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
原本定于5月30日上會的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強生物”),卻在發審會召開前夕突然取消上會。九強生物因此成為創業板首家被臨時取消上會的公司。
記者注意到,早在5月14日,證監會曾發布公告,取消春秋航空審核,原因也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盡管九強生物和春秋航空“需要進一步落實的有關事項”很可能不盡相同,但相同點一定是企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按照最新的規則,公司尚不滿足上市的條件。對九強生物來說,其最大的風險或許來自于業務單一。2011 年—2013 年,公司來自體外診斷試劑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占比分別高達85.76%、85.33%和88.41%。公司產品在一級市場上開拓不力,同時臨床生化試劑還面臨著逐步被免疫診斷試劑取代的風險。諸多跡象表明,公司失去的或許不僅僅是登陸資本市場的良機,還有體外診斷試劑的市場份額。
營收嚴重依賴單一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九強生物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此次IPO,公司擬發行不超過3340萬股,募集資金2.4億元,全部用于擴大體外診斷試劑生產規模項目、新建研發中心和參考實驗室項目以及營銷中心和網絡建設項目。
作為時下熱門的生物科技類企業,九強生物頭頂諸如“連續9次獲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北京高新技術企業”的光環,業績似乎也在穩健的增長。2011年至2013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76億元、3.8億元和4.4億元,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億元、1.37億元和1.81億元。
然而,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單一產品的收入貢獻率超過八成以上(詳見下表)。業內人士表示,在外行看來,公司所在的領域十分高大上,但實際上國內診斷試劑行業起步較晚,而且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公司主營業務過于單一,風險十分巨大,報告期內的高增長將不具有持續性。
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承認,若體外診斷試劑行業吸引大批投資者進入,或現有生產廠商不斷擴大產能,將可能使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收益率下降,對公司的業務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據記者了解,由于此前行業的利潤回報率較高,一時間群雄逐鹿,吸引眾多資本介入該領域,目前國內約有300-400家左右的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然而,除了科華生物(002022)和達安基因(002030),其余企業的生產規模和集約化程度都很低,低水平重復建設,以及產品同質化競爭的現象十分嚴重。2013年,科華生物的營業收入為11.14億元,比上年增長9.94%;實現凈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20.22%。其中,體外臨床診斷試劑的營業收入為5.44億元。達安基因2013年的營業收入為8.54億元,凈利潤為1.33億元,其中試劑類的銷售額為3.81億元。不僅營業收入規模是九強生物的2-3倍,而且業務更為多元化,體外診斷試劑銷售額對整體營收的貢獻在50%左右,業務結構顯得更為健康。
遭經銷商和客戶拋棄
事實上,公司已經開始遇到發展的瓶頸。公開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專營代理商對億元的銷售數量逐年下降,從2011年的710家銳減至2013年的547家,下降13%;與此同時,專營代商的營業收入的占比也隨之逐年下降,2011年-2013年,占比分別為46.56%、38.25%和35.50%。
為此,公司在2013年大力拓展普通經銷商的數量,試圖以此來對沖專營經銷商客戶流失的困境。招股書顯示,公司普通經銷商的數量從2012年的477家增加至574家,增速為20.3%。同期,來自普通經銷商的營收從1.97億元增至2.17億元,增速僅為10.2%。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直銷客戶也十分不穩定。在招股書中,公司稱其主要銷售對象是二級以上的醫院,然而記者從其直銷前五客戶的報表中發現,除了北京協和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屬于知名大醫院外,其他醫院分別是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地區醫院。而且,2011年公司對位列直銷客戶第一位的北京協和醫院的銷售額僅為161萬元,第二年銷售額降至141萬元排名也隨之降至第五位,在2013年則跌出了前五名。
“經銷商業績增長緩慢,直銷客戶更換頻繁,充分說明公司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盡管國內生產體外診斷試劑的企業眾多,但是市場主要被國外診斷巨頭壟斷。羅氏、西門子、雅培、強生等實力雄厚的國際巨頭,不僅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遠多于國內公司,占據了國內市場50%左右的份額,而且在高端產品市場占據絕對優勢。相比之下,我國診斷試劑生產規模排名前20的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僅為30%左右。Kalorama Infoemation預測,2016年,中國的診斷試劑市場份額為4.22%(詳見下圖)。
一位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國產試劑的價格相對進口試劑要便宜,但普遍存在穩定性較差的缺點,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出于對患者安全的考慮,醫生比較傾向于選擇進口試劑。
由于樣本用量少,可快速出結果,符合急癥需要,當前,POCT(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項目已經成為體外診斷試劑研發中最主流的方向。然而,九強生物的招股書中對此只字未提。
公司還存在專營經銷商管理混亂,涉嫌利用應收賬款虛增利潤等問題,本刊將對此繼續進行深入報道,請讀者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