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娟 徐青青 (西安工程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對中國綜藝節目“拿來”及發展策略的思考
——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為例
王會娟 徐青青 (西安工程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近十幾年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朝著多元化、生活化、平民化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進程中,各大電視臺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和市場需求爭相做出相應的調整。近段時間正在熱播的《爸爸去哪兒》又讓大眾將眼光聚焦在了湖南衛視,早在2004年湖南衛視就已確立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國電視娛樂品牌”的目標,其許多節目有模仿和“拿來”的痕跡,無論以怎樣的方式,湖南衛視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娛樂節目的龍頭老大。
綜藝節目;模仿;發展策略
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起步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并已經逐步形成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節目體制,中國較之國外起步晚但發展比較快速。1983年2月12日第一屆《春晚》在中央電視臺開播,這成為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乃至中國電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中國電視人在探索綜藝節目這條道路時,不少以趨于比較完善的國外先進綜藝節目體制為藍本來發展本土綜藝節目,1997年7月11日湖南衛視首播的《快樂大本營》就是以香港的《綜藝60分》為模版;1999年12年16日央視二套首播的《幸運52》借鑒的是英國BBC制作的《GO BINGO》;2009年12月24日湖南電視臺播出的《我們約會吧》模仿的是英國的《Take me out》;2012年7月13日浙江衛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原版是荷蘭的《The Voice》;湖南衛視播正在熱播的《爸爸去哪兒》節目版權購自韓國MBC電視臺的《爸爸!我們去哪兒?》。
從以上節目看來,不難發現,無論是借鑒模仿還是版權購買,中國的綜藝節目大多以國外已經完善的體制為基礎來發展本土綜藝節目。在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之初,借鑒和模仿國外先進模式是一種最常見和最有效的方法。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探索者一邊模仿和借鑒,一邊摸索符合中國大眾口味的電視綜藝節目,在這個進程中,雖然觀眾還能在許多綜藝節目中看到模仿的影子,但卻不難發現,大量好的綜藝節目慢慢地摸索出適合自己風格的創新點并能吸引觀眾的眼球,中國的綜藝節目也已經迎來了自己的高潮期。
《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明星親子旅行生存體驗真人秀。這檔名人紀實節目將創新視角對準親子關系,由林志穎父子、王岳倫父女、郭濤父子、田亮父女、張亮父子聯手擔任嘉賓,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進行鄉村體驗,并讓孩子分組完成任務。2013年10月11日起每周五晚22:00在湖南衛視播出。節目為季播,第一季共12期,首期做到“零差評”,重播次數創下湖南臺記錄,隨后幾期連續成為同時段綜藝節目排名第一。
《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引發了一股“教育”熱,同時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的當今社會,所有人似乎都在迎合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孩子接觸和交流的時間很短,特別是作為爸爸的男人們,能夠抽出時間教育孩子的更是屈指可數。《爸爸去哪兒》并不僅僅是作為一檔綜藝欄目呈現在人們面前,它更是一種思考,并向觀眾傳遞正能量,
眾所周知,《爸爸去哪兒》的版權和模式購自于韓國MBC電視臺的《爸爸!我們去哪兒?》,這種“拿來”的情況在中國電視節目中屢見不鮮,為何好多電視臺的節目依舊沒有起色?甚至趨于消亡。國外電視節目形態和內容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制和發展套路,在這種基礎之上,我們可以借鑒、模仿,甚至直接“拿來”,在別人的經驗和發展成果基礎之上不斷改善自己的節目形態,這在我國電視節目發展之初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看來《爸爸去哪兒》的“拿來”做的非常成功。“拿來”的《爸爸去哪兒》深受國民的喜愛,如何能讓這喜愛延續下去,便成了人《爸爸去哪兒》欄目組必須要面對的重要挑戰。
