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獻
間歇充氣加壓療法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綜合征的療效觀察
孟文獻
目的通過觀察間歇充氣加壓療法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不安腿綜合征(RLS)評分的變化, 探討間歇充氣加壓療法治療MHD患者不安腿綜合征的療效。方法選擇濰坊市第二人民醫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齡超過5個月的MHD患者, 經問卷調查確診RLS, 診斷采用RLS國際研究小組制定的標準并進行評分, 以10分、20分、30分作為界限將嚴重程度分為輕微、中度、嚴重和非常嚴重進行分析, 確診RLS1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9例, 對照組9例, 治療組給予間歇加壓裝置雙下肢交替使用, 每次4 h, 每周3次;對照組不用間歇加壓裝置。分別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2個月RLS評分變化。結果治療組RLS評分在治療前后及兩組治療后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間歇充氣加壓療法對治療RLS取得一定的療效。
間歇充氣加壓療法;不安腿綜合征;血液透析
不安腿綜合征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發生率達45%[1], 往往隨著透析齡的增長, 發生率增加、癥狀加重。其主要表現為睡眠期間發生非痛性、非痙攣性腿部不適, 須頻繁移動才能緩解, 患者常出現難以忍受的下肢不適、蟻走感、酸痛脹感, 休息時加重, 運動后緩解, 嚴重者引發夜間睡眠障礙, 導致患者記憶力減退、精力不足, 甚至可以出現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 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影響血壓波動,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目前研究,不安腿綜合征已成為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中透析齡超過5個月的RIS患者18例,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在9例治療組患者中, 男性4例, 女性5例, 年齡為30~76歲,平均44歲, 病程為1年3個月~8年, 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 糖尿病腎病1例, 高血壓腎損害1例;在9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性3例, 女性6例, 年齡為27~81歲, 平均45歲,病程為6個月~6年10個月, 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6例, 糖尿病腎病1例, 高血壓腎損害1例, IgA腎病1例。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本透析中心患者均使用Fresenius4008透析機, F6透析器, 膜面積1.3 m2, 血流量200~250 ml/min, 碳酸氫鹽透析液, 透析液流量500 ml。每周3次血液透析, 每次透析時間4 h。常規應用降壓藥、促紅細胞生成素、鐵劑等藥物。治療組于血液透析同時給予間歇加壓裝置雙下肢交替使用, 每次4 h, 每周3次;對照組不使用間歇加壓裝置。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采用(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指標比較見表1, 結果顯示治療組RLS評分在治療前后及兩組治療后相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在治療前后及兩組治療后數據比較( x-±s, 分)
早在1672 年, 英國醫生ThomasWillis 首次描述了不安腿綜合癥 ( restlesslegs Syndrome, RLS), 該病又稱為Ekbom綜合征, 該病危害嚴重, 國外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其患病率為正常總人口的1%~10%, RLS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目前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局部缺血、中樞多巴胺功能異常、代謝與營養障礙等有關。尿毒癥MHD患者中RLS的發生可能與體內大、中分子毒素潴留有關。各種代謝產物的聚集,導致血液循環障礙, 引起下肢各種不適, 腿部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 改善癥狀[2]。本透析中心采用間歇加壓裝置, 通過對肢體反復加壓后再回壓, 產生類似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作用,不僅促進下肢局部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 而且還能取得充分按摩效果, 并且可以通過使血管內皮細胞產生一氧化氮發揮舒張血管的作用, 另外, 還可以通過對肢體周期性的機械擠壓, 引起血管內血流動力學的改變, 從而改善血管內血粘環境, 改善組織局部血供, 達到減輕癥狀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 在治療期間, 同時應糾正患者的營養不良、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及貧血, 及時糾正微炎癥狀態, 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尿毒癥性不安腿綜合征病因復雜, 治療困難,本透析中心應用間歇加壓裝置, 安全有效, 它無藥物的不良反應, 而且經濟、方便, 易于被患者接受, 同時臨床上給予心理護理、藥物治療, 爭取家庭、社會的配合支持, 一般都能減輕患者癥狀, 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80.
[2] 王環, 梅曉蓉, 林小敏.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質量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0(03):251-252.
261041 山東省濰坊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