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廣播電視臺 121000)
聲音,作為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中情感溝通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是電影和廣播電視作品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傳媒作品中,聲音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聲音做不好,會把畫面做得烏突突的,聲音設計得好,會讓畫面更絢麗,更有縱深感,更有質感,能夠提升作品的整體質量。比如,對于電視專題紀錄片而言,沒有聲音的畫面形象是不完整的視聽形象,沒有聲音的紀實則是不完整的紀實。聲音的紀實可以達到對真實時空的完整復原,這樣可以大大增加熒屏的信息量,使視聽形象更加真實,更具個性,從而對觀眾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錄音即是將聲音信號記錄在媒質上的過程。具體而言,錄音就是將聲音記錄在媒質上,目的是為了重放,我們目前所聽到的任何載體上的聲音都是需要先被記錄下來再重放,比如,電影、電視、唱片、mp3、游戲、網絡媒體等所有的聲音都需要先被記錄,受眾才能聽到。錄音主要分為影視錄音、音樂錄音、舞臺擴聲、音響工程等方面。國內的錄音發展起步較晚,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錄音技術還比較落后,以一些地方城市為例,接受過職業培訓過的錄音人才非常少,受過職業教育的人才就更少了。很多地方的電視臺、電臺職業的錄音師非常少,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專業基礎不扎實,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近年來,隨著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不斷發展,加上國家提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國家對于錄音人才的培養也開始重視起來,國內錄音行業發展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
“聲音是有感情的,觀眾在看電視或電影時,一般不會注意和想到人物背后的聲音,更不會去想那恰如其氛的聲音會是后期模擬出來的。”模擬聲音還需要有很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比如如何控制演員的情緒,如何進行音響設計效果才完美,這些都需要發揮錄音師自己的創意。不同的音效在作品中有著不同的功能,比如,動效聲音有時可以突出人物情緒,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而環境聲則很容易把觀眾帶入情景。因此,錄音師在錄音過程中要懂得妥善保管每條音軌,要仔細斟酌、用心創作,不漏掉任何聲音。一個好的錄音、擬音師一定要聽覺敏銳,對聲音有異常敏銳的感受力。
對于視覺影像作品而言,人從感官上第一印象是畫面,其次才是聲音。以電影中的開槍情境為例,對于錄音師而言,開槍并不是簡單的一聲槍響,而是綜合了多種聲音元素的一種情景展現,比如,空氣的流動、環境氛圍、子彈碰撞機體那一瞬間的質感以及破壞性的聲音等都要通過相應的聲音表現出來。比如子彈打到了玻璃上,那么玻璃的厚度,甚至是否有羅馬技術燒出的花紋,都能在子彈穿過玻璃的那刻通過聲音讓觀眾感知到。觀眾不會有意識地感覺到這個聲音很好,只會自然地融入當時的意境中,但如果聲音不好,就會影響作品的整體效果。因此,畫面中的聲音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依附于作品的整體效果、依附于每一個情境與情景之中。
聲音在電視、電影藝術作品中的地位絲毫不遜于畫面,甚至有時還會超越畫面成為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聲音與畫面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依附的。隨著影視文化傳播的不斷發展,聲音與畫面的配合越來越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境界,新的聲畫組合方式層出不窮。影視藝術作品中聲音與畫面的關系主要有三種:(1)畫面占主要地位,聲音烘托畫面;(2)聲音占主要地位,畫面烘托聲音(音樂電視、音樂題材的影片);(3)聲音與畫面同樣重要,不相上下。此外,影視藝術作品在制作時所賦予畫面與聲音的關系大致也分三種:(1)聲畫同步;(2)聲畫對位;(3)聲畫分立。需要注意的是,聲畫對位是指聲音與畫面在情感、內涵、情緒、情調、氛圍、節奏等方面恰好是錯位、對立的,以此營造一種巨大的反差,從而凸顯出作品正面的意義和價值。聲畫分立,指的是聲音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是對畫面的有效補充,二者相互照應。
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錄音技術相比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飛躍,不僅質量有所提升、渠道有所擴展,而且在功能上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如今錄音技術不僅僅只存在于廣播、電視、電影等大眾傳播藝術作品中,其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發揮出了巨大的功能,憑借著高超的聲音處理技術、高水準的操作性能以及超高速的工作效率在很多領域都備受推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和接納。在傳統的電視廣播領域,它的功能更加先進與全面了,具體探究如下。
隨著互聯網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普及,人們對于廣播電視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對于現在新型的錄音技術而言,錄音師可以將聲音的數字信號直接用計算機的數字信號進行記錄和儲存,從而突破了由傳統的磁帶來記錄的形式,這種變化得益于科技的進步,當然也是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必然選擇。錄音技術的改進發展大大提高了媒體之間之間網上交換節目的速度和形式,媒體資源也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互通有無的效果。
錄音在廣播電視系統中的廣泛應用是增強節目后期制作的靈活性的一種手段。以電臺為例,在以前電臺是由播音員直接進行直播的,一旦出現了問題不可能有補救的情況,所以播音員都顯得過于拘謹,總是擔心會說錯話更別說張揚自己的個性了,而且節目一旦播出再想回頭看也是不可能,聲音在當時可以說是一次性消費不可保留。隨著錄音技術的出現,錄音師可以對節目進行后期制作,受眾也可以在網絡上重復收聽節目,制作人員可以對主持人的聲音和背景音樂進行加工處理,以增強節目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貴龍.藝術人聲——錄音技術在廣播電視中的地位和作用[J].華章.2013(11).
[2]董景.廣播影視業中的數字錄音[J].廣播電視信息.2010(02).
[3]賈雙才.電視廣播中的聲音問題[J].現代電視技術.1992(04).
[4]李南.廣播影視中的聲音[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5]畢明.電視新聞中畫面與聲音的關系[J].新聞窗.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