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航
3階段
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可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98年是加速期。當時中等職業教育在高中階段占比曾高達58%。第二階段1999-2002年是回落期,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比例下滑到38%。第三階段從2003年開始至今是機遇期。國家將裝備制造業作為工業化的重點,并進一步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明確要求要使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回升至50%。
2億多
從1978年至今,職業教育已累計為國家輸送了2億多勞動者。2008年數據統計,當時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共有14767所,在校生達2056萬人,高職高專院校共有1168所,占普通高校的60%,在校生近880萬人,設立了700多種專業。客觀上可以說,我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
下降11%
但不爭的事實是,職業教育目前的發展不僅缺乏后勁,局部地區甚至有所倒退。以中部某立足打造“技師城”的地級市為例,2010年各級職業院校比上年減少3家;教職員工減少了275人,下降3.9%,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減少11982人,下降11%。一方是國家的大力提倡,一方是嚴峻的現實,造成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5年5%
首要原因是投入不足。統計顯示,2004-2008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職業教育78.6億元,而僅在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教育支出就達到1598.54億元。換句話說,職業教育累計5年的投入不到一年教育經費投入的5%。
153%
同時,由于職業教育實習實訓設備投入大,職業教育所需的資金投入要遠遠高于其他普通教育。根據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的生均成本,通常要比普通中學生均成本高153%。這么一算,我們那點兒投入,怎么能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呢?
16%
觀念也是造成職業教育遇冷的重要原因。有調查顯示,52.7%的人認為“技術類勞動者的社會地位不高”,67%的人表示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職業學校學習。2013年,大學錄取率達到了75%,既然上大學這么容易,為什么要念職業學校呢?結果就是,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比重僅占同齡人的16%。
第4、第5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聲稱大力提倡,但在實際中卻對職業教育充滿歧視。例如,雖然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免費,但高等職業教育的學費有時甚至比上大學還要高;在錄取上,職業院校處于第四、第五批次,低人一等;在就業上,一些高職學生無法拿到相應的學歷證書;就業之后,職稱評定時,中專高職也備受歧視……種種政策的偏差,造成了職業教育被歧視的局面。
“學歷教育太重太熱,職業教育太輕太散”。即使有了經濟因素的促進,也需要政策的及時轉向,否則,重視職教就是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