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公仔的起源與發展淺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錢 默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 重慶 400065)
從古代玩具到現代公仔
——中日公仔的起源與發展淺析
錢 默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 重慶 400065)
玩具并不是現代的產物,從最早的半坡氏族的陶球泥球起,中日古代玩具豐富多彩,造型精美傳神。其中最具特色的古代玩具是“五大偶”即泥塑偶、陶瓷偶、布玩偶、木質偶、面塑偶,中日現代公仔就是古代玩具的延續和發展。
古代玩具;現代公仔;中日;起源;發展
玩具并不是現代的產物,從半坡村的陶球、泥球到清末街市的兔兒爺、瓷猴、面人、木偶,中日古代玩具豐富多彩,造型精美傳神,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五大偶”:泥塑偶、陶瓷偶、布玩偶、木質偶、面塑偶,現代公仔就是這些民間玩具的延續和發展。我們不妨從中日古代玩具的發展史中探尋公仔的身影,將傳統元素融入到現代公仔的設計中。
民間玩具的種類很多,但至今仍然能流傳于民間,不失民族傳統特色,且廣為百姓所喜愛的,要數泥塑偶為首屈一指了。泥塑,作為一種民間藝術,也代表了人們在民間傳統節日祈福求好運的愿望。
中秋祭拜的“兔兒爺”就是請求福佑的一種泥塑偶。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時節的傳統兒童玩具。民間藝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創作了嫦娥月宮中玉兔的形象,用泥巴塑造成各種各樣的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大膽地塑造,兔兒爺已經人格化了,這種兔首人身的形象十分有趣,兔兒爺身著紅袍,可愛的三瓣嘴透露著威武,略施胭脂的笑臉散發著活潑。還有的兔兒爺被設計成身披盔甲的戰士,甚至還讓兔兒爺騎著虎、獅、象或孔雀、仙鶴的形象。另外還有一種俗稱“叭噠嘴”的兔兒爺,它的肘關節和下頷還能活動,這種局部可以活動變化姿勢的形式在現代公仔中也十分討喜。當代公仔的兔兒爺,汲取了動漫人物的特點,將傳統的兔兒爺概念化人格化,設計成手機掛飾等具有更實用的功能。
另外,無錫惠山的彩塑泥娃娃“阿?!保亲罹哂兄袊鴥和攸c的公仔了。阿福頭束雙抓髻,束大紅綢帶,潔白豐腴的圓臉龐,微笑的朱紅小嘴,這種福相十分討喜?!盎萆酱蟀⒏!弊鳛?992年中國國際旅游年的吉祥物,“阿?!辈粌H走遍中國,還漂洋過海,漫游世界,一股中國娃娃“阿福熱”席卷全球。阿福娃娃能夠代代相傳,它如此強烈的藝術生命力與中國人對兒童健康成長、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分不開,與傳統審美的“福相”延續分不開,與泥塑這種拙樸的藝術形式的喜愛也分不開。
我國近代民間陶瓷玩具主要取材于與百姓文化生活民俗典故相關的主要情節,而不是現代玩具的主題意識和審美特征。陶瓷能生動地塑造出與民俗文化、歲時節令密切相關的玩具,這些陶瓷玩具是民間藝人延續傳統觀念,表達自己對傳統的獨有的情愫。
石灣陶和景德陶作為中國陶瓷的精髓,早已享譽海外、蜚聲國際。以石灣公仔為例,石灣陶塑也被稱為“石灣公仔”,在人物塑造上常借衣紋表現人物的體型結構,甚至人物的性格情感,衣紋的疏密剛柔傳達著中國的神韻;在人物色彩上釉彩渾厚斑斕卻不濫用,人物的臉、手部并不上釉,無窮變化的窯變效果是石灣藝術陶鮮明的特色;在題材選擇上充滿野趣,關注大眾生活。石灣公仔作為是中國民間陶瓷藝術的一顆明珠,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2006年“石灣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極具嶺南特色的陶瓷工藝品。
布玩偶是一種用布縫制的玩具,從想法到作品的完成,創意再多都不受拘束,因此也被稱作“軟雕塑”,傳統布玩偶一般都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動物造型。這些由長輩親手縫制的布制小動物都裝飾有十分精美的刺繡、挑花、布貼和剪花,正是這些布玩偶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從母親那里接受了愛與美的教育。
提到民間布玩偶,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能想到“布老虎”這種至今依然廣為流傳的工藝品,布老虎大都出自于鄉村農婦之手,帶有濃郁的中國鄉土氣息。由于我國各地區、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山西的布老虎與東北的布老虎就各有千秋。這些布老虎經過農婦的夸張變形和巧手縫制,注入了親情和愛,使老虎圓溜溜的大眼睛和齜牙咧嘴的形態變得不再可怕,而是呈現出更加活潑俏皮的神態,成為兒童特別喜愛的玩具。
