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是新疆地表水資源匱乏的干旱貧水縣,全年平均降雨量僅12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100毫米。往年吉木乃縣進入炎熱的6月后,一旦天公不作美,莊稼就會因水分過度蒸發而枯萎。可今年6月,在吉木乃縣吉木乃鎮別拉熱克村,地里的小麥盡情“吮吸”著滴灌帶中流出的水滴,長得格外茁壯。
這一變化緣于十師一八六團向地方大力推廣膜下滴灌技術,這一先進技術不僅改變了大水漫灌的粗放作業模式,節省了大量水資源,還有效提升了作物產量。
一八六團地處中哈邊境一線。長期以來,該團與同處一片熱土的吉木乃鎮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共同書寫了兵地融合發展富民固邊的動人篇章。
融合兵地資源優勢、實現兵地融合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60年來,由于體制分割和行政區劃、行業、所有制界限明顯,資源、經濟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的交流合作受限,兵團融合發展盡管一度陷入困境,但雙方的交流與合作仍在一步步推進。
1994年,十三師與哈密地區率先提出“融合各方優勢、尋求共同發展,打破條塊分割、淡化模糊界限,加強內部聯合、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思想,走出了一條變力量型融合為利益型融合的發展之路,創造了“哈密經驗”。
2000年7月19日,自治區西部開發座談會召開。會議提出,將重點扶持和發展天山北坡經濟帶。這預示著,東起烏魯木齊,西至烏蘇,包括米泉、昌吉、呼圖壁、瑪納斯、石河子、沙灣、奎屯、獨山子、克拉瑪依、六師、七師、八師、烏管局(今十二師)等地,將駛入自治區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區域融合發展,帶動區域經濟整體推進,一時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自那時起,兵地融合發展漸入佳境。十三師和哈密地區攜手共建、融合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五師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在礦產開發、風電甚至供暖等多領域達成了合作意見……
近些年,兵地雙方都明顯感到,在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進程中,兵地之間正在形成心齊氣順、和諧發展的良好勢頭,正在形成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的強大合力。
當前,兵團各師與地區融合發展協調機制進一步建立,一師、四師、五師等定期研究兵地關系和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六師、五家渠市,八師、石河子市,十師,十三師等師、市產業合作逐步啟動。兵地雙方用足用活國家、自治區差別化產業政策,尤其在農副產品加工、棉紡織、煤電化工、石油石化等方面,積極謀求合作共贏。
同頂一片天,同飲一河水。60年來,兵地雙方在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歷史進程中,優勢互補、融合共建。今后,雙方也必將同心同力,在理解中增進感情,在團結中凝聚力量,在融合中共謀發展,在合作中實現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