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藝美術館 330000)
我國傳統的陶瓷繪畫具有下列幾個方面的美學特征:(1)以陶瓷本身材質為繪畫主體,運用陶瓷顏料在陶瓷主體中進行白描抑或精心描繪;(2)我國傳統陶瓷繪畫吸收了我國傳統國畫中的面、線、點等線條勾勒特征,講究氣韻與神似,追求線條勻稱、筆勢流暢、圖文并茂等藝術境果;(3)我國陶瓷藝術大師們在吸取我國傳統國畫藝術精粹的同時,還將古典詩詞中蘊含的意境、韻律等美學特征巧妙地融入其中,創造出韻味獨特的陶瓷藝術精品。那么,中國畫與陶瓷繪畫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呢?
我國傳統的陶瓷繪畫和我國傳統的國畫藝術,之所以能給受眾帶來愉悅的審美體驗,在于二者均具備生動鮮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精美獨到的意境意蘊。我國傳統的陶瓷繪畫和我國傳統的國畫藝術,均是用外物與心靈的結晶具體表現藝術大師們對空靈的精神境界的描繪與追求。這正如張璪所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繪畫作品應該是藝術大師精神意境和內心感悟的傳神寫照。事實上,我國傳統的陶瓷繪畫藝術異常生動地體現了上述傳神寫照的藝術手法。如陶瓷藝術大師熊漢中先生創作的作品,尤其注重自然景物與內心情愫的融合,其代表作品《清趣圖》,就是運用自然景物荷葉、翠鳥的傳神寫照給觀看者營造一種祥和、寧靜的氛圍,充分體現了國畫手法運用在陶瓷繪畫上的意境美,畫家對自然和生活的醇厚情意通過陶瓷裝飾淋漓盡致的抒發。
我國傳統國畫特別注重營造意境美,尤其講究工寫之巧妙結合,其國畫藝術作品立意高遠,意境深幽,尤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意味。謝赫(南朝)曾在其畫論中提出過繪畫之六法論,具體內容為: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傳移模寫、經營位置、隨類賦彩。(《古畫品錄》)在上述諸法中,首法即為“氣韻生動”。此外,荊潔(五代畫家)在其繪畫理論“筆法記”中也曾提出“氣、韻、思、景、筆、墨””等繪畫六要,其“氣”仍占首位。由此可知在我國傳統繪畫理論中,“氣韻之境”極為重要,而氣與韻二者之間,“氣”更為重要。那么,具體而言,“氣”又包含哪些具體的內容呢?在我國傳統國畫藝術中,“氣”包含著“色氣、墨氣、筆氣”等諸多繪畫技藝,以及“氣度、氣勢、氣場、氣韻”等諸多唯美意境。時至南宋,文人畫派仍認為寧靜優雅之“氣”韻是繪畫技藝中的上流高妙技藝。我國傳統的陶瓷繪畫藝術,是采用繪畫工具在陶瓷主體表面精心繪制圖文等的藝術,其繪畫材質、用筆、表現形式等雖與國畫不盡相同,但其藝術效果卻呈現出異曲同工之妙。陶瓷藝術工匠一般都是“民間美術”的傳承者,其“民俗性”的基本特征決定了表現形式的“世俗性”,但其“世俗性”并不影響陶瓷表現中的氣韻生動。
我國古代繪畫大師因為受“實源于虛、有源于無”傳統哲學觀念的熏陶和影響,在繪畫藝術中則表現為追求線條流暢、依托筆墨語言傳遞自然神韻、講求天然物化、追求空靈清淡與蕭散古雅等意趣,強調繪畫者主觀情感在筆墨中的表現,著意于繪畫者在運墨與行筆中傳達出的活力與生機。有趣的是,在筆墨意趣上,我國傳統國畫藝術與我國傳統陶瓷繪畫藝術藝疏理同。請看現有的陶瓷種類,無論是盛唐時期極為流行的釉下花鳥彩繪,抑或是明清時期盛極一時的彩瓷藝術作品,抑或是融入近現代繪畫理念和繪畫技藝的現當代陶瓷藝術作品,都無不彰顯出無窮無盡的中國傳統國畫般的筆墨意趣。