日本布猴也十分有特色,代表著日本的民俗風情。日本布猴生動活潑、種類繁多,其中,猴寶寶依然流行至今。由于猴子有時候會把自己的寶寶背在背上保護,所以日本的老百姓也常常把這種布猴寶寶綁在孩子的腰上或者背上,除了辟邪的意圖,還希望孩子無病無災,健康成長。在日本,老百姓制作完小布猴以后,還常常將它們供奉在神社和寺院里為家人祈求平安健康。如今大小不同尺寸、神態動作各異的布猴寶寶,在日本很多旅游觀光商店都可以買到。
無論是中國的布老虎還是日本的布猴,都寄托著百姓對子女健康成長的希望。當今國內公仔市場中,有一只名為“陳幸?!钡氖止げ寂钾堃埠苁軞g迎。設計者張嘯吟將“花棉布”“紅領巾”“海魂衫”等中國元素融入設計,手工制作的方式吸引了許多人購買這只有中國特點的“非主流”的布偶貓?,F在的“陳幸?!?,除了布偶貓以外,還有兔子、熊、豬等系列。這些具有中國元素的布偶令人聯想到兒時長輩親手縫制的娃娃,依舊傳遞著溫暖。
木偶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1984年在河南浚縣出土的東漢時期彩繪木偶人不僅顏色活潑,繪制隨意,難得的是藝人們的精湛技藝,這些木質娃娃不用一顆釘,不用一分膠,卻能靈活轉動并穩固持久。其秘密在于木頭的用料只選用“楊木”或者“桐木”兩種,楊木、桐木具有柔軟彈性的特點,加工容易,藝人將旋好的潮濕的七八分干的木偶頭塞入同樣未干透的木偶人脖子內,一旦木料徹底干燥,木質自然收縮,便堅固持久。娃娃體態各一,鮮艷奪目十分活潑可愛。
在日本,傳統工藝品小芥子(KOKESHI)木偶是極具日本民族風情的玩具,造型十分簡單,小木偶頭部和身體的接縫線分明,頭部呈圓形,身體呈圓柱形,一般采用的是將頭部嵌入細長的圓木筒的方法進行制作,最后繪上簡單的色彩。小芥子留著整齊的劉海,兩鬢發絲輕輕垂下,細細的柳葉眉和彎彎的月牙眼,加上一張櫻桃小嘴,著實惹人喜愛。在日本的神社常常可以看到小芥子的雕像。在早期,小芥子是農暇之時長輩制作給小孩的玩具,后來發展成為溫泉區販賣的旅游紀念品。當今小芥子已經成為日本工藝美術品的代表,還被設計成手機吊飾、筆筒、存錢筒等等。小芥子發展至今,代表的是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的木偶,當代許多藝術家對這個寶貴的公仔題材進行了再創作,賦予傳統小芥子現代的元素。小芥子甚至還跨界化身為奧特曼、雪人或怪獸,將這些卡通形象套用在小芥子圓柱形的身材上,增添了獨特的趣味。
“面塑”也被民間俗稱“面人”,大都出自老百姓之手,以面粉為原料,經過揉面、塑性、籠蒸、點色而成,造型質樸、夸張,具有典型的中國民間特色,逢年過節還能作為哄小孩的玩具,還能吃又能玩。面塑發展到現在,一般指的手工藝人捏制出的生動并有故事情節的、有文化內涵的純觀賞意義的面塑藝術品。面塑雖然取材簡單,但是想要通過捏、搓、揉這些動作就能讓人物傳遞出神韻卻并非易事。中國面塑大師張寶琳是京派面塑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改良了面塑作品難以長久保存問題,讓面塑作品經久耐放,不怕摔不怕碰。他的許多世界名人創作的面塑惟妙惟肖,他的面塑作品遍布世界。
面塑最初的“好吃又好玩”的特點在當代玩具中依然很受歡迎。日本的“食玩”與“面塑”好吃又好玩的概念非常相似,但食玩并非指玩具本身可食用,而是將玩具與食物作為一個有契合的整體販賣。在日本,早期玩具只作為食品的附贈品,后來玩具成為了主要的賣點,食品反而不那么重要。日本“海洋堂”是食玩制作商里的領頭羊,以高超精致的制作工藝聞名,將食玩與動漫角色結合制作的公仔變為成人收藏的風潮。據統計,1999年到2000年這一年之間,海洋堂的ChocoQ巧克力蛋與公仔搭配出售,要買公仔必須買巧克力蛋,結果竟然有一億兩千多萬顆的銷量。不甘于僅僅做玩具的海洋堂和村上隆以“藝術品的食玩”概念共同制作的Miss Ko2,在紐約拍賣會上以567,500美金賣出;11月,他們共同制作的Mr. Pointy大型公仔雕塑,以美金150萬拍給洛克非勒中心,創下工廠制造藝術品(factory-produced art)的史上天價。隨后海洋堂的食玩作品還在日本11家公立美術館進行展出。追溯“好吃又好玩”概念的創始者“面塑”,為何它的身影越來越少見,創造的價值遠不如“食玩”這位后起之秀,這是我國藝術設計者值得反思的。
[1]曾翠玲.傳統“石灣公仔”的當代性轉換[J].中國陶瓷,2005(2):61-62.
[2]婷婷.玩具世界的傳奇[J].中國廣告,2009( 1):41-43.
[3]黃松堅.石灣瓦脊公仔的技藝特色及其發展[J].雕塑,1997(4):32—35.
[4] 鐘玲.陜西民間布玩具造型特征對現代玩具設計的啟示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
錢默,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