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位于韓國首爾的愛馬仕大廈今年2月再次迎來了大客戶,2010年在這里購買了近2億韓元(約合120萬元人民幣)商品的中國顧客又來到這里,購買了皮包和服裝,還有碗,共花費1億多韓元,這位顧客說:“中國的名牌價格太高,有錢的人也喜歡去海外購物。”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通過旅游購物和代購形式流向海外的中高端消費額約有6000億元,占國人總消費的20%。
事實上,商品價格是中國人熱衷于海外購物、導致內需外流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奢侈品價格的內外“溫差”更是明顯,以英國博怕利經典的商品風衣為例,2013年12月10日,該品牌的同一款風衣在中國官網的售價為22000元,而在英國網站的售價為1195英鎊(約合人民幣11855元),在法國的售價為1495歐元(約合人民幣12479元),在美國的售價為1895美元(約合人民幣11505元),售價均比中國便宜40%以上。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當前中國的稅費體制,過高的關稅抬高了中高端消費品的售價。專家表示,我國對高端消費品實行較高進口關稅政策,此外還要征收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從而導致消費品的最終零售價格比進口到岸價格高出2/3以上。
除價格外,商品質量也是中國消費者重要的考慮因素,尤其是嬰幼兒奶粉,在國產奶粉質量集體陷入信任危機的情況下,從新西蘭、澳大利亞購買奶粉的現象十分普遍。而美國的營養保健品很受中國人青睞,像魚油、骨膠原、維生素等。
此外,由于很多奢侈品新品在中國上市與全球并不同步,大部分至少要等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就造成一些追求體驗新產品的中國消費者不得不從境外購買。
而中國游客在海外購物的“待遇”不斷提高,比如在法國巴黎的Lv專賣店,中文導購是最基本的“標準配置”。為了方便結算,韓國各大商場、超市都安裝了銀聯卡支付刷卡系統。巴黎的老佛爺百貨公司為了吸引中國顧客,在香水、護膚品、服裝、箱包等柜臺都聘請了中文導購,還可以使用中國銀聯卡刷卡消費。
面對不斷擴大的境外消費規模,尤其是當前激發內需潛力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環節,如何讓這6000億元的消費實現回流已經刻不容緩。
“有必要降低中高端消費品的進口關稅,中高端消費品的進口關稅有虛高的部分,至少可以下調10%。”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看來,降低中高端商品的進口關稅直接受影響的是中國海關,而中央財政對海關關稅及代征稅的依賴度達30%以上。海關關稅要是降低了,中央財政的稅收就減少了,因此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配就應作出調整。
此外,還可以參照海南建立境內免稅店的做法,考慮在其他經濟較發達的省份和城市進行試點,增開境內免稅店。
有專家認為,除了軟環境外,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等硬實力更為關鍵。政府不僅要努力營造國內消費市場公平、有信譽的競爭環境,也要鼓勵企業走向海外,讓企業在獲得海外消費者認可的同時也贏得國內消費者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