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勤
摘 要:近幾年,我國連續發射神州號飛船成功并完成任務,邁出了中國人遨游太空的堅實步伐。浩瀚的宇宙給人以無窮的遐想,我們何不以神州飛船為基礎,以日月為題材,以陶藝創作者為代表,創作一把人與日、人與月、人與自然相關的紫砂壺。向我國科技發展的輝煌成果獻禮,把紫砂陶藝創作引到更深層次的領域。
關鍵詞:紫砂;追月壺;創作;體會
1 前言
我國正處在一個科技創新飛速發展的年代,隨著神州六號飛船的九天攬月,有力地推動了人們的對思維與情感賴以生存的客觀世界的理解,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并推動了紫砂陶藝的創新進取。長期以來,創作條件符合時代精神,既體現紫砂文化精髓,又能融茶文化和現代陶藝相結合的作品,一直是筆者的夢想與追求。
2 《追月》壺的創作體會
紫砂與其有八千多年的陶瓷歷史相比,它的出現略顯遲緩,但紫砂在荊溪一隅,及江南地理習俗文人沃土,集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經歷代藝人勵志創造,終能躋身于中華文史之林,并獨領風騷,自明清以來一直被人們珍愛。因而要創作理想的紫砂作品,由于自身的地位環境而倍加困難。在冥思苦想中,筆者突發靈感,近幾年,我國連續成功發射神州號飛船并完成任務,邁出了中國人遨游太空的堅實步伐。浩瀚的宇宙給人以無窮的遐想,筆者何不以神州飛船為基礎,以日月為題材,以陶藝創作者為代表,創作一把人與日、人與月、人與自然相關的紫砂壺。向我國的科技發展的輝煌成果獻禮,把紫砂陶藝創作引到更深層次的領域。
有了這種設想,筆者開始構思“追月”壺的主題創意。筆者首先把壺身的圓體看作太陽,選用紅色的紫砂材質作為表達;然后將壺蓋的作為月亮,彎彎的月影圍繞著壺身作回繞姿態;月影上采用繁星點點的紫砂顆粒,比作宇宙中的星宇;壺口設計成人的胳膊,壺把設計成人的大腿,將月亮、星星、太陽緊緊地拖在懷中,巧妙地表達了人與日、月、星等大自然的對話,整體巧妙安排搭配得當,靜態中隱掩動感,視覺中正面為正圓火紅的太陽,月亮星星圍繞著太陽飛旋。側視為橢圓形的地球,壺把和壺底為地球的南北兩極,壺口邊設計刻畫成彎彎的明月、茫茫宇宙以及繁星點點,整個壺的造型設計把形神兼備、動靜結合巧取于其中。同時,選用恰當的紫砂紅色和紫色為紫砂材質,在突顯中華文化底蘊的同時,展示了茫茫宇宙的博大無窮的人類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和藝術魅力。
人與日、月、繁星對話,宇宙的奧妙要集(下轉第70頁)于一柄壺上,切題、切意、切形、切色,關健是如何運用得天獨厚的紫砂材質,紫砂傳統手工藝,現代陶藝的神思,以及彼此之間的貫通把自然界的一切發揮得淋漓盡致。因而紫砂泥古樸凝重的色澤,較好地突出了太陽、月亮、星星的主體,紫砂泥良好的可塑性為造型創作提供了條件。而鋪砂繁星的簡練裝飾,揉進了作者的創意和思想,壺的身、鈕、嘴、把等的組合既不失紫砂工藝本質,又巧妙地把作者的主題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作品制成后,筆者給壺取了一個寓意深邃壺名——追月,表達了人類征服大自然的良好愿望。
3 結語
《追月》壺的設計創作過程,使筆者深切感受到:紫砂創作是現代陶藝創造的縮影,受地域習俗,審美情趣諸多因素的共同制約,在藝術上追求“形、神、趣、味、韻”的完美結合。走現代創作之路,要立足本土,保持本性;要有時代風格和地域習尚的特征。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至性至情、獨具風格。《追月》壺的創新只是起點,是筆者繼續在陶藝追求之路上的推動點,通過筆者的繼續改進,不斷進取,希望今后能創作出更好更精的紫砂陶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