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 132000)
隨著服裝表演的迅速發展,對模特形體條件和表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模特大賽作為選拔模特的重要手段應運而生,推舉出了眾多優秀的職業模特,參與到流行趨勢發布、時尚雜志拍攝、廣告代言等眾多傳媒活動,幫助大眾了解時尚信息和促進服裝行業宣傳與營銷。
模特大賽是典型的時尚活動,一般由較有實力的模特經紀公司主辦。服裝設計師、攝影師、時尚雜志編輯、模特經紀人等專業人士組成評委,考核參賽選手身材比例與表現作品能力的賽事類服裝表演。按照規模的不同,可以分為國際、國家、地區等不同級別的賽事。獲獎選手按照獎項級別的不同,分別獲得桂冠、獎杯和證書等證明材料。
舉辦模特大賽最主要的目的是推選具有培養價值的模特界新人。特別是模特大賽的主辦方——模特經紀機構,按照慣例,獲獎選手需要與主辦方簽署合約,對其進行市場推廣,從事時尚圈內的時裝表演和廣告拍攝工作,使他們在未來的2~3年內成為模特市場的主力軍,提升模特機構和模特大賽的影響力,吸引更多服裝表演愛好者參與比賽,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模特機構對所選出模特的后期包裝和使用是模特大賽的價值所在。
成功地舉辦一場服裝表演,是對服裝設計師和企業能力的充分肯定,能夠幫助企業迅速搶占市場先機和擴大宣傳范圍。模特作為服裝表演的演員,是一場服裝表演成功與否的直觀表現,因此“名模效應”是模特大賽對服裝表演發展的最重要的推動作用。名模所帶來的不僅是完美的演出效果,也是一場服裝表演的高潮制造點,增加表演看點,吸引觀眾注意力。例如毛戈平彩妝發布會,優秀的模特可以深刻理解設計師的設計內涵與服裝表演的主題,并對服裝作品進行二次創作,通過自身的表演使觀眾更容易領悟服裝含義。
目前國內的大中型模特比賽基本延續“三菜一湯式”的比賽模式。三菜:便裝、泳裝、晚裝;一湯:開場服。在進行評選時,評委主要從模特潛質、自身優勢、工作能力等方面結合現場選手展示不同風格服裝時的表現為基礎進行評審。選手的自我介紹,知識問答環節主要考察選手是否從容不迫和臨場應變能力。一般情況下,最終結果由各項分數累加的總分決定和根據個人具體某方面的突出表現評出單項獎。與發布會的冷面要求不同,模特在參加比賽時,微笑的表情、充分的活力與創造力更能吸引評委的青睞。
根據模特比賽的目的,主要的組織機構有模特經紀公司、選秀機構、電視臺和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等文化傳播企業。一般情況下,模特比賽都有贊助單位,例如服裝、化妝的提供商,這些商家由于可以通過比賽獲得宣傳,通常免費提供比賽所需物品。某些比賽由于場地原因,還需要主辦單位與政府協調。
西方模特大賽以選美超模大賽為例。此比賽最主要的特點是一個給參賽者爭奪總冠軍、頂級模特公司合約、10萬美元的代言合約和獎金、以及全球高端時尚雜志的時尚代言及該期內頁特輯等獎勵的美國真人秀,由知名模特兒泰雅·賓絲任主持及監制選出新一代超模。比賽以州單位進行,比賽內容為固定的照拍和另一項不固定的挑戰賽,包括與影視演員合作、參加多倫多時裝周爭取出鏡率、銷售化妝品等,比賽期間還將針對選手特點和當季流行趨勢對選手發型進行大改造。最后一場比賽由封面女郎的照片拍攝和天橋走秀決定冠軍。比比賽競爭殘酷并帥選條件苛刻,每一項比賽都有專業人員指導,選手從中不僅可以提高個人專業素質,也可以結識許多時尚人士,拓寬發展方向。模特在此期間不可以私自離開,必須聽從指揮。其他類型的模特大賽主要由模特機構舉辦,模特機構并不注重于模特的后期培訓,而更注重于前期星探的發掘。評判模特專業能力時,綜合時裝周的出場率、廣告代言等商業性活動參與度,模特比賽所占的比重較小。比賽的主辦方單一,更多的是企業與個人的協助。
中西方模特大賽都從模特所從事的工作角度出發確定比賽內容,兩者之間的差異在于西方更注重比賽實際的結合。中國的模特大賽中模特表情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在實際中,除非設計師有特殊要求,一般情況下模特不可以有過多的表情變化,觀眾欣賞的是服裝,過多的表演反而會喧賓奪主。而西方的模特大賽則更看重模特的走臺技巧,這與發布會的形式有很大關系。西方許多品牌的發布會利用大場地,要求模特進行展示時按照規定路線進行,不要求造型。也更加注重模特的廣告代言工作。
中西方的模特比賽的組織單位和參與人員并沒有很大差異,差異主要在比賽過程的長短和參賽選手的培訓。中國的模特比賽一般一周內進行完畢,很少對模特的走臺技巧進行培訓,而西方的模特比賽時間較長,這期間會邀請名模對選手進行細致的專業技能培訓,糾正選手的走臺缺陷。
綜上所述,目前中國服裝表演發展的現狀,在舉辦模特大賽時可以借鑒西方的一些內容,首先是拍攝部分,這一部分可以與服裝、化妝等企業合作,優秀選手的照片可以直接作為企業宣傳用,既可以解決組織比賽的經費,又可以使模特得到實際的鍛煉。設計師為了整體的協調與和諧,更喜歡百變的模特,他們能夠融入到多種風格的演出中,或干練,或優雅,或活潑。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風格便是最好的風格。模特比賽作為綜合性的時尚活動,需要迎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改進,形成品牌,從而促進服裝表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包銘新等.《時裝表演藝術》.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2]徐青青.《服裝表演·策劃·訓練》.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年10月.
[3]張艦.《T臺幕后時尚編導手記》.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年3月.
[4]朱煥良.《服裝表演基礎》.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