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作為初中升高中的重要一環,體育中考越來越牽動著普天下父母的心,因為關于體育中考分值納入中考總分的爭議一直不曾斷過。
本意:強健體魄是學習基礎
將體育考試納入中考,其本意是非常好的。體育中考的真正目的不僅是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日常體育學習過程中培養運動興趣、磨練意志,促使他們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其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
關于中考體育,國家相關部門作出過規定,列出了必考和選考項目,而各地會在此基礎上作出些小變動。這是為了抑制突擊訓練帶來的應試教學現象。一般說來,中考體育項目涵蓋了體能、素質和技能三個領域,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據教育部門數據調查顯示,自2008年恢復體育中考后,通過近年來對云南省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的分析,城市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從原有的74.36%已提高到目前的近90%,“這主要得益于我省全面實施中考體育制度。”云南省教育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如是說。
錯位:為了分數臨時抱佛腳
體育列入中考科目,是推動學校體育深化改革的一項舉措。但有些學校、家庭誤解了體育中考,認為這就是一項考試,通過搞突擊、臨時抱佛腳等不良手段來提高學生體育中考成績。
“體育中考一旦和分數掛鉤,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就出現了,家長和孩子求分心切,考試前全家齊上陣,拼命地進行針對性訓練,考試中家長場外督戰,孩子場內拼命考,考試后立即停止一切相關訓練,孩子又重新鉆回書堆。這樣真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嗎?我看未必。”成都市某學生家長趙先生憂心忡忡地說。孩子今年初中畢業的王女士回想起這三年的體育“陪練”經歷,頗為感慨,因為初一期末考試體育成績不理想,王女士和孩子一起開始了“魔鬼”般的訓練,不過“孩子最終考了46分,那已經是他最好成績了,但一個班有50多個同學都是拿了滿分50分的,可謂分分必爭啊!”
如果因為體育成績的不理想而影響了學生升學成績,真的是得不償失。
回歸:淡化分數促習慣養成
“通過體育鍛煉,讓孩子變得健壯起來,我們當然高興。但是現在功課那么多,孩子的睡眠時間都不足,還談什么體育鍛煉。”家長李女士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體育中考之所以有那么多爭議,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學業負擔過重,沒有時間鍛煉。
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如果沒有考試壓力,想讓學生們自發地參與體育鍛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現階段只有通過強制性的體育考試手段,才能讓學生在被迫接受體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熱愛體育的心理,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要讓中考體育回歸到其本來目的,學校應采取各種形式宣傳,促使學校、社會、家庭共同重視學生的體質和健康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合作機制,建立校內外相結合的體育鍛煉機制,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使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得到全面發展,實現終身體育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