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 310058)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媒體創建了一個人人參與的傳播社會。新聞圖片因其真實直觀和強烈的現場氛圍,已經不再是文字的附屬品,成為媒體的重要傳播信息。在當下這個“讀圖時代”,圖片在高校整體形象傳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突出表現在高校官方門戶網站和新聞網上圖片的“版面”越來越大,位置越來越醒目。在新媒體環境下,廣大師生、校友和社會人員對高校圖片閱讀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高校圖片編輯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數字技術的革新簡化了圖片拍攝步驟,人人都可以成為拍客。全校師生都可以用手中的手機、數碼相機等設備方便快捷地獲取圖片,他們給圖片編輯提供了強大的圖片來源。
相比較傳統的高校專職攝影工作者,廣大師生拍客分布廣、數量多,他們是專業攝影工作者的有效補充。比如校內各種特色社團文化活動等精彩瞬間,有時好幾場同時進行,專業攝影工作者分身乏術,而遍布全校角落的師生拍客能夠彌補記者不在現場的不足,擺脫時空的束縛,抓住轉瞬即逝的精彩瞬間。另外,由于各自知識結構不同,師生拍客從自身角度出發,往往能拍攝到專業攝影記者并未注意到的畫面,圖片報道內容往往更細致、生動和多樣化。
網絡媒體為大家建立起同等平臺,拍客作為非新聞職業的個體,并不受層層審核的控制,在接觸新聞后及時記錄并以“秒殺”的速度傳播到網絡,保證了新聞信息的新鮮。尤其在微博、微信新聞攝影中,直播性強。拍攝者通常在新聞現場隨手拍隨手發,受眾也是“秒”接收。在這里,傳播者——媒介——受眾之間的傳播鏈條大大縮短,新聞圖片的生產、消費可以在短短的幾秒、幾分鐘內完成。
拍客作品在傳播及時的同時,也面臨著傳統把關人缺失的問題。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聞攝影作品的傳播,具有“病毒式傳播”特點。一旦微博、微信圖片發布,關注的用戶、粉絲等就會收到信息,如果他們認為該圖片有新聞價值,他們會將其轉發,圖片的受眾數量在短時間內可能呈幾何倍數增長。
目前,新聞圖片來源空前擴張,由于普通拍客非專業性、非職業化的特征,以及圖片發布缺乏相應審查制度的因素,帶來了新聞真實性的考驗。比如“周老虎”事件、官員“懸浮”視察事件等等,對攝影作品添加和刪減真實場景的信息量,改變攝影作品的真實色彩、色調和環境,技術上的偽真實具有極強的迷惑性,也給新聞攝影作品的編輯和發布等帶來困惑和麻煩。
圖片編輯應該是復合型人才,特別是在當今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下,需要有多種修養: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出色的溝通協調能力,很好的寫作功底和美學修養,還要有評論家的鑒賞水平。
圖片編輯,從字面意思來看,其最基本的身份應該是圖片與讀者見面前的“把關人”,傳播學中“把關人”理論是這樣概括的:“對信息進行選擇、決定取舍、決定突出處理或者刪節哪些信息或其中的某些方面,決定向傳播對象提供哪些信息,并通過這些信息造成某種印象。”1
政治素質是新聞工作者的首要素質。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圖片數量繁多,良莠不齊的環境下,圖片編輯作為把關人,在順應讀圖時代受眾合理的視覺消費的同時,對新聞圖片虛擬形象的自我復制或者為了視覺效果而實施的其他有礙真實的各種行為,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圖片編輯應通過制度來樹立規則,形成攝影作品質量控制的自我約束和強制約束。
高校是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輿論陣地,圖片編輯在實踐中應加強理論功底,對于高等教育政治經濟形勢、特別是本校的一些重大方針政策方向應給予足夠的關注,要有前瞻性。圖片編輯不能坐等好圖片的出現,而必須具有較強的策劃能力,能主動提出緊跟學校教學科研重大發現的專題,有效把握師生思想動態,多關注師生身邊的事例,多反映師生切身的感受,多出師生喜聞樂見的精品選題。經常性地對人民網、新華網等權威媒體的專題報道進行分析學習借鑒,增強政治洞察力和新聞敏感性。新聞網的圖片編輯更需要有全局觀念,把握題材、提練主題、組織稿件、編寫文字的綜合業務修養,多方面的綜合知識修養。
曾璜先生曾有過這樣的表述:“一張技術指標達不到刊登出版標準的照片就像文字報道中的別字,一張沒有經過剪裁編輯的照片就像文字報道中語法不通的句子,一張視覺語言雜亂無章的照片就像一段隨意堆砌的文字,而在版面上沒有得到妥善安排的照片就像一篇結構混亂的文章?!?
他告訴我們一個圖片編輯的讀圖能力有多重要,需要掌握必備的美學基礎和全面的攝影理論知識,熟悉“鏡頭語言”。面對海量的圖片,選擇時就要適合選題構想,更要懂得光線、構圖、色彩等技術手段的運用與表現。
可以想象,一個不懂新聞攝影理論和技巧,不懂攝影表現的編輯,是不可能在千百張圖片中獨具慧眼,挑出最具表現力、最符合主題要求和技術要求的好圖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圖片編輯應是圖像鑒賞家,要具有高水準的審美意識,要有獨到的發現力和果敢的判斷力。圖片編輯要像“品酒師”,能夠“品味”稿件的好壞,以確定選優汰劣。作為一名好的圖片編輯,既要善于品評,又要善于加工,能對來稿“錦上添花”。在新媒體環境下,很多拍攝者都是沒有經過系統攝影學習和訓練的普通“拍客”,他們對于攝影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對于攝影的藝術素養一般也不高,圖片編輯需要通過圖片的選擇、加工,比如通過各種編輯軟件對圖片的分割、放大、校正、編排等方式引領讀者獲得需要的信息。
在新媒體環境中,圖片在高校的官方門戶網站、新聞網、微博、微信以及各種網絡宣傳品中需求量越來越大。黨委宣傳部是高校負責宣傳工作的職能部門,往往受到編制等因素的影響,專業攝影人員難以滿足龐大的實際圖片需求。優秀的圖片編輯必須善于整合優勢資源,打造一支自己的通訊員隊伍,廣泛收集散落在全校個職能部門、院系單位以及師生個人的圖片,建立一個圖片庫,以備新媒體環境下不同媒體對圖片的需求。
圖片資源的保存和使用是覆蓋全校、內容極其豐富而工作量龐大的工作,有賴于校內相關文化建設部門、技術支撐部門、資源運營部門,甚至需有外部專業力量的共同協作才能得到真正地實現。從圖片內容上看,校園風光、建筑、景致;校園教學、科研、學術活動;校園文體、藝術活動等攝影圖片,是大學辦學過程中產生的具有獨特屬性的數字資源,具有極高的傳播價值和保存價值。高校黨委宣傳部應牽頭建立更加開放和適應校院兩級工作的圖片資源網絡保存、收集、共享、服務、傳播的平臺,探尋有效及可持續的稿件激勵機制,建立長期良性循環的網絡分享平臺。
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攝影的傳播有了更多新的形式和渠道,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大、受眾范圍之廣使得它的影響越來越大。數字技術和攝影的融合,高校圖片編輯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注釋:
1.威爾·施拉姆,威廉·波特著.傳播學概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2.曾璜,任悅著.圖片編輯手冊[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