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學文理學院藝術系 121000)
動漫影視的多層逆轉趨勢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國在審視全球優秀作品過程中遺留更多的是欣賞、慚愧,盡管動畫先河由我們開創,但是為何相關素材卻未能達到如此成功地步,這類結果值得我們予以正確審視。尤其面對美國常年動漫影視作品的穩固票房成果,我國也應該適當考慮改進繪畫手法,并創設某種獨特的調試系統,盡量彰顯本世紀中國特有的文創產業特色,但是相關內務過于復雜,許多細節因素有待調查。
動漫影視文化現如今已經成為比較活躍的產業形態,在全球范圍內掀起回應熱潮,適合大部分年齡段人群觀賞。任何作品的崛起都需要灌輸必要的民族文化底蘊,并且給欣賞主體帶來特定的情感共鳴效應,而中國要做的就是彰顯傳統神話故事光芒,將人們固化的邏輯思維進行適當的拆解、重組,并試圖挖掘另一種開闊視野,獲得全新的創作靈感源泉。
計算機智能處理技術已經在影視動漫行業中占據廣泛的推動空間,若想在這種背景下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就不得不聯合本土資源進行大面積開拓,盡量賦予其獨特的生命形態,豐富內部支撐元素,使周遭欣賞人群視野更加開闊,維持傳統、現代精神文明的交替循環體系。雖然乍一聽有些不知所云,但是發源、分支是某種不可分割的整體機制,夸張人物造型和寫意渲染效果深度結合之后,動漫才更加具備靈活轉換的價值效用。目前這類產業已經不斷發展,各類創新形式的作品交相呼應,追究其控制根源,就是將民族典故與創新畫風進行有機結合,令觀眾久久不能忘懷,并將隱藏依舊的童心釋放出來。這也從某種側面強調著繪畫工藝在影視動漫作品中的支撐功效。
高科技手段不斷崛起,整個影視動漫產業逐漸展現五彩繽紛的框架形態,面對全面升級的動作、形象表現手法,這使得繪畫地位更加深刻。透過腳本編制流程進行細致審視,整個藝術的成功出口在于民族精神的綻放效果。
優越的繪畫工藝可以為整個影視作品提供絕佳的藝術回響保障,能夠長期影響著后期人文生活現象,同時繪畫手段也得到有機的流傳、延展。受眾人群數量能夠為特定作品的開發提供強勢支持動力,這也是參與后期多元競爭活動的首要條件。
繪畫其實就是描述影視創造的輪廓基礎,為了將兩者內在聯系闡述完全,需要研究人員能夠結合創作節點進行有力挖掘,進而規避任何操作限制因素的阻撓反應。
1.蒙太奇渲染模式
繪畫創作能夠給影視動漫片傳達內在的情感和深刻的含義,經過繪畫藝術設計過的影視動漫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動畫角色的情感、心理變化,反映出導演的具體構思和意圖,并且能夠將繪畫色彩具有的心理暗示這一特點表現在影視動漫作品中,進而全面感染觀者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達到人們對影片的共鳴和欣賞標準,影視動漫片中的樂觀、向上、憂愁、絕望、失望、希望、死亡、誕生等情緒都可以用繪畫手法之一的色彩來進行渲染和表述;從而能夠感動觀賞者,并得到一系列認同。這類手段屬于電影藝術的維系基礎,其中心內容就是將分散藝術實施科學規整,主張將生活中一些瑣碎的習慣組合成全新的表現形式,從而開創某種與現實生活不可分割的收視方案。繪畫流程中,技藝施展主體善于運用異質化畫面進行自然銜接,并演示出乎意料的情節和時空跳躍場景。這種創造手段屬于彰顯繪畫生動形象的基本途徑,藝術家都會依照個人情感標準進行角色扮演,力爭每段情節篇章都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讓人們更愿意運用內心價值標準進行精神空間的探索。其與傳統形式的想象模式相比,回應成果不可限量。
2.畫面構圖的立體效果渲染
電影構圖原理就是依照情節場景以及搭接模式進行繪聲繪色的調試,盡管時間流動效應深刻,但是定格拿捏尺度要足夠精準,盡量令單位幀節畫面視覺愉悅情感充分彰顯,將創造主體動機需求傳輸到每個觀眾的心中,這才是導演需要全面發揮的藝術根源功底。繪畫創作不可逃避地承接這一份使命,在提供清晰圖形內容基礎上,令畫面色調與象征符號得到輕松提煉,并透過靈活組合關系表述,整個文化底蘊與欣賞視覺的結合魅力將無人可擋。畫面構圖手段是整個繪畫活動的支撐主體,場景捕捉效能便也因此相得益彰,觀眾在體會震撼畫面和情感理念之余,也能給個人生活當來啟迪,這就是繪畫創新技術在影視作品中得到有力展現的必要原因。
3.繪畫與故事的交接
繪本的存在就是為影視劇情節銜接做好適應準備,其與大眾視角下的書本內容存在本質化區別,主張將文字、視覺語言進行交互式操作,對故事完整性交代提供必要的疏通線索。其為繪畫技藝的延展提供廣泛的適應先機,為影視作品地位拓展開放探索先河;相比之下,影視整體質量和觀眾審視訴求都得到良性回應,因此其成功的價值對于特定產業規劃來講意義深刻。
動漫電影內部的視覺、聽覺內容變化多端,能夠針對人員情感進行適當的吸引,拓展。這種界定依據具體表現為:動漫影視就是圍繞觀眾生理、心理特征進行適當延展的,透過夸張、真切的劇情變化欣賞,能夠激發人群的自我審視覺悟,并在波折的情節中試圖帶來強而有力的心靈安慰,不至于引領某種極端思維效應,這樣才能保證繪畫藝術的真切存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建敏.從美日中動畫片特征看中國動畫片民族化之路[J].電影文學,2010,12(04):144-147.
[2]程琦.當代電影中動漫元素的敘事體式簡論[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20(11):78-84.
[3]郭云詔.動畫劇本創作多元性和特色的探索[J].美與時代(上),2014,16(02):145-148.
[4]廖莎莎.動畫中的表現蒙太奇探析[J].柳州師專學報,2011,13(01):88-96.
[5]劉瑞.《花木蘭》的動畫創作藝術對中國動畫片的影響[J].電影文學,2011,20(16):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