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藝術學院 116600)
本文系大連藝術學院2013年度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金州農民畫研究》項目課題研究成果。
21世紀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和文化多元的時代,室內設計已成為人們對于文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室內設計經歷現代化的大生產進程之后,高技術的生產給人們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相似的“空間”。這種同一性使原本應該擁有個人情感的空間變的冰冷,形成眾多毫無違和感的混凝土盒子。于是,人們為了讓生活富有情感,開始尋找自身文化的歸屬感,他們意識到民間地域的傳統文化注入是多么的重要。繼“十八大”之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重視與日俱增,對文化發展做出戰略性部署并大力扶持,至此民間藝術得到更多的關注與重視。金州農民畫作為一種現代民間藝術,多年來,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為此做出了諸多的努力與貢獻,這也為我們從事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習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借鑒的研究資料。
農民畫是通俗畫的一種,是由農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賞的繪畫和印畫,風格奇特,手法夸張、有東方畢加索之稱,其范圍包括農民自印的紙馬、門畫、神像以及在炕頭、灶頭、房屋山墻和檐角繪制的吉祥圖畫。現代農民則有在紙面上繪制鄉土氣息很濃的繪畫作品,近年來受到國家相關部門廣泛重視,有些地方農民畫已經被國家文化部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農民畫在選材上面,多選擇表現中國傳統特色節日中的主題,諸如端午節的劃龍舟、春節的舞龍舞獅、貼對聯、包餃子等。濃郁的中國節日氣氛,不僅在于懷舊,也讓近年來國家提倡的重視傳統習俗的精神得以彰顯。如今在大街上、火車車廂、教育讀物及報紙網站網頁等都開始頻繁的出現農民畫作,越來越多的農民畫學習創作集中營也開始出現。而當農民畫融入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室內空間時,相信一定可以在思想和形式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當下,在國家對民族民俗文化的大力倡導下,金州農民畫所具有的藝術特質很好的契合了這一發展趨勢。金州農民畫根植于民間,內容的選材多來自金州當地農村的傳統習俗和漁民的生活習性,凝聚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處處流露出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這亦是中國勞動人民所具備的普遍特質。
農民畫的在視覺表現上吸收了大量的民間繪畫藝術養分,如北方流行的窗花、喜花、頂棚花、團花及掛錢等,并將民間刺繡中的色彩作為用色溯源,它的色彩是以樸素的五色,作隨意自由的象征色彩搭配,以紅火熱烈的效果去體現民間的“樂感精神”,萬紫千紅的刺繡藝術同樣也是民間美術中極為寶貴的藝術財富。金州農民畫也正是在此基礎上,以民間剪紙作為創作的造型提煉,以民間刺繡作為色彩的選配,進行全局與細節描繪相結合,節奏合理,對比強烈,形成冷暖適宜的畫面創作構成。
現如今的室內設計中,界限明顯的裝修風格很容易會在經歷一段時間后變得平淡乏味,而目前龐大的市場和有限的裝修風格可以說是不可調節的矛盾。幾乎大多數設計師在采取換湯不換藥的方式去打造環境空間的時候會發現,幾乎總有地方雷同,很難有新的想法出現。以往的室內設計多用生硬的線條和界面構成,色調多采用保守的黑白灰,使空間形態顯得單調冷漠,在這樣的環境長期生存的人們通常感到枯燥、無趣,這就迫切需要在這一領域應該有所革新。而通過本次學習、研究金州農民畫這一課題,設想將金州農民畫中獨特的畫面空間構成、明艷的民間色彩及活潑的線條轉意于室內環境空間設計中,將不僅有效的調節室內設計當下的設計局限,還能有效提升室內環境空間的人文氣息和地域文化歸屬感,從而也可以將民族民間藝術文化進行傳揚和繼承。在文化產業乘著政策的東風迅猛發展之下,我們應該借鑒金州農民畫不斷發掘和涌現出更多的具有新時代特征的農民畫優秀元素,創造出全新的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室內空間設計,用傳統和時尚的手法將兩者有機結合,以創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室內環境空間。例如:織物、器物、景墻等空間環境中所目所能及的地方,都應將創新性地把地域民間藝術文化精髓與養分很好的融入設計中去,其本身所具備的跨界融合性,可以將環境烘托的具有極強的個性化而不再是冰冷和重復,并具會呈現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從而汲取金州農民畫的優秀養料跨界運用于室內環境空間設計中,使兩者有效相融,并將其無限的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演繹在室內環境空間設計中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而民間美術中的農民畫又是一朵美麗的藝術之星。有效選用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元素是傳承民族文化藝術最好的保護方式,而對民族文化藝術最好的傳承方式,就是將其進行創新和運用,進行合理、有效地跨界經營,使其走出深巷,走向世界,為更多的人所知曉,從而讓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金州農民畫融入日常百姓的生活中,是將傳統民間文化與百姓生活相融合,是一種地域文化精神的喚醒與提升,至此也可以使家鄉百姓真正感悟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地域文化藝術,從而可以使這一偉大的民間藝術得以傳承與發揚而不至于被湮滅。新時期,只有大膽跨界運用創新的手段讓金州農民畫與室內設計專業相結合,不斷地去試驗和總結,才會使未來的設計呈現出人們對于地域文化的個性追求與訴諸,從而也發揚了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促進了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向更高層次的演繹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