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3000)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的成長受到普遍關注。研究表明,色彩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兒童的智力、性格、反應能力等都有著直接影響,如何利用色彩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成為家長和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特征方面是不同的,一般來說,1-3歲是兒童對周圍環境逐漸認識并且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的時期。3-6歲是靈活性較強、注意力和記憶力逐漸加強的時期,而且想象力、模仿能力、獨立性也開始增強。6-12歲的兒童選擇能力、識別能力和邏輯能力有所提高,對于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能夠形成比較整體的認識。
兒童對美感來源于對事物的體驗和感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色彩的理解和認識會存在著較大差異。一般來說,兒童對色彩的認識過程是首先認識顏色,然后認識顏色的色調、名稱和冷暖,最后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選擇。1-3歲的幼兒通常比較喜歡色彩鮮艷、具有吸引力的顏色,比如紅色、藍色、綠色等。
除此之外,不同性別的兒童在色彩的喜好方面也是存在差異的,一般來說,男孩子更喜歡藍色和黃色,而女孩子喜歡白色、橙色、黃色等。紅色有著更強的刺激性,能夠讓人產生強烈的興奮感;黃色比較明快溫暖,常用于兒童玩具和服飾;藍色相對比較安靜,給人以沉靜、清爽的感覺;綠色充滿生機,是大自然的顏色。兒童對色彩有著自己的喜好,而不同的顏色會對兒童的性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兒童在出生四個月之后,就會產生色彩偏好。好看、和諧的顏色能夠讓人產生舒適感,而雜亂、模糊的顏色會讓人出現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人的情緒,兒童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長期生活,智力和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太過強烈的顏色會對兒童的視覺神經造成刺激,影響視力;太過鮮艷的顏色會讓兒童變得煩躁不安,造成厭煩情緒;過于呆板的顏色也不利于兒童的審美培養。因此,在為兒童的生活環境選擇和配備顏色時,要從兒童的心理和心理出發,讓色彩與兒童的健康發展相適應,并且控制好明亮度和強烈度,為兒童創造和諧、舒適的色彩環境。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黃色、淺綠色、淡藍色、橙色等比較溫暖的色彩環境下成長的兒童,個性更加活潑,比其他孩子有著更強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行為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較強,反應較快。而在灰色、黑色、棕色、白色等比較暗淡和單調的色彩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反應比較緩慢,性格較為內向,智力發育也比較緩慢。因此,色彩對兒童智力的培養重要重要影響。家長和教師要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根據兒童的實際需要對生活環境中的色彩進行合理安排。一般來說,在孩子游戲和學習的環境可以使用黃色、橙色、淡藍色等,以穩定孩子情緒,提高他們餓注意力。在兒童休息的場所可以使用綠色、藍色等比較平靜的顏色,能夠起到安靜的作用,幫助兒童安心休息。另外,黑、白、灰、棕等顏色不利于兒童性的性格發展,盡量不要選用。
色彩的特性能夠將孩子的個性體現出來,因此,什么個性的孩子就會喜歡什么樣的色彩。一般來說,喜歡紅色的兒童性格活潑、精力充沛,個性比較沖動;喜歡黃色的兒童大多反應比較敏捷,聰明好動;喜歡綠色的孩子個性比較隨和,好奇心較強;喜歡橙色的孩子富有創造力,個性活潑;喜歡黑色和藍色的兒童通常性格比較內向,個性沉穩。
家長和教師要從兒童對孩子的喜好出發,了解孩子的個性。在兒童時期,孩子的性格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塑造和改變的,因此,家長和教師除了做好基礎的教育外,還可以對色彩教育法進行合理利用,對兒童的個性進行塑造,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對于個性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引導方式,比如,紅色的視覺沖擊比較強烈,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適用于性格比較內向、害羞的孩子,家長和教師可以在這類兒童的生活環境中增加紅色元素,例如墻壁、玩具、服飾等,讓孩子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和休息,在性格方面得到改善。對活潑好動、意志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可以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多多食用黃色、藍色、綠色等比較沉穩的顏色。另外,家長要培養孩子對色彩的認識,在家中要合理利用顏色,還要讓孩子認識大自然中各個事物的色彩,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在兒童的成長階段,色彩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性格養成、生理心理狀況等都有著直接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長和教師要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注重色彩環境的創造,盡量讓孩子接觸比較明快和積極的顏色,還要加強他們對色彩的認識和判別,讓兒童在色彩的熏陶下提高審美能力,養成良好的性格,從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涂玲.淺析色彩對兒童健康成長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1(03)
[2]肖偉,宗傳玉.淺談動畫片對兒童成長的影響[J].徐特立研究(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01)
[3]韓兆劍.淺談外部環境對少年兒童成長的影響[J].青年學刊,2009(03)
[4]司一轉.多元化的自然元素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