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趙雪吉 莊文俠
探討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的影響
張娜 趙雪吉 莊文俠
目的探討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的影響, 為社區醫療工作做出指導。方法選擇經本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診治的186例原發性高血壓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 完全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結果觀察組的血壓控制率為91.39%、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45%、病死率為2.15%, 對照組的血壓控制率為70.97%、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81%、病死率為11.8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 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病死率, 在社區醫療工作中值得廣泛推廣。
原發性高血壓;老年;社區醫療;行為干預
在人口老齡化比例增加的今天, 越來越多慢性疾病困擾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原發性高血壓就是常見的老年慢性疾病之一, 其發病率高, 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本次研究為了探討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將經過本院診治的186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經本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診治的186例原發性高血壓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106例, 女性80例, 年齡60~83歲, 平均年齡(69.35±3.68)歲, 病程3~11年, 平均病程(6.83±2.57)年, 高血壓1級65例、高血壓2級92例、高血壓3例29例, 所有患者完全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9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病情、高血壓分級等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故兩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兩組患者均經過本院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2];②排除惡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患者;③排除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嚴重器質性病變以及患有精神
疾病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原則下進行治療。
1.3方法對照組患者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而觀察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具體如下:首先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講解, 定期舉辦相關的知識講座, 免費發放高血壓防治指南等, 讓患者本人對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嚴格合理指導患者飲食,盡可能的在食物中減少鈉鹽的攝入, 適當增加鉀鹽的比例,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 根據具體條件可以安排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健美操等鍛煉活動;再次要嚴格每半月在社區醫療服務點免費為患者測量血壓, 每次都應有專人進行記錄, 再根據患者具體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藥物治療方案;最后要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特別是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更是要進行心理溝通, 避免其心理出現較大的波動, 情緒受到巨大的影響, 從而積極地配合社區醫療工作。隨訪1年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
1.4觀察指標以及療效判定標準[3]將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分為優秀(全年有2/3或者以上的時間患者血壓正常, 或者舒張壓降低20 mmHg以上);良好(全年有1/2以上的時間患者血壓正常, 或者舒張壓降低10~20 mmHg);較差(全年有1/2以上的時間患者血壓在140/90 mmHg以上), 同時統計患者并發癥的情況以及死亡情況。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設定0.05, 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91.39%, 明顯高于對照組70.9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細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比較(n, %)
2.2兩組患者并發癥以及死亡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4例心血管疾病、2例腦血管疾病, 并發癥發生率為6.45%(6/93), 死亡2例, 病死率為2.15(2/93);并發12例心血管疾病、8例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4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5.81%(24/93), 死亡11例, 病死率為11.83(11/9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病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的患者血壓持續性升高(>140/90 mmHg), 是一種嚴重的慢性心血管綜合征, 其中原因不明的高血壓病稱為原發性高血壓,其并發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并發癥, 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甚至死亡。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是以降低心腦血管等并發生的發生率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為目的[4]。隨著醫療系統的不斷完善, 社區醫療服務在整個醫療系統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 其主要是指一般的醫療保健, 在患者轉診到醫院前為其提供醫療服務, 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是指在社區醫療條件下, 根據一定的指導原則, 通過某種既定的行為干預措施, 達到糾正患者的某些不良行為, 是患者朝著有利于疾病好轉的方向發展的一種措施。本次研究中使用健康知識宣傳、飲食干預、運動干預、心理干預等一系列社區醫療行為干預措施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行為干預, 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隨訪一年后, 觀察組其血壓控制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病死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說明本次進行的社區醫療行為干預對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社區治療中發揮了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社區醫療的行為干預, 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病死率, 在社區醫療工作中值得廣泛推廣。
[1] 趙玉生.老年醫學發展現狀及展望.解放軍醫學雜志, 2010, 35(5): 488-491.
[2] 戴書華, 鄒利光, 張啟川, 等.MRTA 對原發性高血壓病因診斷價值探討.醫療衛生裝備, 2010, 31(7): 76-77.
[3] 謝禮瓊, 李林平, 王明霞.高血壓病社區干預模式探討.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1): 41-43.
[4] 王非多, 吳立榮, 李屏, 等.301 例住院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及并發癥分析.吉林醫學, 2012, 33(32): 6974-6977.
132021 吉林石化礦區服務事業部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醫療管理科(張娜);吉林衛生學校(趙雪吉 莊文俠);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煉油廠職工醫院(趙雪吉 莊文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