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瀟鄭林林(.武警北京指揮學院教研部 北京 000 ; .武警北京指揮學院教研部 北京 000 )
從《簡?愛》看勃朗特眼中的愛情
楊 瀟1鄭林林2(1.武警北京指揮學院教研部 北京 100012 ; 2.武警北京指揮學院教研部 北京 100012 )
《簡?愛》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研讀《簡?愛》并參照有關勃朗特生平資料,對解讀夏洛蒂?勃朗特的愛情觀有很大幫助。
簡?愛;勃朗特;愛情觀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文壇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小說通過孤女簡?愛命運多舛的人生經歷,塑造了一個追求獨立和男女平等、敢于抗爭的女性形象。勃朗特筆下的簡?愛不同于同時代以及之前的作家所塑造的光彩照人的女主角,簡?愛沒有美麗驕人的外表,她只是一個又瘦又小長相平凡的普通女性。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再平凡再普通不過的人,就因為其精神上的追求、內在的美德而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帶有自傳色彩,作者勃朗特的許多經歷、觀點和看法都通過《簡?愛》中的人物表現出來,尤其是她的婚戀觀念。主人公簡?愛所經歷的一些情感正是夏洛蒂本人親身體驗過的,因此從《簡?愛》中可以對勃朗特的婚戀觀進行管窺蠡測。
勃朗特生活的時代處于19世紀上半葉,那時在英國還沒有掀起轟轟烈烈的女權運動,但是婦女與男權社會的對立,以及婦女需要改善低下的社會地位的訴求已經在多個領域有所顯現,并且婦女走出家門進入社會工作的情況也逐漸增多,婦女們對在社會上取得和男人一樣的權利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夏洛蒂?勃朗特用她的《簡?愛》表達了自己做為一名女性所持的態度——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她們是與男性在精神上平等的個體。她們追求獨立自主的有感情基礎的婚戀,但同時其中又不乏理性和冷靜,向往在理智與情感的統一下達到靈與肉的自然結合。
簡?愛是一個追求精神上平等的獨立女性,她十分在意與別人——尤其是與自己的另一半——在精神人格方面的平等。雖然她知道自己不夠漂亮,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她就低人一等,她像所有的其他人一樣,是需要并且應該被尊重的,簡?愛對平等的這一要求在《簡?愛》那段著名的自白中說得非常明白。在面對自己愛著的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的時候,簡?愛沒有因對方是自己愛慕的對象就卑躬屈膝,更沒有因對方是自己的主人而自降一格,而是站在靈魂與精神都是平等的角度上說,“你以為,因為我貧窮、微賤、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有和你一樣多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上帝若賦給我一些美,許多錢,我會使得你難以離開我,就如你現在使得我難以離開你一樣。我不是在藉著習俗、慣例,甚至不是藉著可朽的肉身來和你談話,是我的精神向你的精神談話,就如同我們都從墳墓里復現,我們站在上帝的腳旁,兩人平等,——因為我們是平等的!”1
簡?愛的這段話后來被一些評論家視為婦女要求平等的獨立宣言。但除了要求精神上人格上最起碼的平等尊重以外,這其中還有很重要的經常被研究者所忽視的一點,那就是追求精神平等的基礎——經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早已向人類揭示了這一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們要求政治、社會、精神等方面的權利的前提就是你要有經濟基礎,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沒什么實質作用。經濟的狀況在男女之間的愛情中也是如此,決定著兩性關系的狀況。勃朗特應該已經意識到經濟在兩性關系中的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并且在《簡?愛》中充分地予以表現。
經濟獨立自主是追求愛情上、人格上的平等地位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不能自食其力,那么再獨立的精神和人格也會拜倒在殘酷現實的面前。正如魯迅在《娜拉出走以后》中所闡釋的那樣,婦女想要獨立與自由是需要經濟實力作為基礎的,如果沒有經濟上的獨立,那么婦女離開家庭之后的結局只有兩種:要么回去;要么墮落。簡?愛離開了很多個地方,但她依然生活的很好,她擁有她所要的自由,不必依附于任何人,看任何人的臉色,可以隨心所欲的做選擇,不必受到因經濟不獨立所帶來的任何牽制和束縛。之所以如此自由,主要得益于她能夠自食其力,有一定的經濟來源。而她能夠大聲地對羅切斯特先生說出那些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話,也是因為她的經濟基礎。錢盡管不是很多,但至少足夠基本的日常生活開支。在婦女沒有社會地位的時代,婦女想要爭取與男子平等,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的首要前提就是有經濟來源。
有經濟來源對于簡?愛來說很重要,因為經濟基礎是精神上得到平等的很重要的一個元素,沒有經濟來源作后盾,平等總是顯得底氣不足。這種想法的產生應該主要與簡?愛的成長環境有關,當然,與勃朗特自身的生活環境也密不可分。簡?愛從小就處在寄人籬下的生活中,里德舅媽以及表兄妹對她沒有親人般的關懷,反而十分嫌棄和厭惡簡?愛,時常粗暴地對待她,傭人們也因此而瞧不起簡?愛,并且他們都經常提及錢的事情。試看以下幾段話:
約翰欺負簡?愛時曾說:“你沒有權利拿我們的書;媽媽說你是一個靠人養活的人;你沒有錢;你爸爸也沒給你留下錢來;你應當討飯,不應當和我們一般紳士的孩子住在這里,和我們吃同樣的飯,并花媽媽的錢穿衣服?!?/p>
里德太太的使女也向簡說過類似的話,“你還不如一個傭人呢,因為養活你,你卻什么事也不做?!?/p>
艾博特女士:“你不應當因為女主人善心把你同里德小姐們和少主人一塊兒教養起來,就以為你和他們是平等的了。他們將來可以有許多錢,你卻是沒有的:你的地位是要低人一等,努力投合他們的心意?!?/p>
就連這個家中對簡?愛最好的貝西也說:“你應當明白,小姐,你是受里德太太恩惠的:她養活你;她要是把你趕出去,你可就得進窮人收容所了?!?
