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藝術學院 226000)
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中國第一個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規劃中將動漫產業列為八大重點文化產業門類之一,并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范圍。規劃明確指出,動漫產業是指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以紙質、電視、電影等傳統傳播手段和基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由此掀起了全國文化產業大發展的熱潮,其中動漫產業尤為受到重視,國家級、省級、地方動漫產業基地(園區)相繼建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提出了文化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我國文化創新產業,為動漫產業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明確指出動漫產業是以人的“創意”為核心的,人才是動漫產業發展的決定因素。
在一些成功案例的助推下,在希望借助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國民生產總值的美好愿景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同等級的的文化產業園相繼建立。環境優美、硬件高端的,配套設施完善吸引了大批從業者入駐,可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從最近的相關新聞報道中不難發現,當初漫天飛的開園、招商引資等活動的新聞不見了,熱熱鬧鬧過后是一切歸于沉寂。不由讓人去沉思,是政策出了問題還是硬件環境不好,更是動漫產業本身不合時宜?反復思索后,我們認為問題出在“人”上,或者說是我們忽略了“創意”的重要性。創意是動漫產業的核心,動漫作品制作的技術人才的培養是不困難,是可以批量化培養的,創意型人才卻是很難培養的,更不可以批量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用中國速度建設設施齊備的硬件環境,卻不能快速培養大批創意型動漫人才,動漫產業的黯然失色的現狀就不足為怪了。
培養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各種人才是制約當前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構建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是值得全社會探討和研究下去的。
我國動漫人才培養規模隨著動漫產業快速發展呈現出爆發態勢,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0月,國內約有447所大學設立了動漫專業,在校學生46.6萬人,國內約有5470多家動漫企業1。每年有近萬名畢業生進入動漫產業,如此眾多數量的動漫從業者還沒有把社會動漫培訓機構輸送的人數計算進來,這么龐大的人才基數,為何很多動漫企業卻總在抱怨招不到人呢?反觀我國的動漫人才培養,不難發現其存在的問題,人才培養不平衡,重技能輕創意,制約了我國動漫產業的提升與發展。
自1998年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擴招和教育產業化一直被詬病。中國教育體制本身僵化制約了應對社會緊缺人才的培養速度,而同時高等教育機構的產業化化與市場化又追求招生規模化的特點。面對動漫產業蓬勃發展對人才的旺盛需求,全國掀起了一股開設動漫相關專業的高潮,這本是一件對動漫產業發展很有意義的事情,但辦學盲目化卻很嚴重。動漫人才的培養對師資、硬件都是有著很高的要求,尤其要考慮我國動漫發展的區域性特點。在畢業生就業的良好的區域環境,比如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動漫產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對動漫人才需求量較大,能滿足其區域的培養的動漫人員就業。如果本地區的動漫產業較弱或沒有,進行動漫專業的辦學就有一定追風和盲目了。在不具備辦學條件的情況下,盲目的開設動漫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要求,不但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更影響到動漫產業的提升與發展。我國的動漫產業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相應而言動漫教育的師資就是稀缺資源,具有動漫從業經驗的教師在高等院校執教的數量較小,師資基本集中在美術基礎、動畫、3D軟件等具有技術指標的基礎技術方面,高校的師資引進機制的僵化,把一些沒有高學歷高職稱卻有著豐富創作經驗的動漫從業者排除在外,更加造成動漫教育的師資匱乏。辦學盲目化的現象,也讓本就師資匱乏的教育資源不能優化集中,勢必影響了動漫教育的人才培養。
