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 210000)
目前,在城市的重要位置留有大量的舊有建筑,這些舊有建筑尚有保存價值,但又不是文物遺產的歷史建筑,它們即將或正在被城市建設大潮無情的拆除。而通過對舊有建筑外立面更新,實現舊建筑的功能、經濟價值的轉變,從而延續其歷史文化內涵,適應當今的城市化設計需要。縱觀我國的舊有建筑外立面更新,已經小有成就,城市建筑外立面更新逐漸成為可行而有待進一步發展的建筑改造手法。
“所謂街區漸進更新是指根據資金狀況、街區內舊有建筑分類,漸次對環境條件、產業結構、公共設施進行調整和轉換,改變以往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而是以“小規模”“漸進式”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有序推進街區的更新。”1
以城西干道為例,探討建筑外立面改造的問題,城西干道北起大橋南路,南至賽虹橋立交,東倚明城墻,西臨秦淮河,是南京重要的景觀長廊。目前沿街建筑多為高校、居民區、商業、辦公用樓。通過對城西干道外立面改造研究過程中發現其中存在許多問題:
1.建筑形式多樣。其中包括南京藝術學院建筑群,干道與草場門交界口的民國建筑一直延續到河海大學校園,清涼山旁的仿古建筑以及現代的移動公司大等,建筑的多樣性使得街道生機勃勃,但但是是參差不齊的建筑風格讓街道顯得沒有秩序,缺少美感和韻律。
2.建筑的功能各不相同。干道上分布著學校、辦公樓、店面、居民住宅等建筑,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雜亂的分布在干道沿線,高低不同,體量不同,建筑與建筑之間的聯系很少,干道建筑特色缺少延續性,比較雜亂。
3.建筑老舊程度不一。新舊建筑的結合不應該是消極被動的結合,建筑外立面的更新也不僅僅是換了一層表皮,更重要的是與建筑與環境與街道的歷史共融。一條老街就是一段歷史,而沿街的建筑在敘說著不同的歷史,建筑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我們要把握好這一點,性對待街道更新。
1.分段主題,表情統一。南京藝術學院是本次項目A段中一個重要的建筑群,南藝百年校慶之后,經過精心設計改造后的校園,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現代材料以及流線型設計的美術館林立街頭,與臨街的紅磚貼面的民國建筑形成強烈的對比,本段主題強調藝術性、獨特性與差異化,具體在建筑表現形式會強調色彩和藝術化材料的使用,如銹蝕鋼板、,仿混凝土漆等。古代建筑看北京,民國建筑看南京”,南京的民國建筑獨具特色,從城西干道和草場門橋的交叉口開始,四棟民國建筑矗立在交叉口四角。緊接著是B段,延伸過去是河海大學校園以及江蘇省第二師范大學的校園,本段主題以民國文化,學院文化為主旨,具體到建筑表現形式會強調建筑立面的次序性,并適度使用一些反映人文的建筑語匯。C段多是商業辦公用樓和大體量的住宅用樓,北臨清涼山,南臨漢中門大街,接近城市商業中心。因此我們為C路段定義的建筑主題是,自然現代。
2.化零為整,組團設計。分類分層次對老建筑進行歸類,分類分層次不是單一的粗糙的進行一個劃分。首先對舊有建筑做詳細調研,將建筑的年代、質量、風貌以及建筑產權等納入考核范圍,進行小規模、漸進式更新。其次,通過對城西干道沿街建筑的深入調查,根據建筑的老舊程度,我們將建筑分為重點改造,次要改造以及需要拆除部分。再次,根據建筑的形式功能,把相類似功能的建筑統一設計,形成組團效應。
3.對特色建筑積極地再利用,賦予舊建筑現代的建筑特色,并將這種建筑特色延伸到街道更新的深處,將模塊化特色延續到整個街道改造中去。
在更新改造的過程中,不同的影響因素就會有不同的設計方式和解決方法。從建筑外立面改造過程中,外立面自身的結構與主體建筑之間的關系,以及建筑外立面的老舊程度都是改造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范圍,根據諸多因素,歸納分類舊建筑外立面改造步驟。街道風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新與再利用的基本原則是“保留原有建筑的居住結構、空間結構,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街道外立面的更新需要循序漸進,利用建筑原本的結構、建筑細節,結合原有的特色設計和裝飾構件,進行合理化設計,對沿街建筑立面上的老化破損的建筑細節,如遮陽棚、晾衣架、裸露的管道進行統一設計統一更換。“漸進更新”策略下的建筑外立面更新,保留了更多場所精神,對于城市文脈的傳承、街區風貌的再生均有特殊價值。
建筑外立面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間直接接觸的界面,是建筑展示給觀者的外在形象,建筑外立面的決定了建筑的第一印象。通過二次更新的建筑就像是一部歷史書,呈現著城市發展的每個階段,營造出街道的記憶空間,滿足了城市生活對物質以及對精神的雙層需求。“漸進更新”策略下的沿街外立面更新設計的工作必然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的課題,更新采取的技術措施應基于對建筑外立面的現狀、色彩環境、建筑類型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以小規模、漸進式更新形式,為傳統街區和舊房屋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注釋:
1.楊宇振,傳統街區改造中的“漸進更新”策略與低成本建造技術—以“重慶川道拐”街 區為例[J].建筑學報,2005.
參考文獻:
[1]楊宇振.傳統街區改造中的“漸進更新”策略與低成本建造技術—以“重慶川道拐”街 區為例[J].建筑學報,2005.
[2]孟春芳.關于沿街建筑立面的改造設計的思考-以徐州市中山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設計為例[J].江蘇建筑,2008.
[3]閆寅飛.城市臨街建筑里面更新改造方法研究——以達州宣漢石嶺大道立面整治涉及為例[D].重慶大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