其中,元青花瓷尤甚。以元青花為例。這種陶瓷雖然只呈現出一種看似單調的藍色,但卻極富藝術表現力。此外,因為元青花具有吸水性的干胚胎和水性的青花材料等特質,從而導致元青花的筆墨工具性能與國畫極為相似。大師們在制作元青花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運用嫻熟的筆墨技藝將青花技藝與中國國畫技法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青花分水寫意法繪畫技藝,創作了一種筆墨渾厚、筆簡意豐、勝形勝意的嶄新的筆墨藝術表現形式,既體現了中國水墨畫的意趣,又彰顯了“元青花”陶瓷的藝術風采。古語有“縱橫變用,在乎筆也”,二者不同的藝術形式在筆墨意趣上的達到了空前的默契,陶瓷繪畫也將一步步繼承和發展陶瓷繪畫中的中國畫那筆墨豐富的表現力,也將逐步成為中國美學史上最濃墨重彩的雋永之作、氣韻之品。
我國傳統的水墨畫注重傳神與寫意,追求“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氣之中”和“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境界。以“八大山人”的寫意畫為例。其畫雖然廖廖數筆,其意境卻深遠綿長,出神入化。如“八大山人”在《嬰戲圖》中的畫人,頭是一個圓圈,發是一撇,眼是兩點,舞動的雙手是倒轉人字重筆撇成,身軀和腳是兩條下窄上寬的長線。如此則構成活潑多姿的孩童的全部筆墨和線條。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中國傳統國畫和中國傳統陶瓷繪畫中均非常明顯。
強調線條的作用是中國傳統國畫的基本特征。中國傳統的陶瓷繪畫技藝借鑒了中國傳統畫中的“人物十八描”(李白麟)和“吳帶當風”(吳道子)線描技法,無論是在元青花還是在粉彩、古彩、新彩等陶瓷繪畫技藝中,線條的運用均十分流暢。以陶瓷繪畫中的“古彩”為例。“古彩”大抵以中鋒為主,筆墨線條呈現出剛勁有力的藝術特征。
我國傳統的國畫與我國傳統的陶瓷繪畫均追求十分強烈的色彩裝飾。為了達到某種色彩效果,大師們往往運用想象抑或夸張的技藝來凸顯某種色彩抑或富麗堂皇、抑或簡單明快的裝飾性藝術效果。
以畫房屋頂部的色彩為例。傳統國畫中大抵采用赭石描繪房屋頂的色彩,但在陶瓷繪畫中,卻用紫金釉描繪房屋頂部的色彩。再如,傳統國畫中可以用紅、綠、本色描繪樹葉,而在陶瓷繪畫中,也可以用紅料、綠料及本色料點染樹葉的色彩。
參考文獻:
[1]姜長軍.文人畫對唐以后瓷器發展的影響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
[2]林通.晚明清初民窯青花繪畫與文人畫藝術特征辨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2
[3]鄧維明.陶瓷繪畫藝術與中國傳統書畫美學探緣[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0
[4]張欣.明代晚期景德鎮民窯青花瓷器寫意性繪畫特征探析[D].汕頭大學2007
[5]劉影青.“中國畫”與陶瓷裝飾小議[J].陶瓷研究.1998(02)
[6]李鵬來,謝勤.淺談中國畫與陶瓷裝飾的關系[J].景德鎮陶瓷.2008(03)
[7]胡敏.淺論中國畫的表現手法適合陶瓷繪畫[J].景德鎮陶瓷.2010(02)
[8]蘭和海,吳永先.淺談中國畫與陶瓷裝飾的關系來源[J].景德鎮陶瓷.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