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這也正是“以生為本”思想的核心內容。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呢?如何才能在數學課堂中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呢?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數學課堂進行簡單介紹,以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以生為本;觀念;教學方法;環境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之一。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觀念并沒有真正落實到數學課堂當中,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沒有得到發揮。所以,作為新時期數學教師的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使學生快樂地學習。
一、教育觀念的更新
思想決定觀念,觀念決定行動,將這樣句話運用到教學當中也同樣適用。簡單地說就是教師有什么的思想和觀念,就會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課堂就會呈現出與之相對應的模式。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以往我們的數學課堂基本上呈現的都是教師照本宣科地教,學生被動地學,導致學生隨著年級的上升,越來越感覺數學抽象,數學比較難,嚴重影響了數學課堂效率的提高。所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普遍開展,教師的教學思想也應該隨之發生轉變。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發揮學生主體的重要性,要使學生在教師構建的精彩數學課堂中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進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做好基礎工作。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高效教學過程的關鍵因素,然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采取的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展現數學課堂的魅力,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所以,本文就對以下兩種教學方法進行簡單介紹。
1.小組自主學習的選擇
小組自主學習是新課程以來普遍受師生喜歡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該教學方法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也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對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組織有效的小組自主學習模式,避免部分學生淪為“看客”的現象出現。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有效地分組,要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由于上節課我們已經學過了三角形的面積以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對面積已經有所了解,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選擇了小組自主學習的模式,首先,我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接著讓小組結合教材自己學習推理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一方面可以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己推理,自己學習,可以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印象,同時,還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2.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
所謂的問題情境是指教師通過對教材以及學習主體的分析,創設出一個適合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目的是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但是,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問題難易程度的設定,過難或者是過易都將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由于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我們是很常見的,但是大多數學生并沒有注意,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思考了一個問題:生活中哪些物品或者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有學生說:工行標記;有學生說:無把手杯子、正方體;還有學生說:蝴蝶……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此時學生開始討論,有的說:從中間折可以重疊;有的說:左右兩邊相同等等,之后,我綜合學生的回答對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在該教學活動中,不僅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而且,學生在不斷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探究意識也會得到培養,進而,也有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
三、和諧環境的營造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但數學卻給人們留下了抽象、難懂的印象,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理,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評價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學生在教師恰當的評價過程中,還可以準確地認識自身的優、缺點,還有助于學生重新找到學習的信心,進而,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摒棄以往說教式的評價模式,要營造和諧的環境促使學生愿意自主地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樂趣,進而為大幅度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最好準備。
(作者單位 貴州省思南縣青杠園小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