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生
摘 要:所謂問題化教學法,它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結構和內容的不足之處。而且這個不足之處也恰好是新課標關注和企圖完善的重點,所以問題化教學的推廣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是閃光點、結合點。問題化教學法能夠應用到各個科目,而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水平。
關鍵詞:問題化教學;高中化學;課堂效率;理解能力
一、問題化教學的正確定義
問題化教學就是將一系列質量高、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有效教學問題貫穿于課堂教學過程之中。用問題帶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思辨能力,并且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長久性記憶,甚至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能夠激發我國學生的創造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更加符合我國教育的要求。
現在高中化學的教育屬于傳統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弊端。學生上課不積極、學習沒有動力、知識運用不到位、解題死板、課堂效率低下都是傳統教育中的不好現象。而問題化教學則能夠很好地糾正這些缺點,使高中化學教學更加高效、高質量。
二、問題化教學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
1.通過設計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問題化教學法中一大特點就是老師設計一個問題背景,然后以這個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知識、發展知識、運用知識。
例如,在《乙醛》這一章節,老師可以先設計一個場景:今天我想請大家幫我一個忙,我在實驗室里發現了一個沒有標簽的瓶子,只知道里面是有機物,可能是烴或是烴的衍生物,如果我想要確定它具體是什么,該如何做?學生根據前面鑒定其他有機物的知識,就會回答:可以通過研究組成元素推測分子式和結構式,然后根據性質進行確定。這樣老師可以繼續提問:怎樣確定組成的元素?學生會回答:通過燃燒法(一般都是通過燃燒法)。此時老師再假定一種情況:如果我們已經測得了22克的樣品燃燒之后的產物通過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洗瓶的時候,兩洗瓶分別增重了18克和14克,且通過物理方法測出其氣態密度為1.963克/升,那么我可以推測其分子式和分子量為多少?我們是根據什么原理進行推斷的?這個分子的結構又該如何推斷?將這些問題一一給學生提出來。在幫助老師辨別藥品的這個背景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
通過創設這樣的背景,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讓
他們在不斷自我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接受知識,提高了課堂效率。
2.問題化教學法能夠通過問題的逐漸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老師設計的問題是有一定的先后順序的,一般就是老師在理解這個知識點時的思路。所以,如果學生能夠按照老師的思路,一步步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那么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收獲了正確的思維方式。
在上面的教學案例中,老師通過乙醛的鑒定,讓學生掌握了如何去鑒別一種未知的有機物,思路是怎樣的,每一步的解決方案又是怎樣的。由于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就能夠記住這個方案的順序,也就能夠舉一反三,能夠解決其他有機物鑒別的方法。
所以,問題化教學法不僅讓學生收獲了知識,更鍛煉了他們的思維,提高了上課的效果,甚至延伸到課堂之外。
3.問題化教學法能夠讓學生進行類比學習,從而提高整個學習過程的效率
問題化教學法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展示,是一種引導式學習,所以往往這樣靈活的教學能夠讓教學效果最大化。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延續的時間更長,能夠波及的范圍更廣。
比如,在高中化學中,會有介紹元素周期表的一章。在講解這個內容的時候,如果老師每個元素都講解一遍,那么時間會花費太久。就算能夠講完,學生也不好進行記憶。如果使用問題化教學方法,老師先從大的方面著手,問題:每一族或同一期的元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對于金屬元素、過渡元素、非金屬元素,它們在哪些方面有哪些不同?如果我說出一個元素的序號,你們能夠推出是哪一族的元素嗎?面對這些問題,學生會一一進行思考。分別解答之后,他們就能夠類比這些問題,解答自己心里的疑惑。比如,像是從總結的規律出發,能夠發現每一族的元素半徑依次增大,同一周期的半徑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卻依次減小。而且根據每一族的元素,其化學性質大致相同,能夠在學習鈉的性質之后,可以推出鎂的性質。知道氯的性質之后,可以推出溴和碘的性質。
通過這樣類比的學習,老師能夠減少教學的量,學生卻能夠學到相同量的知識,甚至是更多的知識。這就是問題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提高效率的又一大表現。
4.問題化教學能夠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減少重復量,提高效率
問題化教學的過程是傳播知識內在的一個過程,是理解的過程而不是單純記憶的過程。高中化學中有很多的概念問題,一般老師都是讓學生記住這些概念,以能夠進行填空題或是問答題的回答。但是這樣的題目一旦變換一種問答的方式,學生可能就會犯難了。比如說,在考查相對應的酸堿的時候,如果是名詞解釋的題目,那么只要寫上定義就可以了,甚至不理解都沒有關系。但是一旦變成選擇題,或是填空題,那么除非你能夠完全理解這個定義,否則你很難做正確。
再如,在平衡式這一節,運用問題化教學法,老師可以問:什么是質子平衡、電荷平衡、物料守恒,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知道其中兩個能不能夠推出另外一個,它們各自的原理是什么?再給學生加一個有趣的背景,像是魔術師的場景等,會讓這些問題更加形象化。然后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不僅僅掌握了這三種守恒的定義,而且了解了它們的內在含義和關系。能夠做到給出一個化學方程式,就可以推出這三個守恒。這樣不論將來遇到怎樣的問題,即使是面對從未見過的化學方程式也能夠游刃有余,解答正確。除此之外,對于方程式的配平,問題化教學也能夠起到這樣的效果。
學生一旦真正理解了這些定理的含義,那么不需要再做很多的習題或是講解更多的題目來進行鞏固。遇到沒見過的題目類型,他們也能夠靈活處理,從而能夠減少老師和學生的工作量,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5.問題化教學可以突出學習的目的,讓學習更有針對性
問題化教學是從問題出發,是一種逆向思維的教學方法。先將要解決的問題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之后的努力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目的性強,學生學習也更有方向感。
例如,在高中化學中的化學方程式配平這一章節,老師可以給出幾個未配平的化學方程式,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之后的課堂就是圍繞如何配平這個問題展開,學生掌握物料守恒、電荷守恒都是為了能夠將這些方程式配平。這樣將教學的原因和目的結合在一起,更利于教學過程的開展。學生和老師也不會將精力過多地集中于沒有關聯的事情上,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明.高中化學新課標下的新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2(05).
[2]許斐.基于化學素養的高中化學知識教學研究[J].都市家教,2013(08).
(作者單位 福建省長樂高級中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