《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引發如此大的反響并不是一件偶然性事件,值得深思,更值得各大電視臺吸取經驗。在各大電視臺瘋狂以各類比賽、相親、娛樂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橫行時,大眾早已出現審美疲勞現象,湖南衛視推出了以親子教育,回歸內心為主題的《爸爸去哪兒》。《爸爸去哪兒》“拿來”之初,幾乎所有中國觀眾都沉醉于這種新的綜藝節目形態而忽略了他是“拿來”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好看,節目好看,觀眾就不會質疑,但如果節目內容一直保持這樣套路,恐怕“審美疲勞”的現象會再一次上演。基于《爸爸去哪兒》未來發展策略的四點建議
不同于韓國原版《爸爸!我們去哪兒?》拖沓的剪輯,湖南衛視版的《爸爸去哪》剪輯更干脆利落,但在前幾期的節目中,觀眾仍然能看到強大的拍攝隊伍鏡頭。多次在節目中出現這樣的鏡頭難免會遭到觀眾們的吐槽。節目中更多表現的是寶寶們之間的對話以及晚上回家后爸爸和寶寶的對話,如果能將爸爸們現場的對話保留下來,節目內容會更真實更豐富。
節目注重考驗星爸們獨自帶孩子的能力,萌寶寶四處借菜和爸爸們下廚做飯時的狀態成為前兩期的看點,這讓觀眾在娛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寶寶和爸爸們的共同努力。由于后幾期播出的內容爸爸都在做飯,讓觀眾有節目雷同的感受。中國地大物博,可以拍攝的地方更枚不勝舉,節目組可以根據當地的民俗民情,適當調整節目內容,每期節目的側重點不同讓觀眾保持最初的新鮮感。
《爸爸去哪兒》通過播出明星爸爸們和孩子的相處來傳達教育的重要性。第四期節目中爸爸們為了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將雞蛋砸碎編造了各種謊言,“砸蛋”事件引發了觀眾對教育的思考,在日常的教育中,應該跟孩子說實話還是編造善意的謊言。《爸爸去哪兒》節目旨在傳遞教育的重要性,節目內容上應該向觀眾傳遞正能量展現教育的高尚性。
第八期節目中,寶寶們和孤單老人在一起的鏡頭令很多觀眾“笑著笑著就哭了”。明星對于許多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每到一個地方都能讓當地居民融入到節目中來,這體現了該節目的創新點和人性化,但不難看出,當地居民只是作為配角出現在節目中,出現鏡頭也非常少。如果能讓普通百姓以相同量的鏡頭參加節目,讓明星和普通百姓體驗相同的生活,分享不同的經歷,節目并不是單一的呈現明星教育方式,更能朝著大眾化,平民化的方向發展。
中國電視綜藝節目起步晚,發展快,“同質化”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特征之一,一個新的電視綜藝節目出現往往會引起各大電視臺的紛紛效仿,但真正效仿成功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綜藝節目寥寥無幾。
湖南衛視幾乎已經成為中國綜藝節目的品牌和標桿,主要體現在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制作團隊在“拿來”的基礎之上制定符合中國本土化的發展策略,《快樂大本營》以香港的《綜藝60分》為模版能在綜藝節目界十幾年還保持這么強有力的生命力,是其他各電視臺所不能匹敵的;《天天向上》借鑒美國的“脫口秀”節目模式,以其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并傳播中國千年禮儀之邦的文化,讓國民感受娛樂消遣的同時,更能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髓;《爸爸去哪兒》購買韓國MBC電視臺《爸爸!我們去哪兒?》節目的版權,在此基礎上彰顯中國教育文化使之連續幾期穩居同時段綜藝節目排名第一頭銜。
中國最新娛樂綜藝節目收視率排行榜前十名,其中五個是湖南衛視的節目,單看其數量就足以讓所有電視綜藝節目人深思。若各大電視臺都能汲取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制作的優點進而認真研究探索加以利用,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的發展套路,相信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將會走向全面繁榮階段。?
[1]王國臣.《電視綜藝節目編導》.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1日.第一版第一次.
[2]周星.王宜文.《影視藝術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第五次.
[3]謝耕耘.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
[4]關玲.韓瑩.張晗.《電視綜藝節目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4月1日.第一版第一次.