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150000)
在《音樂社會學導論》第四章階級與階層中,阿多諾談到了音樂本體意識形態化的問題,顯然,他對這種現象持嚴重批判態度。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一些音樂蒙蔽了大眾對社會現實的理解,成為了統治階級的工具,阿多諾稱其為音樂本體的意識形態化,它掩蓋了音樂與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關系,使其順理成章的功能化了,這位19世紀的社會批判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認為這樣的音樂是虛假的,它反映出的社會固然也是不真實的。
阿多諾是從兩個領域來論述音樂和階級、階層的關系的,分別是音樂創作領域和音樂的接受領域,在兩個領域關于階級階層的分類假使想清晰地把握音樂本體的意識形態化,就要將階級與階層的聯系和區別加以闡述。馬克思的理論中對此的論述是——階級與階層,一個是原因,一個是結果,有了階級的對立沖突,才形成階層的劃分。在《音樂社會學導論》中阿多諾沿襲了馬克思階級沖突論中對階級的劃分即,大資本家——統治精英、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但阿多諾所說的階層不同于理論上客觀概念的階級,他說“在音樂領域音樂家個人所占據的所謂社會地位不能直接的轉化為音樂語言。”1。文中所講音樂的階級階層不是根據創作者的出身背景、社會地位將其定位而是以作品創作技法等方面表現出的風格氣質來加以劃分。如,拉威爾出身于下層中產階級,但其現代音樂作品卻是公認的有上層社會的風格特征。從另一個層面講,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無產階級由于貧困使得他們的孩子無法接觸到藝術,當時的大資產階級并不樂意讓他們的孩子放棄銀行、金融等行業去從事音樂等藝術事業。也就是說那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大階級——無產階級、大資產階級都不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藝術家,作曲家的藝術生產者基本都出身于中產階級或是音樂等藝術世家,如貝多芬、莫扎特或是巴赫等。作曲家受雇于大資產階級——阿多諾稱之為“面包的施舍者”2,他們是能掌握社會的人,他們委托音樂人從事社會藝術實踐,來表達他們作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而今我們欣賞到的一些作品具有大資本家階層的風格特征就是由于作曲家多出身于小市民的中產階級或音樂家庭,受雇于大資本家,為這些精英人士服務,就不可避免的按照他們的目的和意圖行事,由此其作品便具有了該階層所想要表達的風格特征,此時音樂就具有了特殊的社會使命——意識形態化。作曲家與統治階級這種雇傭關系決定了音樂本體的意識形態化,他們以束縛作曲家的方式來掌控著音樂,同時在作曲家身上榨取剩余價值,賺取利潤,促成了音樂作品的商品化。
在《音樂社會學導論》原著第一章音樂態度的類型中阿多諾按照接受者的音樂素質將其劃分為專家、良好的聽眾、恨世的聽眾和娛樂性聽眾等類型。在階級與階層這一章,阿多諾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論述音樂與大眾的分類關系。在音樂接受領域,音樂本身與意識形態的相互作用很難被大眾識別。上層社會的音樂往往是理想主義者的音樂,實質上這是對現實問題的逃避,而下層階級的音樂往往更著眼于現實,但當時下層階級的純粹享樂主義音樂實際也不具備更多的現實性,更多的是在統一的意識形態下掩蓋現實,阿多諾稱其為“蠱惑性的謊言”3。如果說按照社會態度來給音樂類型進行劃分的話,那么波蘭愛國主義作曲家肖邦的音樂就是貴族式的,在他的作品中存在著藐視一切平庸事物的激情。在音樂接受領域中,本人認為阿多諾有意識的在闡述曾經上流社會的音樂是怎樣淪為大眾音樂的——以肖邦作品百年后的現狀為例。肖邦在他的時代很少出現在公共音樂會上,然而在商品經濟逐漸發達的百余年里,一兩張美國光碟使這樣的音樂變成了大眾化的商品,筆者認為阿多諾為何極力批判文化工業和大眾文化,主要是源于他對商品經濟的極端反對。文中阿多諾多次指出,音樂是一個精神的問題,絕不是意識形態,只有在它是虛假錯誤的意識時他才是意識形態性的。4。阿多諾《音樂社會學導論》階級與階層這部分,字里行間中看似是在討論音樂與階級、階層的關系,筆者卻認為,他實質是在強調音樂的社會功能和作用,它不應該被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者當成一種意識形態來使用,而是應當作為反映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一種形式,為此阿多諾引用了康德“二律背反”的哲學概念。5
談到阿多諾的音樂社會學就不得不提及現代音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派別就是先鋒派。先鋒派的藝術從外在的影響上來看,他沒有發揮出那種“社會粘合劑”6的作用,所以這種藝術一度被其他作曲家諷刺、批判,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作曲家所為之服務的階級不相同。筆者在解讀過程中發現阿多諾為何推崇現代派先鋒音樂,原因在于先鋒音樂表現出了音樂應有的社會功能,在和諧與不和諧的沖突當中,現代音樂以不和諧的元素意圖來表達當時社會是存在問題的,希望能引發人們思考并解決現狀。現代派音樂是音樂本體與資本主義統治階級意識形態化了的音樂形式反抗斗爭的產物。
阿多諾的《音樂社會學導論》是一種社會批判的理論,他憑借著深厚的音樂素養和技能將具體的音樂活動與宏觀的社會深層次結合,形成了批判的音樂社會學理論——批判音樂本體意識形態化、商品化、機械復制化,體現了他對20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大生產的犀利批判。時至今日,阿多諾音樂社會學理論對我國音樂等各門類藝術的發展以及文化產業的健康運轉仍有不容忽視的借鑒作用。對于階級與階層的研究可以使我國音樂創作者根據不同階級、階層的受眾群體來劃分音樂接受者的類型,按其審美風格和特質創造出更有針對性的藝術作品,便于音樂乃至藝術各門類的蓬勃發展。而且從阿多諾的思想中汲取適合中國國情的音樂社會學理論來制定文化產業的相關規章制度以達到正常化運轉。
注釋:
1.Theodor W.Adorno,Einleitung in die Musikso ziologie.zwolf theoretische Vorlesungen 1977.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74.
2.同上75.
3.同上78.
4.同上81.
5.同上132.
6.同上73.
參考文獻:
Theodor W.Adorno,Einleitung in die Musikso ziologie.zwolf theoretische Vorlesungen 1977.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