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麗
限制性液體復蘇在產科失血性休克治療中應用分析
羅志麗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體復蘇治療產科失血性休克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 結合液體復蘇方式的差異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限制性液體復蘇組)、對照組(常規液體復蘇組)兩組, 每組各50例, 評價對比兩組方法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PT值、血壓值、BE、病死率和DIC、ARDS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限制性液體復蘇可有效維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限制性液體復蘇;產科;失血性休克;臨床應用
休克作為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性綜合征, 是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全身微循環功能障礙型綜合征[1]。產科失血性休克是造成孕產婦死亡首要因素, 傳統醫學對產科失血性休克的治療著重于大量液體復蘇療法, 但ARF、ARDS等休克并發癥的發生率較多[2]。限制性液體復蘇概念因此逐漸被提及, 此法可通過液體輸入速度和輸液量的控制、血壓較低水平的維持, 促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基本血液血流灌注量最大限度得到保持, 直至徹底止血, 從而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本文以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 向觀察組患者實施限制性液體復蘇療法后, 失血性休克治療效果滿意, 現將其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回顧性分析, 其中31例卵管妊娠破裂休克, 40例妊娠晚期失血性休克, 29例剖宮產術中出血致休克;患者年齡21~38歲, 平均年齡為(29.5±1.6)歲。結合液體復蘇方式的差異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限制性液體復蘇組(觀察組)和常規液體復蘇組(對照組)兩組, 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產次、臨床癥狀、出血因素、生命體征和休克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觀察組 對于觀察組患者給予限制性液體復蘇療法:①確保氣道通暢的基礎上快速止血, 對患者進行氣管插和必要的機械通氣;②預防感染, 迅速向患者輸注平衡液和膠體液, 使MAP大約維持在5.32~7.98 kPa、CVP 數值大于0.3 kPa和SBP維持在5.40~9.31 kPa, 之后緩減輸液速度、限制復蘇液使用量, 同時控制晶體液:膠體液在2:1。
1.2.2對照組 本組患者使用常規液體復蘇法: ①首先對患者建立良好輸液通道后, 立即作快速補液處理;②對于休克程度較為嚴重者, 應迅速給予2 L等滲平衡鹽溶液和O型或同型紅細胞;③對于治療后仍未達到復蘇要求者, 應繼續輸入紅細胞, 當血紅蛋白量≥ 10 g/dl、MAP在(11.96±0.64) kPa時為止[3]。
1.3評價指標 針對觀察組、對照組兩種治療方法, 以治療過程中PT(凝血酶原時間)、血壓值、BE(血氣剩余堿)、病死率和DIC、ARDS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觀察療效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全部數據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其中以( x-±s)表示計量資料, t檢驗分析兩組的數據資料,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常規液體復蘇組比較, 限制性液體復蘇組在PT、血壓值、BE方面均分別為(15.4±1.1)s, (61±9/33±7)mmHg, (1.1±2.1)mmol/L, 明顯優于對照組;此外,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DIC發生率為4%,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ARDS發生率為2%,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對照組3例患者死亡, 病死率高達6%, 而觀察組僅1例出現死亡, 病死率為2%;所以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P<0.05, 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詳見表1。
表1 兩種液體復蘇法治療效果對比
大量液體復蘇在救治失血性休克中而導致的并發癥引發多數學者對該類疾病治療的思考, Stern 等首次提出限制性液體復蘇概念, 經過大量動物實驗的推動, 該策略逐漸被應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當中[3]。產科失血性休克多會危及生命,傳統液體復蘇方案難以迅速補充人體各組織、器官血氧供應,本次對照組經常規液體復蘇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均較高, 說明了該種方式逐漸不適宜于失血性休克的臨床救治。大量的醫學研究證實了限制性液體復蘇的臨床效果[4,5], 該種方式減少休克復蘇的液體用量, 能夠有效維持休克機體血管內液體容積, 體現了其臨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觀察組采取限制性液體復蘇救治, 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均得到了顯著改善。作者認為在實施救治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幾點:保證氣道通暢, 對循環衰竭或休克嚴重的除予以氣管插管外還要結合機械通氣;采取有效止血措施;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建立靜脈輸液通道;積極采取預防感染措施, 確保患者及時接受膠體灌注;平均動脈壓達到規定數值后要減緩輸液速度, 膠體液與晶體液比例保持在1:2;救治過程重要注意保暖, 對外傷及時進行處理。
綜上所述, 限制性液體復蘇保證了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組織器官的血氧供應, 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 值得臨床進步推廣應用。
[1] 羅小波, 馬遠征, 王愛民.限制性液體復蘇在骨盆型嚴重多發傷伴失血性休克中的應用.中國臨床醫生, 2013(1):18-20.
[2] 余艷紅, 黃莉萍, 宋天蓉, 等.限制性液體復蘇在產科失血性休克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9, 25(2):148.
[3] 余艷紅, 黃莉萍, 宋天蓉, 等.限制性液體復蘇在產科失血性休克治療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9, 25(2):150.
[4] 岳俊珂.限制性液體復蘇在產科失血性休克治療中的應用.中國醫藥科學, 2013, 3(16):202-203.
[5] 吳佩蔚.限制性液體復蘇在產科失血性休克治療中的作用.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14) : 2200-2201.
525000 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