、碳酸鋰及氧化鋅的作用及加入量
氧化硼不僅有強助熔的作用,而且在引入量較少的情況下,能夠降低釉的熱膨脹系數。但氧化硼會阻礙晶體的析出,并且當超過一定量后,還會增加釉的膨脹系數,即硼反常現象[6]。鑒于玻璃釉具有較高的膨脹系數,容易產生釉裂,本實驗引入少量高硼熔塊,以平衡釉膨脹系數,降低釉高溫粘度。筆者經過反復調試,確定氧化硼的最佳加入量為5%~10%。
碳酸鋰具有強助熔作用,當鋰加入量過多時,會以鋰硅酸鹽的形式從釉中析出,影響釉面效果。本實驗通過加入5%~10%的碳酸鋰方式對基礎釉性能進行調整。為了獲得性能穩定的釉料,本實驗還引入了3%~7%的氧化鋅,對釉的高溫性能進行調節。(下轉第41頁)
3.2 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對結晶效果的影響
結晶釉燒制成功與否,其燒成制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則更是重中之重。
本實驗通過改變保溫溫度后對樣品進行觀察,發現當保溫溫度過高時,析出的晶體較少,有些地方只出現微小的晶花痕跡;當保溫溫度過低時,釉面則布滿了微小的結晶體,晶花大部分都未發育完整。通過調整保溫時間,對比發現,在保溫2 h后,晶花比較大,且形狀較好,為粉紫底略帶銀色菊花狀小晶花,有浮雕質感,十分漂亮。而 保溫1 h的試樣則晶花比較稀少,分布也不均勻。
實驗表明,當煅燒溫度為1160 ℃時,保溫2 h,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硅酸釹結晶釉。
4 結論
(1) 本文成功地制備出了具有浮雕質感的菊花狀硅酸釹結晶釉,并確定了最佳基礎釉組成為:玻璃粉40%~50%、裂紋熔塊10%~20%、高硼熔塊5%~10%、碳酸鋰5%~10%、氧化鋅3%~7%、氧化釹20%。
(2) 燒成制度對結晶釉的影響較大,最終確定當保溫溫度為1160℃、保溫時間為2 h時,其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
[1] 張鳳岐,魏忠漢.結晶釉工藝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2] 劉一軍.硅鋅鈦中溫快燒結晶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11( 05).
[3] 陸小榮.變色結晶釉的研制[J].江蘇陶瓷,1997(04).
[4] 劉亞民.變色結晶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07(2).
[5] 張玉南.陶瓷藝術釉工藝學[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