動漫教育經過摸索式發展,為我國動漫產業輸送了大量的急需人才,但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卻停留在原有水平,具體表現為高端創新人才培養不足,技能型人才培養集中的特點。動漫產業作為創新型文化產業之一,在經過了國外代工的粗獷式發展后儲備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當前的發展重點突出表現在“原創”性作品開發上,國產動畫的的巨大缺口以及中國動畫的偉大復興對動漫人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策劃創意人才、編劇、管理、市場推廣等相關人才尤其缺乏。國內的開設動漫專業的相關院校極少培養該領域的人才,企業與學校教育的脫鉤,使得這一問題嚴重。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在實際人才培養上,存在交叉重合現象。在動漫產業發展初期,這一問題并不會突出,因為動漫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巨大缺口會消弱這一現象。但是當動漫產業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時候,大量的優秀的、掌握著熟練軟件操作技能的畢業生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了,這種模式單一的動漫人才培養帶來了企業高端人才需求缺口的擴大和大批動漫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矛盾。轉變動漫人才培養的思路,探索多層次培養格局是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必須去完成的課題。
動漫產業在全國的分散,動漫人才標準的不統一等因素制約了動漫人才的流動,相對于其他行業,各地方政府都都有相應的人才引進配套鼓勵措施,新興的動漫產業在這方面沒有被重視。同時動漫產業自身注重從業者技能的特點,也影響到其他行業人員的進入,動漫產業對人才吸收相對有些封閉,動漫產業發展的不成熟尤其制約了創意人才的進入。
首先,政府作為經濟發展的引領者,在政策法規等扶持上應予以宏觀指導,借助市場發展規律,促進動漫產業的完善,構建以文化發展為基礎的,以傳承中國民族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的動漫產業的良性發展空間,推動動漫創意人才的評價、發掘、培養的建設。
選拔動漫創意人才有別于選拔干部、評選勞模或先進工作者。目前,動漫創意人才推薦選拔的評價指標、程序、環節等,不盡符合選拔動漫人才的需要。動漫產業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以資歷、學歷、社會貢獻等為因素的評價會把大量的人才排除在外,既是人才的浪費又是制約動漫產業發展的阻力,因此,要盡快建立既包含明晰的硬指標,又符合動漫藝術特點、真正有利于優秀動漫創意人才脫穎而出的評價體系和評審制度。
要將動漫創意人才列為各級地方政府的重點人才工程建設中的人才類別,在各綜合類人才評選中,保持動漫創意人才與自然科學、高新科技人才均衡的入選比例,培養和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中青年拔尖動漫創意人才,并作為高層次人才予以培養。建立不唯資歷重實力的破格晉級制度,建立動漫創意人才政府最高獎項,出版推介動漫創意人才、作品的品牌學術期刊等措施,為動漫人才的建設與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提高社會對動漫認才的可度和動漫人才自身價值的認可度。
加快制定和完善引進拔尖動漫創意人才的計劃、政策措施及獎勵機制,明確動漫創意人才引進工作的牽頭部門,確保動漫創意拔尖人才引進工作落到實處。政府要設立動漫人才隊伍建設的專項資金,對動漫人才培養、獎勵、項目資助等進行統籌,為動漫優秀人才培養和引進提供組織和資金保障。
首先,整合動漫教育資源,打造動漫高等教育品牌,集中力量培養一流科班動漫藝術人才。實施動漫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程,制定動漫創意人才繼續教育規劃,完善繼續教育基地、證書和繼續教育高級研修班管理辦法,滿足動漫藝術技術人員提升學歷層次和綜合知識素養的需求,改善動漫人才隊伍結構。
其次,以高等院校為代表的動漫人才培養單位,應該轉變動漫人才的認識,注重與用人單位的“產、學、研”互動交流。當前的動漫人才培養是粗放式模式,應該進行細化,應該在技能型人才和創意型人才細化的基礎上,注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的文化創意型人才的培養,為動漫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動力,促進動漫教育的發展,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共同發展的雙贏。在國家提出職業技能型和學術研型人才分類培養的大背景下,動漫教育應該以此為契機,轉變辦學思路,從當前動漫產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不同人才的培養方案,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求。
最后,動漫產業本身也應該注重對創意型人才的儲備。以替國外代工起步的動漫產業,以掌握動漫制作技能為主要標準的人才評價標準已經不再適應當前中國動漫產業發展了。原創性、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特性的動漫作品是中國動漫發展并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沒有創意型人才的參與,只會出現模仿抄襲等毫無新意的作品,即使數量再多也難以被中國大眾認可,更不用說走出國門了。動漫產業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們的制作水品已經與世界接軌,但在走自己特色的道路上蹣跚,也應該意識到創意人才的短缺,不拘一格的吸收培養高端創意人才,是動漫產業需要一直堅持的用人原則。
人才永遠是最具競爭力的資源,人才對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更是根本的存在。在我們掌握了達到世界動漫制作技術水平的技術和人員時,做出能夠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的動漫作品成為了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能夠理解、駕馭中華民族文化進行動漫創意并制作的人才成為了緊缺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不拘一格的人才引進機制,正是為中國動漫產業良性發展走向世界有力保障。
注釋:
1.數據來自:郝振省《中國動漫游戲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