以上這些說話的人都是生活在簡?愛周圍的人,他們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向簡說了大同小異的話,其中的主旨就是:簡?愛沒有錢要靠別人來養活,因此她的地位是低人一等的。小小的孩子過早的被灌輸了這樣的思想,所以簡?愛對于追求精神上的平等要比一般人的看法更深遠,她看到了經濟來源的重要性,所以不管是多是少,無論如何她要有自己的收入。即便是有了家庭,即便對方有很多錢,她也不要靠丈夫來養活而是依然要憑借自己的能力。當她同意與羅切斯特先生結婚以后,她不愿意要羅切斯特所給她的那些貴重的衣飾,過不勞而獲的闊太太生活,她堅持要繼續當阿戴列的家庭教師,獲得工資,并且憑工資生活。簡?愛就是要過自食其力的生活,除了羅切斯特的愛與尊重,她什么都不要。對于簡?愛來說只有平等才是最重要的。從經濟上的獨立到精神上的平等,這就是簡?愛所喜愛的相處方式。比起金錢,簡?愛更看重的是愛與尊重。
“做一個不依賴丈夫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有自己為之獻身的事業和志趣,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不僅對獨身或貧窮的婦女是必要的,對已婚的或優裕的婦女也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婦女獨立的人格和尊嚴,而作為一個妻子和母親,也會提高她在家中的地位,贏得丈夫兒女的敬愛?!?這是簡?愛的觀點,更是勃朗特的態度。
此外,在簡?愛看來,男女平等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不是什么非常理的過分舉動。當簡?愛與圣約翰談到圣約翰與奧利弗小姐感情的事情的時候,簡?愛直言不諱,一針見血的指出圣約翰鐘情于奧利弗小姐,因為“奧利弗小姐一進教室,你就抖擻臉紅呵”。當圣約翰聽到簡?愛如此直白的實話時,驚訝的表情掠過了他的臉。因為“他沒有想到一個婦女竟敢這樣對一個男子說話?!?但簡?愛對這類談話卻是處之泰然。因為她已習慣和男子站在同一地位上對話。
所有的這些實例都表明簡?愛是一個追求男女平等的人,同時也說明勃朗特也是這樣一個女人。夏洛蒂的年代,婦女沒有地位,甚至連寫作也是不被人所欣賞的,夏洛蒂曾經將自己寫的詩作寄給著名詩人騷賽,但是騷賽卻打擊了夏洛蒂的熱情,騷賽回復夏洛蒂說,“文學不是女人的事情,你們缺少一種寫詩的天才?!比欢穆宓俨]有喪失信心。她認為,婦女同男人一樣具有天才,應當同樣享有創作的權利。她曾在書中寫,“女人跟男人有著同樣的感情;她們象自己的兄弟一樣,也需要運用她們的才華,需要有一個發揮自己才智的場所;她們身上的鎖鏈太多,窒息和束縛會給她們帶來痛苦,這一點跟男人的感覺是完全一樣的!”5因此面對文豪的打擊,夏洛蒂沒有放棄,仍然繼續寫作。她繼續寫作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熱愛寫作,同時也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男子差,女性一樣可以在文學方面有所作為,男女是平等的。最后她終于獲得了成功,證明了自己。
注釋:
1.夏洛蒂?勃朗特.《簡?愛》.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07頁.
2.夏洛蒂?勃朗特.《簡?愛》.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9頁.
3.楊靜遠.《夏洛蒂?勃朗特小說中的愛情主題》.見《文學評論》.1980年,第五期,第116頁.
4.夏洛蒂?勃朗特.《簡?愛》.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61頁.
5.范岳、吳明明.《勃朗特姐妹》.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