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214000)
固有的民間信仰,讓人們在對民間美術的造型上打上程式化的烙印。民間美術寄托著人們的精神訴求,造型上或是祈求子孫繁衍長壽,或是對富貴榮華的期盼,或是對驅邪、攘災、納吉的愿望。因此,在歷史演變中所形成的吉祥圖案民間美術的主流,造型上趨于一定的統一性和穩定性。如早年民間藝人刻皮影,在造型上既考慮體型的美,同時也會結合寓意、夸張和趣味。即使是經過人們的歸納、概括的抽象紋樣,同樣具有其象征意義在里面。如高山族織錦以菱形和折線組成幾何形,用以象征其崇拜的百步蛇。
民間美術根植于生產和生活,民間美術的造型多來自民間美術制造者所見的現實之物。因此,飛禽走獸、花草樹木在民間美術中隨處可見。這些造型圖案雖然來源于現實,但是人們在創造過程中,不受具體形象約束,憑借經驗延伸想象,以抽象、變形、概括等手段不計虛實,不求相像,精心取舍、加工鍛煉。在表現語言上注重形象、寓意和象征的表現方式,它往往與特定環境下的文化背景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在表現方式上卻又不拘一格。民間美術的造型體現出根據創作者情感和客觀構圖的需要進行變通和夸張的特點,這種夸張并不是刻意而為之,而是根據需要和出自他們的審美心理。因此,在民間美術的造型上,我們可以看到藝人們可以讓鳥的冠、毛和尾羽為朵朵盛開的鮮花。為了突出某一部分,更好的刻畫物體對象的主要特征,人們有意打破正常的比例,達到一種傳神的藝術效果。在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中,即使是高度抽象幾何化的紋樣,依然都來自民俗生活。魯錦幾何化圖案造型可以說基本上都是歷史故事、現實物體的一種高度抽象概括。民間美術造型是在民間文化形成的模式上一種集體性情感的表達,而且在時空中的情感流動是跳躍性和無秩序的。其追求的是一種合理性心理意識的真實。而不是統一時空中真實存在的物象,也就是說民間美術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把不同時空的場景糅合在一起。如山西洛州阿寺村的王蘭畔所剪的《蘋果園》,把從犁地、栽樹苗、澆水到摘蘋果、裝箱和諧的組織在一起。
民間美術以色扶形,色彩的運用對民間美術功能的實現與藝術審美效果的產生起著重要的作用。色彩在民間美術創作中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彰顯著中國的文化內涵與國人的審美心理。民間美術在歷史長河中沉淀出求吉避災、揚美懲惡的民族心理下,色彩運用在民間美術的創作過程中,成為一種人們意愿表達的方式與手段。這種方式的完成在于色彩具有了民眾已經普遍接受的某種象征意義。
隨著陰陽五行學的發展,五行說成為民間色彩意識構成的理念基因,這種色彩的象征與比附迅速在民間扎下了跟,與五行相對的五色成為民間色彩意識的基本框架,民間色彩也就具有了某種宗教意義的神秘色彩。例如,民間纏五色絲來辟邪。這也彰顯出民間對色彩的認識,是一種主觀的非理性。在人們對色彩的非理性的認識中,形成人們觀念中的吉祥色彩與非吉利色彩。如紅色在人們眼中具有“吉祥”“喜慶”等象征意義,而黑色則與陰暗、邪惡相連。民間美術的實用性即功利性,表現為訴諸視覺形式的心像對顯示需要的替代滿足的作用。求生、趨利、避害的功利意愿始終貫穿于民間審美意識中,民間審美的創造喜歡以善的正面形式來揭示或寄托對美的渴求。同時人們把色彩的比附意義用在民間美術的人物刻畫上,如民間戲劇中各種臉譜達到200多種,各種色彩均具象征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紅為忠誠、白為奸、黑為正直。
然而,在色彩搭配中,人們依然追求一種對比中求統一,統一中求對比的藝術效果。反映在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配量中,則是人們大量運用紅和綠、橙和藍、黃和紫的補色對比以及黑白兩色的明度對比,色彩力度大,對比強烈形成了特有的民間色彩搭配。因此,我們在民間美術中常見的大紅大綠的搭配中,在顏色不協調的時候,以白色分割、間隔其中而達到和諧統一。這種顏色的對比與互補也正是陰陽五行的色彩觀與色彩運用的體現。
同時,色彩的象征性與寓意性成為民間美術創作普遍遵循的準則,從而導致了民間美術的設色不是純視覺性,而是歷史的、文化的、審美心理的幾集參與,這種色彩的主觀性與意向性,歸根結底還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結果。
民間美術的裝飾紋樣主題豐富而重復頻率極高,體現出中國民間趨利乞吉的審美功利性的藝術特點。在這一審美心理下,民間美術需要吉祥圖案促使功能的達成。同時吉祥圖案的展示與流行離不開民間美術這一載體,可以說民間美術與吉祥圖案是一種魚與水互生的關系,這也是在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文化土壤上開出的獨特的藝術奇葩。
什么是吉祥圖案?吉祥圖案是指通過諧音、象征、寓意、附會等手法,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如利用“鹿”與“祿”的諧音,用鹿這一形象代表人們對祿的向往。民間美術的吉祥圖案中把一些文字也納入其中,當然這些文字必須是包含著吉祥之意,如婚禮儀式中必不可少的“囍”字等。可以說,吉祥之意一般是通過紋飾和吉祥文字來表達的,貌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與深情。
藝術家呂品田先生將民間美術歸納為三種——祈子延壽、納福招財和驅邪攘災。中國民間美術恒常的主題被上述三種功利的傾向所覆蓋,因而具有內涵意義上的統一性。根據這種事實以及相對的功利傾向,而這三種主題的表現則是通過在歲月中形成的已經近乎程式化的圖案來實現。
祈子延壽主題與子嗣傳承緊密先關。祈子之意體現了對戀情、婚嫁、生育等以生命繁衍為主脈的人生活動的關注。這一部分主題有雙喜鴛鴦、并蒂蓮花、伏羲女媧、麒麟送子、麻姑獻壽等。
納福招財主題以追求日常生活資料和私有財產的功利傾向為主,也有一些帶有追求功名利祿、居官顯貴的功利傾向。體現這種兩種傾向的主題有連年有余、五谷豐登、招財進寶、魚跳龍門、加官進祿等。
驅邪攘災主題顯示著老百姓對理想生活環境的功利要求。人們渴望和冀求和平、順利、健康,嫉惡和遁避兵戰、疾疫、災荒,顯示這種功利傾向的主題在民間美術中也非常多見。例如風調雨順、鐘馗捉鬼、竹報平安等。
從以上可以看出,民間美術三種恒常的主題離不開吉祥圖案來表達,吉祥圖案是農耕文明的中國文化下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說研究民間美術繞不開吉祥圖案,它是中國民間社會的一種審美心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