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佩
新生兒窒息搶救中的護理體會
牛建佩
目的探討新生兒窒息搶救中有效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分娩中出現窒息的新生兒28例, 及時展開搶救護理工作, 對搶救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經5 min搶救護理之后所有患兒均迅速復蘇, Apgar評分均達到8分以上且顯著高于治療前, 搶救成功率為100%。結論對新生兒窒息做好及時發現、盡早治療, 完善搶救準備工作并展開有效搶救復蘇, 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促使窒息患兒搶救成功率大幅提高。
新生兒;窒息;復蘇
新生兒窒息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是指胎兒由于缺氧出現宮內窘迫下致使新生兒在出生后發生呼吸衰竭癥狀, 據統計其發病率可達5%~10%[1], 是圍產期新生兒傷殘及死亡的重要原因[2]。本院在為新生兒窒息患者展開搶救時, 以ABVDE步驟展開心肺復蘇, 成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分娩中出現窒息的新生兒28例, 男18例, 女10例, 產婦分娩方式為正常分娩13例, 剖宮產10例, 陰道助產5例;其中輕度窒息17例, 重度11窒息例;28例產婦在分娩前24例有高危因素, 且大部分患者有多于兩種的高危因素。
1.2診斷標準 根據新生兒出生后1 min內Apgar評分判斷患兒窒息程度:輕度窒息:評分為4~7分;重度窒息:評分為0~3分。
1.3護理方法 本院在新生兒窒息搶救護理中根據國際公認ABVDE現代復蘇方案, 積極實施患兒的搶救與護理:①清理呼吸道:在產婦娩出胎頭后, 接生者擠壓出新生兒口鼻中的羊水和黏液, 并將口、鼻、咽、喉中的異物與黏液吸凈,之后再指導產婦娩出雙肩;待新生兒娩出后利用已消毒熱毛巾將其全身擦凈, 加強保暖并保持頸部微朝后伸仰、墊高肩部2~3 cm的體位。②建立呼吸:對呼吸道加以清理后通過輕彈足底、輕柔摩擦患兒皮膚等方法刺激其呼吸, 對新生兒膚色、呼吸及心率加以監測, 若其心率仍不足100次/min, 則應通過面罩給予人工呼吸。③維持患兒正常循環:若患兒在30 s有效正壓通氣后仍未復蘇, 展開胸外心臟按壓搶救, 并對新生兒反映密切觀察, 根據其實際情況對氧氣流量、流速加以調節。④藥物治療:若患兒經上述搶救措施心率仍不足60次/min, 則經氣管或靜脈給予0.12 ml/kg 1:10000腎上腺素,若心率仍不足100次/min, 結合患兒實際給予擴容劑。⑤評估:在搶救與護理中對患兒展開連續監測, 利用標準規范展開評分, 每隔5~10 min進行1次評價, 直至新生兒Apgar評分達到7分以上時停止。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展開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組內對比展開t檢驗, 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5 min搶救護理之后, 17例輕度窒息新生兒迅速復蘇, Apgar評分均>8分且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11例重度窒息新生兒在5 min搶救護理之后迅速復蘇, Apgar評分均>8分, 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具體見表1)。所有患兒均未發生死亡事件, 患兒搶救成功率達100%。
表1 新生兒窒息搶救護理前后Apgar評分對比( x-±s, 分)
新生兒窒息是胎兒在分娩之后出現的呼吸抑制或無自主呼吸引發的低氧血癥與混合性酸中毒癥, 缺氧是其主要病因[3],大部分是宮內窘迫、胎兒窒息的延續, 可在妊娠期出現, 然而大部分發生在產程開始之后。當新生兒出現窒息后, 因其呼吸受到抑制或完全停止導致肺泡無法正常擴張, 患兒體內肺液無法得到有效清除, 同時缺氧酸中毒可導致表面活性物質分泌量及活力下降, 肺血管阻力大幅提高, 患兒在持續肺動脈高壓下可導致組織發生嚴重的缺血、缺氧及酸中毒癥狀, 最終引發不可逆的器官損害。若新生兒窒息臨床處理不當, 很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智力障礙及行為異常, 嚴重時可致使新生兒死亡, 故而為新生兒窒息展開有效搶救和護理意義重大。
目前國際公認的新生兒復蘇方案為ABCDE復蘇方案,主要步驟是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維持患兒正常循環、藥物治療與評估。在實施新生兒窒息搶救護理中, 應對以下幾點加強注意:①在為新生兒窒息患兒展開復蘇搶救前, 不斷優化復蘇技術、完善各項準備工作是成功搶救的關鍵環節。②在新生兒分娩過程中, 無論其是否存在宮內窘迫等現象,當產婦娩出抬頭時應立即使用無菌紗布對患兒鼻腔、口腔展開擦拭, 這時新生兒還未展開第1口呼吸, 將鼻、口四周羊水及其他異物擦拭干凈可大大降低新生兒吸入異物的幾率,能有效防止吸入性肺炎發生。在吸取新生兒呼吸道分泌物時, 應保持動作輕柔、徹底, 避免對新生兒咽后壁造成刺激或損害, 引發迷走神經反應而造成呼吸抑制或心率降低。③嚴格把握人工呼吸指征:人工呼吸是新生兒窒息后復蘇有效方法, 在應用時應嚴格把握其指征, 當患兒在刺激之后仍未出現呼吸且心率不足100次/min時, 應及時給予人工呼吸。若患兒已出現自主呼吸但心率不足100次/min, 表明患兒自主呼吸無效, 此時應給予人工呼吸。④對患兒酸中毒加以糾正:重度窒息患兒大部分存在酸中毒現象, 應從臍靜脈將適量碳酸氫鈉緩慢注入, 對患兒酸中毒癥狀加以緩解。本次研究中通過對28例新生兒窒息患兒展開搶救護理, 結果顯示經5 min搶救護理之后所有患兒均迅速復蘇, Apgar評分均達到8分以上且顯著高于治療前, 無1例患兒死亡, 搶救成功率為100%, 證實這一搶救護理方案有確切效果。另外, 鑒于新生兒窒息造成的巨大危害, 臨床醫師及孕婦應對新生兒窒息的預防工作加強重視。在實際工作中英強化孕婦孕期保健意識, 對高危妊娠孕婦展開有效管理, 強化對產婦產前、整個產程的監護, 指導孕婦定期展開產前檢查, 以便出現并發癥時可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在產婦分娩過程中應對宮縮、胎心等予以密切觀察, 嚴密控制產程并觀察羊水形狀, 盡可能展開胎心電子監護, 以便對宮內窘迫等癥狀予以及時發現、盡早治療, 從而預防新生兒窒息的發生。
綜上所述, 對新生兒窒息做好及時發現、盡早治療, 完善搶救準備工作并展開有效搶救復蘇, 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促使窒息患兒搶救成功率大幅提高,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馬鳳英.新生兒窒息搶救80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07, 22(18):2552.
[2] 劉丹.窒息致新生兒急性腎損傷的早期診斷.廣東醫學, 2012, 33(7):1023.
[3] 米弘瑛.新生兒窒息后遺癥現狀和影響因素.重慶醫學, 2013, 42(13):1471.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